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仝体”一词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言道:“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其艺术风格鲜明,主要表现在“以文为诗”的散文化笔法、“以俗为雅”的创作题材和“以怪为新”的诡怪意象上。由此,卢仝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世称其为“怪诞诗人”。
关键词:“卢仝体” 成因 题材 意象
一、“卢仝体”的形成原因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刘勰对不同时代文学艺术发展演变所提出的看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学艺术,每种艺术也都蕴含着作家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首先,卢仝所处的时代是“怪异”的。“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其结果的影响恶劣;盛唐的前后反差,使身处现实的文人被迫将自己的苦闷、彷徨、失措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此,原本激昂慷慨的诗风转变成了各种怪异之风。现实世界的“仓皇”逼迫文人开启其内心世界的广阔与神秘,一些虚无缥缈、主观臆想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里孕育而生,于是他们选择用怪异的手法去描摹他们心中“怪异”的世界,诗人卢仝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现世中的众多文人之一。其次,卢仝本是一个“怪异”的人。卢仝一生起伏不定、四处漂泊,所行之处数数皆知,所交之友却是寥寥无几,因此,他称自己为“癖王”。虽然其大半生都处于隐居状态,但仍心有所期,一直修身养性,严于律己。“万卷堆胸朽”足以证明卢仝是一位饱学之士,虽没有游历四方,但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成就了他的怪异之才,“卢仝体”也由此孕育而生。
二、“卢仝体”的艺术风格——“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一)“以俗为雅”——题材的广泛性
卢仝多年过着隐居生活,又性格怪癖不善与人交往,以石结为知己,与世间万物为友,使卢仝在诗歌题材取向上呈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倾向。
卢仝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上至天文,一如最为人所称道的《月蚀诗》,是卢仝借对月蚀这种天文现象的描述来讥讽宦官耽误朝政;下至身边细小事物以及生活琐事;另外,卢仝热衷于将动物写进自己的诗作中,如《龟铭》《蚯蚓吟》《白鹭鸶》《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自己的笔下变得焕然一新,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发自肺腑的怜爱。
(二)“以文为诗”——语言的独创性
卢仝诗歌语言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短不齐的散文句式是卢仝诗歌的主要特点。第一,卢仝的诗歌并不是单纯的以五言或七言为句,而是相当自由,最突出的是五言古体《月蚀诗》与长篇歌行体《月蚀诗》的对比。第二,卢仝擅长在一句或一联中重复用字,这种写法在卢仝现存的诗歌中是比较普遍的,在形容或者强调某种情感的同时连续使用前一句的句式,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感情洋溢,并且读起来节奏和谐。第三,卢仝诗歌中常直接罗列数字,据统计,仅在《月蚀诗》中就有61处,所有诗作共用数字267处,平均每首诗至少有两处。第四,卢仝的一部分诗歌直接借用了散文文体,如赋:《孟夫子生生亭赋》;如铭:《龟铭》《梳铭》《掩关铭》;如箴:《门箴》等。
以上四方面包括参差不齐的句式、重复用字、数字罗列和直接借用散文体裁,皆显示出卢仝在诗歌语言上的创新。其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不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竭尽所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卢仝所处的现状虽不堪,但内心依然有自己的追求,生活被现实束缚,但思想仍在不断翱翔,于是在这个有所束缚,有所限制的时代,其自身的个性在其中显得有些怪异。
(三)“以怪为新”——意象的怪异性
卢仝的“以怪为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他善于通过自己的各种幻想和想象,捏造出一些超现实的意象,如“天狗、火鸟、虾蟆精、天狼”等等;其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鹦鹉、猩猩、蚯蚓、蚊虻”等一类现实意象;其三是在文中使用一些不为常人所用的怪癖字词。种种直截了当的怪异相结合,组成了卢仝诗歌的“怪异之风”,但每一股怪异之风后面都流露着诗人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其内心的仕途无望,揭示着社会动荡,人心险恶。
所谓怪异的意象和用语,都不过是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服务,异化了的内心只能依靠“变异的事物”来表达。纵然世间烟雨繁华,但留给自己的只有冷冷凄凄。因此,越是罕见的、奇怪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诗人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才越能让自己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让自己怪癖的性情得以安放。
三、结语
纵观“卢仝体”的艺术风格,虽以“怪”为其主打特色,但在诗人散文化笔法的修饰之下,其奇谲险怪的意象变得顺理成章,诡怪的用语虽晦涩难懂,但大抵不会影响读者对诗歌营造的意境的解读。总之,卢仝用自己的“怪异之才”创造了“卢仝体”的怪异之风,对后世诗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慧霞.卢仝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嚴羽.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1988.
(作者简介:刘娜娜,女,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关键词:“卢仝体” 成因 题材 意象
一、“卢仝体”的形成原因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刘勰对不同时代文学艺术发展演变所提出的看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学艺术,每种艺术也都蕴含着作家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首先,卢仝所处的时代是“怪异”的。“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其结果的影响恶劣;盛唐的前后反差,使身处现实的文人被迫将自己的苦闷、彷徨、失措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此,原本激昂慷慨的诗风转变成了各种怪异之风。现实世界的“仓皇”逼迫文人开启其内心世界的广阔与神秘,一些虚无缥缈、主观臆想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里孕育而生,于是他们选择用怪异的手法去描摹他们心中“怪异”的世界,诗人卢仝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现世中的众多文人之一。其次,卢仝本是一个“怪异”的人。卢仝一生起伏不定、四处漂泊,所行之处数数皆知,所交之友却是寥寥无几,因此,他称自己为“癖王”。虽然其大半生都处于隐居状态,但仍心有所期,一直修身养性,严于律己。“万卷堆胸朽”足以证明卢仝是一位饱学之士,虽没有游历四方,但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成就了他的怪异之才,“卢仝体”也由此孕育而生。
二、“卢仝体”的艺术风格——“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一)“以俗为雅”——题材的广泛性
卢仝多年过着隐居生活,又性格怪癖不善与人交往,以石结为知己,与世间万物为友,使卢仝在诗歌题材取向上呈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倾向。
卢仝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上至天文,一如最为人所称道的《月蚀诗》,是卢仝借对月蚀这种天文现象的描述来讥讽宦官耽误朝政;下至身边细小事物以及生活琐事;另外,卢仝热衷于将动物写进自己的诗作中,如《龟铭》《蚯蚓吟》《白鹭鸶》《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自己的笔下变得焕然一新,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发自肺腑的怜爱。
(二)“以文为诗”——语言的独创性
卢仝诗歌语言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短不齐的散文句式是卢仝诗歌的主要特点。第一,卢仝的诗歌并不是单纯的以五言或七言为句,而是相当自由,最突出的是五言古体《月蚀诗》与长篇歌行体《月蚀诗》的对比。第二,卢仝擅长在一句或一联中重复用字,这种写法在卢仝现存的诗歌中是比较普遍的,在形容或者强调某种情感的同时连续使用前一句的句式,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感情洋溢,并且读起来节奏和谐。第三,卢仝诗歌中常直接罗列数字,据统计,仅在《月蚀诗》中就有61处,所有诗作共用数字267处,平均每首诗至少有两处。第四,卢仝的一部分诗歌直接借用了散文文体,如赋:《孟夫子生生亭赋》;如铭:《龟铭》《梳铭》《掩关铭》;如箴:《门箴》等。
以上四方面包括参差不齐的句式、重复用字、数字罗列和直接借用散文体裁,皆显示出卢仝在诗歌语言上的创新。其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不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竭尽所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卢仝所处的现状虽不堪,但内心依然有自己的追求,生活被现实束缚,但思想仍在不断翱翔,于是在这个有所束缚,有所限制的时代,其自身的个性在其中显得有些怪异。
(三)“以怪为新”——意象的怪异性
卢仝的“以怪为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他善于通过自己的各种幻想和想象,捏造出一些超现实的意象,如“天狗、火鸟、虾蟆精、天狼”等等;其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鹦鹉、猩猩、蚯蚓、蚊虻”等一类现实意象;其三是在文中使用一些不为常人所用的怪癖字词。种种直截了当的怪异相结合,组成了卢仝诗歌的“怪异之风”,但每一股怪异之风后面都流露着诗人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其内心的仕途无望,揭示着社会动荡,人心险恶。
所谓怪异的意象和用语,都不过是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服务,异化了的内心只能依靠“变异的事物”来表达。纵然世间烟雨繁华,但留给自己的只有冷冷凄凄。因此,越是罕见的、奇怪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诗人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才越能让自己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让自己怪癖的性情得以安放。
三、结语
纵观“卢仝体”的艺术风格,虽以“怪”为其主打特色,但在诗人散文化笔法的修饰之下,其奇谲险怪的意象变得顺理成章,诡怪的用语虽晦涩难懂,但大抵不会影响读者对诗歌营造的意境的解读。总之,卢仝用自己的“怪异之才”创造了“卢仝体”的怪异之风,对后世诗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慧霞.卢仝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嚴羽.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1988.
(作者简介:刘娜娜,女,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