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备受关注,也是教学研究中的热点。教师可从两个维度分析“学导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一是“学导式”教学模式内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学导式”教学模式实施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模式;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十余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之一,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的智能,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教学的根本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教师的根本智慧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基于预习基础上的“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大体上可分“学、展、评、练”这四个步骤来确定课堂教学结构,从课堂结构上教师要保证必须关注学生的学,让教为学服务。
一、“学导式”教学模式内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生自主预习,从结构上保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实施;二是教师恰当指导,从“为学而教”的层次认识教师的指导作用。
所谓“学”的内涵,是指学生在教师下发的预习单的引导下有效预习、适当拓展,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预习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引导:一是指向本课的核心目标,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二是指向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研究和与同伴合作研究;三是指向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我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价反思,包括: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评价。
所谓“导”,是指教师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疑问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二是在思辨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发表独到见解;三是在解题的多样化上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策略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二、“学导式”教学模式实施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模式秉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前行,把整个教学分为“学、展、评、练”四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中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课前预习(学)。“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预习清单自学教材,解决教材中一些简单问题,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让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一般意义上的数学预习只有一个层次,那就是阅读数学课本,针对文本内容做好相应的标记。有效预习是学生独立预先领悟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前置性学习。教师可通过预习作业纸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课中展示(展)。“展”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将预习清单中的问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研究和学习。通过展示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的共享。展示的过程,既是其他同学学习过程,也是展示的同学的自我钻研过程。
3.师生互评(评)。“评”就是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激励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通过评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拓展提高(练)。“练”就是通过有梯度的题组练习,让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让另一部分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要点,还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展、评、练”的四步教学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放在首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模式;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十余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之一,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的智能,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教学的根本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教师的根本智慧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基于预习基础上的“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大体上可分“学、展、评、练”这四个步骤来确定课堂教学结构,从课堂结构上教师要保证必须关注学生的学,让教为学服务。
一、“学导式”教学模式内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生自主预习,从结构上保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实施;二是教师恰当指导,从“为学而教”的层次认识教师的指导作用。
所谓“学”的内涵,是指学生在教师下发的预习单的引导下有效预习、适当拓展,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预习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引导:一是指向本课的核心目标,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二是指向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研究和与同伴合作研究;三是指向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我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价反思,包括: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评价。
所谓“导”,是指教师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疑问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二是在思辨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发表独到见解;三是在解题的多样化上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策略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二、“学导式”教学模式实施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导式”教学模式秉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前行,把整个教学分为“学、展、评、练”四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中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课前预习(学)。“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预习清单自学教材,解决教材中一些简单问题,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让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一般意义上的数学预习只有一个层次,那就是阅读数学课本,针对文本内容做好相应的标记。有效预习是学生独立预先领悟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前置性学习。教师可通过预习作业纸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课中展示(展)。“展”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将预习清单中的问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研究和学习。通过展示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的共享。展示的过程,既是其他同学学习过程,也是展示的同学的自我钻研过程。
3.师生互评(评)。“评”就是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激励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通过评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拓展提高(练)。“练”就是通过有梯度的题组练习,让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让另一部分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要点,还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展、评、练”的四步教学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放在首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