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初冬,回乡小聚,甘肃名刊《丝绸之路》的马玉蕻主编得高铁之便,从兰州来天水小聚——多年以来,她与散文家薛林荣、诗人唐宏,还有我,像一个秘密小团体,交往甚深。可惜,薛林荣因公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等待省精准扶贫检查组的大驾光临,来不了天水市区,于是,我们一行三人欣然前往张家川。薛部长的安排很是惬意,第一站就是张家川民族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两层,一楼看完马家塬遗址出土的文物后,就去二楼看馆藏书画展。
众多藏品里有一幅对联,系左宗棠所书。
左宗棠以他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而名垂青史,而其在甘肃的吏治生涯我只是略知一二——前些年偶然得一册《左宗棠在甘肃》的小集子,作者马啸对左宗棠的研究颇见功底。读此书才知,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任陕甘总督,1870年从西安移驻兰州,直到1880年离任,作为一方封疆大吏,他在长达十年有余的兰州吏治生涯中,兴科举,建举院,口碑颇好,尤其是在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办洋务,创“二局”(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局),政声颇佳。
而他的书法作品,这次倒是头一回见。
这幅对联写得颇有意思:
八月秋涛供笔力,半瓯春茗过花时。
细观其书,写得高古激迈,清峭的结体和疏朗的布局里既透露出踌躇满志的盛气,也能洞见对粗茶淡饭的满心向往。应该说,这幅茶联让我看到了左宗棠的另一面——他虽为武将,却是文人出身,既兼通文墨,又擅长书法,崇尚碑版,篆、隶、行、草,无不艺精,且有多幅楹联作品流传。而这两个句子,皆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作。前一句撷于陆游《感旧》一诗,诗如其名,是怀念作者故知、资中名士李石的诗;后一句出自《闭门》一诗,前承“数间隐书忘世味”,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隐逸之情扑面而来,当属陆游闲适诗里的佳句。陆游一生存诗甚多,据说有一万余首,而左宗棠能从万千诗句里信手拈来,缀成一联,足见学识功底之深厚矣。
当然,也看得出他对茶的偏爱。
回望左宗棠的人生履历,一直与茶息息相关。早在出仕之前,他就曾在老家湖南买地开园种茶,对茶有着切肤的农事体验。据史书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他在家乡柳家冲购得70余亩田, “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自署其门日“柳庄”。他审时度势地从安化引进茶种,开园种茶,获利颇丰。他的儿子左孝同对此如此回忆: “府君于柳庄艺茶、种树,期尽地利。湘阴产茶府君实为之倡。”而左宗棠自己种茶,也是自得其乐,陶醉其中,这有他给恩师、城南书院院长贺熙龄的信札为证: “茶园所入,今岁差可了清国课。逐渐增加,于人事不无裨益,倘更桑竹之利成,其可以存廉耻而广惠爱者大矣。”差不多八年之后,他在给贺仲肃的信中复又写道:
山中小笋,新茶风味,正复不恶。安得同心数辈来吾柳庄一聚语乎?……兄东作甚忙,日与庸人缘陇亩。秧苗初茁,田水琮垮,时鸟变声,草新土润,别有一段乐意。出山之想,又因此抛却矣。
柳庄宛似另一处世外桃源,让左宗棠沉迷其间,静享岁月静好。
左宗棠在柳庄种茶长达14个年头,这为他后来对茶叶贸易的关注多了几份感性认知。他官至福建升任闽浙总督时,对茶叶贸易格外关注,先后上奏《征收起运销茶税未能定额情形折》《闽省征收起运销茶税银两专能定额情形折》等奏折,就茶叶贸易的有关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与研判。相比之下,他在甘肃任上的整顿茶务口碑更佳,博得“茶票之父”的美譽。左宗棠在甘肃平定内乱后,积极整顿茶务,首当其冲的是废除茶引,改发茶票,进行茶叶贸易制度改革。茶票的发行方法具体分为免掉茶商所欠茶税、不再限定地域配额以及根据所得税和营业税缴纳茶税等三种。1 873年,清朝廷决定“改引为票,增设南柜”,湖南安化大量收购黑茶运至陕西泾阳压制成砖,再远销西北边疆,大大促进了安化黑茶的繁荣,有效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新中国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这幅茶联,大抵撰于他推行茶票改革期间。至于缘何成为张家川民族博物馆的馆藏之物,不得而知,也许,有着一段传奇的流转故事吧。
众多藏品里有一幅对联,系左宗棠所书。
左宗棠以他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而名垂青史,而其在甘肃的吏治生涯我只是略知一二——前些年偶然得一册《左宗棠在甘肃》的小集子,作者马啸对左宗棠的研究颇见功底。读此书才知,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任陕甘总督,1870年从西安移驻兰州,直到1880年离任,作为一方封疆大吏,他在长达十年有余的兰州吏治生涯中,兴科举,建举院,口碑颇好,尤其是在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办洋务,创“二局”(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局),政声颇佳。
而他的书法作品,这次倒是头一回见。
这幅对联写得颇有意思:
八月秋涛供笔力,半瓯春茗过花时。
细观其书,写得高古激迈,清峭的结体和疏朗的布局里既透露出踌躇满志的盛气,也能洞见对粗茶淡饭的满心向往。应该说,这幅茶联让我看到了左宗棠的另一面——他虽为武将,却是文人出身,既兼通文墨,又擅长书法,崇尚碑版,篆、隶、行、草,无不艺精,且有多幅楹联作品流传。而这两个句子,皆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作。前一句撷于陆游《感旧》一诗,诗如其名,是怀念作者故知、资中名士李石的诗;后一句出自《闭门》一诗,前承“数间隐书忘世味”,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隐逸之情扑面而来,当属陆游闲适诗里的佳句。陆游一生存诗甚多,据说有一万余首,而左宗棠能从万千诗句里信手拈来,缀成一联,足见学识功底之深厚矣。
当然,也看得出他对茶的偏爱。
回望左宗棠的人生履历,一直与茶息息相关。早在出仕之前,他就曾在老家湖南买地开园种茶,对茶有着切肤的农事体验。据史书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他在家乡柳家冲购得70余亩田, “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自署其门日“柳庄”。他审时度势地从安化引进茶种,开园种茶,获利颇丰。他的儿子左孝同对此如此回忆: “府君于柳庄艺茶、种树,期尽地利。湘阴产茶府君实为之倡。”而左宗棠自己种茶,也是自得其乐,陶醉其中,这有他给恩师、城南书院院长贺熙龄的信札为证: “茶园所入,今岁差可了清国课。逐渐增加,于人事不无裨益,倘更桑竹之利成,其可以存廉耻而广惠爱者大矣。”差不多八年之后,他在给贺仲肃的信中复又写道:
山中小笋,新茶风味,正复不恶。安得同心数辈来吾柳庄一聚语乎?……兄东作甚忙,日与庸人缘陇亩。秧苗初茁,田水琮垮,时鸟变声,草新土润,别有一段乐意。出山之想,又因此抛却矣。
柳庄宛似另一处世外桃源,让左宗棠沉迷其间,静享岁月静好。
左宗棠在柳庄种茶长达14个年头,这为他后来对茶叶贸易的关注多了几份感性认知。他官至福建升任闽浙总督时,对茶叶贸易格外关注,先后上奏《征收起运销茶税未能定额情形折》《闽省征收起运销茶税银两专能定额情形折》等奏折,就茶叶贸易的有关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与研判。相比之下,他在甘肃任上的整顿茶务口碑更佳,博得“茶票之父”的美譽。左宗棠在甘肃平定内乱后,积极整顿茶务,首当其冲的是废除茶引,改发茶票,进行茶叶贸易制度改革。茶票的发行方法具体分为免掉茶商所欠茶税、不再限定地域配额以及根据所得税和营业税缴纳茶税等三种。1 873年,清朝廷决定“改引为票,增设南柜”,湖南安化大量收购黑茶运至陕西泾阳压制成砖,再远销西北边疆,大大促进了安化黑茶的繁荣,有效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新中国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这幅茶联,大抵撰于他推行茶票改革期间。至于缘何成为张家川民族博物馆的馆藏之物,不得而知,也许,有着一段传奇的流转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