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价学生,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一些错误的评价学生的方式,从而改之并找到正确的方式。
一、错误的评价方式产生的原因
1.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回想我们的教育,我们往往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成了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成了用权威去压制学生的人,师生之间缺少民主、尊重。一个教育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母亲喜欢带着五岁的孩子逛超市,奇怪的是孩子总不开心。有一次孩子鞋带松了,这个母亲蹲下系鞋带的瞬间突然明白了,原来和孩子处于同一视线之后,看不到一张面孔,只有拥挤的腿充塞着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让孩子觉得陌生和恐惧,可站立着的大人却理所应当地认为她和孩子看到的都一样是“人”。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看到的世界会是怎样的?蹲下来看到的孩子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多大的差异呢?同样道理,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
2.社会评价标准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指挥棒”,评价学生往往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分数高,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一好百好,就像说人“一白遮百丑”。即使他们犯错也是被认为错的可爱,错的有水平,是不拘小节的。老师对他们也特别宽容,会原谅他们。而学习差的学生犯错误,往往被骂得狗血喷头,并且要把陈年老账翻出来,历数他们的所有违纪行为,大有怒其不争、烂泥扶不上墙之感。这样做使得学生没有了自信,也失去了对老师的好感,他们觉得老师在处理同一问题时的不同做法是不公平的。这都是评价标准单一造成的。
3.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很多人坚持“由点到面、由小见大”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而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陶行知先生从事乡村教育时提出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为总目标,使之具有“农夫的身子”、“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这实际上也是他理想中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现代人”。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的,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又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成长,才能发展得全面。学生们要全面发展,需要教育者用理性和情感去呵护,需要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方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坚持以激励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那么,该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呢?
1.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全面性,避免为学习成绩是论。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同时获取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成长的动态过程。我们不能只从学习成绩一个角度来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2.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差生在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要改变过去那种“期末一次性算总帐”的单一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甚至在一节课中的不同时段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抓住时机,及时作出评价。
3.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发展性
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观念的新的评价意识,才能正确理解标准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学生评价。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本着发展这个目的,任何评价都应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和形式及时做出恰当合理、科学的评价,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会正确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如进主编.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龙门书局,2007
2 田京生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一、错误的评价方式产生的原因
1.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回想我们的教育,我们往往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成了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成了用权威去压制学生的人,师生之间缺少民主、尊重。一个教育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母亲喜欢带着五岁的孩子逛超市,奇怪的是孩子总不开心。有一次孩子鞋带松了,这个母亲蹲下系鞋带的瞬间突然明白了,原来和孩子处于同一视线之后,看不到一张面孔,只有拥挤的腿充塞着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让孩子觉得陌生和恐惧,可站立着的大人却理所应当地认为她和孩子看到的都一样是“人”。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看到的世界会是怎样的?蹲下来看到的孩子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多大的差异呢?同样道理,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
2.社会评价标准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指挥棒”,评价学生往往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分数高,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一好百好,就像说人“一白遮百丑”。即使他们犯错也是被认为错的可爱,错的有水平,是不拘小节的。老师对他们也特别宽容,会原谅他们。而学习差的学生犯错误,往往被骂得狗血喷头,并且要把陈年老账翻出来,历数他们的所有违纪行为,大有怒其不争、烂泥扶不上墙之感。这样做使得学生没有了自信,也失去了对老师的好感,他们觉得老师在处理同一问题时的不同做法是不公平的。这都是评价标准单一造成的。
3.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很多人坚持“由点到面、由小见大”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而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陶行知先生从事乡村教育时提出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为总目标,使之具有“农夫的身子”、“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这实际上也是他理想中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现代人”。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的,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又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成长,才能发展得全面。学生们要全面发展,需要教育者用理性和情感去呵护,需要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方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坚持以激励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那么,该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呢?
1.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全面性,避免为学习成绩是论。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同时获取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成长的动态过程。我们不能只从学习成绩一个角度来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2.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差生在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要改变过去那种“期末一次性算总帐”的单一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甚至在一节课中的不同时段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抓住时机,及时作出评价。
3.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发展性
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观念的新的评价意识,才能正确理解标准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学生评价。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本着发展这个目的,任何评价都应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和形式及时做出恰当合理、科学的评价,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会正确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如进主编.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龙门书局,2007
2 田京生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