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的压力急剧增大,我国对道路施工技术越来越重视。道路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道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对在道路施工中该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101-01
1 工程概况
某一期道路及附属物工程项目按各条道路情况,划分为三个标段,分别进行招标,其中第一标段包括光华路、光明路、柳荫东路、河口路;第二标段红星路、劳动路路两条道路;第三标段为界首路北延及附属物工程,界首路道路为第三标段。道路呈南北走向,全长2710.5米。工程起点至桩号K1+620段为新建道路;桩号K1+620至工程终点现状为30米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完善道路的使用功能,增加该段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交通等级为重型,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2.1、泵送混凝土施工
在道路施工建设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是巨量的,要保证施工的效率,目前普遍使用了泵送混凝土技术。该项技术提高了道路施工建设的效率,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该技术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泵送混凝土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目前优化比较成功并受到人们的接受和采用的泵送混凝土技术是活塞泵送技术。活塞泵送技术相对传统的泵送技术,减少了混凝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材料损失、解决了混凝土材料运输问题、解决了混凝土遗落硬化问题。在使用泵送混凝土技术时,需要对搅拌车进行日常维护和维修定期对运输管进行日常检查,及时的对运输管的堵塞问题进行维修,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保洁,对搅拌车的内部定期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就必须科学的对混凝土运输管进行合理的管道铺设,在日常的施工时,及时的对混凝土运输管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搅拌运输车的使用期限,在运输车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运输方会采用直线运输方式,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在管壁上涂抹润滑剂以提高运输管的运输效率。
2.2、桩基施工混凝土施工
目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經常采用桩基混凝土技术,为保证混凝土浇灌的效果和质量,在桩基施工时,会采用和护壁浇筑施工的混凝土承力强度相同的混凝土材料,尽可能的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护臂的实际高度,相对地面来说,护臂水平高度要比地面高出50公分要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灌后进行日常的浇灌工作,该项工作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工程的裂缝,提高工程的防水能力。施工建设完成后,需要专业的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时,根据不同的質量要求和施工部位,科学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土配比例,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土配比,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减少混凝土坍塌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日常的溉注作业,需要对混凝土溉注的工作面进行相应的钻孔,以保证灌注的有效和工程的质量。
2.3、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作为后张无粘结预应力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外预应力加固在道路施工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预应力力筋的安装对技术水平、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在安装预应力力筋前,需要对各种施工工具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查看该项工作中用到的工具能否保证正常的施工。对水平预应力力筋采用粗钢筋,在斜筋预应力时一般采用斜杆为型钢。在预应力力筋的安装工作时,先将预应力斜筋与水平道路固定,在与斜筋上的固定点进行相应的固定,然后在与水平预应力力筋进行相应的连接。与此同时,在安装力筋的同时还必须安装锁紧装置,以便合理的减少力筋的垂度,提高道路的承重力。
2.4 软基施工
动力压实法又叫强夯法。此方法是频繁的使重锤(通常是10.0-40.0t)提升到高处让之能够自由的落下(通常落距是10.0-40.0m)来对地基进行夯击,这样地基强度才能提升,也能减低压缩性。最先这只用做对碎石及砂土地基进行处理,之后排水的条件与施工的方法不断改进,因此也逐渐用做处理细粒土地基。动力压实因为具备节约劳动力、节省材料、工期短、设备简易、加固效果好、耗费低、动工文明、适用土类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传播。
换填法。对于软弱层很浅及含水量较高,而且较容易挖除软基的问题遇见时,通常会使用换填挖除法。使用该方法,要在开挖之前做好排水和防护工作,处理并运走挖出的不合适的材料,之后按规定对之分层回填。
表层排水处理。在填筑软基之前要在地面开挖水沟的方法来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含水量,要使开挖的水沟于动工时充分发挥盲沟效用,透水性优良的砂砾回填常被采用。
砂垫层法。砂垫层法是指将软土地基顶面铺设砂垫层(厚度具体要求要看软土的厚度、路堤的高度和其压缩性,太厚太薄会使效果差和施工难),用作软土层固结需求的上端的排水层,来加速发展沉降,减短固结流程的方式。
抛石挤淤。将片石抛投在软基底端挤出基底内的淤泥,这可以使地基强度提升。其具有动工迅速、简易、方便的特点。所以常用于多年积水的洼地,排水难,片石可以沉到底端的泥土沼泽。
2.5、道路钢筋施工
钢筋加工。在道路钢筋绑扎焊接前,需要对钢筋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保证钢筋的承载力钢筋的加固处理要在施工前就要准备好,保证施工的进度,监督人员对钢筋的焊接要严格监督检测检查,保证钢筋的质量。结构钢架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地施工要求采取不同地加工方法,对钢筋地直径、长度、类型治理等等都需要进行相应地检查,保证钢筋满足实际道路地实际需要,保证工程的质量,排除事故隐患。
钢筋的焊接技术在目前实际进行焊接处理时普遍采用双在焊接或者单在焊接技术。对焊接的部位要进行需要的加强、加固处理对焊接的接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工。焊接部位的钢筋的承重力量更大,要保证焊接部位的载力能力超过钢材本身,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对焊接部位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筋的绑扎和安装。在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程序中,需要保证载力钢筋进行测量调整以保证载力钢筋与水平钢筋相互垂直。载力钢筋的位置需要调整,让载力钢筋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再利用钢丝对其交叉点进行绑扎,同时对关键的部位进行焊接处理。再施工时,要全面考虑,对钢筋的数量、间距、长度、直径等等进行相应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保证安装的钢筋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功能,,对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钢筋变形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要对该类型钢筋进行更换,保证钢筋的承载力,以免降低工程的质量。
3、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关系到城市发展生产以及其他的经济建设,是人们生产生活可以正常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处理好此项项目的施工对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对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性必须充分认识,对现今市政道路项目施工中发生原因以及存有情况必须深入地分析,进而用有效方法实现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时,要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要点、技术的关键点,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研究人员还要对道路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道路桥梁技术升级,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在实际中进行总结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向东.市政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2013.09(34).
[2] 陈鹏.市政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简析[J].广州科技.2015.03.126-127.
[3] 杨勇生.浅析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与应用[J].北京出版社.2009.12.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101-01
1 工程概况
某一期道路及附属物工程项目按各条道路情况,划分为三个标段,分别进行招标,其中第一标段包括光华路、光明路、柳荫东路、河口路;第二标段红星路、劳动路路两条道路;第三标段为界首路北延及附属物工程,界首路道路为第三标段。道路呈南北走向,全长2710.5米。工程起点至桩号K1+620段为新建道路;桩号K1+620至工程终点现状为30米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完善道路的使用功能,增加该段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交通等级为重型,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2.1、泵送混凝土施工
在道路施工建设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是巨量的,要保证施工的效率,目前普遍使用了泵送混凝土技术。该项技术提高了道路施工建设的效率,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该技术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泵送混凝土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目前优化比较成功并受到人们的接受和采用的泵送混凝土技术是活塞泵送技术。活塞泵送技术相对传统的泵送技术,减少了混凝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材料损失、解决了混凝土材料运输问题、解决了混凝土遗落硬化问题。在使用泵送混凝土技术时,需要对搅拌车进行日常维护和维修定期对运输管进行日常检查,及时的对运输管的堵塞问题进行维修,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保洁,对搅拌车的内部定期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就必须科学的对混凝土运输管进行合理的管道铺设,在日常的施工时,及时的对混凝土运输管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搅拌运输车的使用期限,在运输车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运输方会采用直线运输方式,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在管壁上涂抹润滑剂以提高运输管的运输效率。
2.2、桩基施工混凝土施工
目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經常采用桩基混凝土技术,为保证混凝土浇灌的效果和质量,在桩基施工时,会采用和护壁浇筑施工的混凝土承力强度相同的混凝土材料,尽可能的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护臂的实际高度,相对地面来说,护臂水平高度要比地面高出50公分要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灌后进行日常的浇灌工作,该项工作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工程的裂缝,提高工程的防水能力。施工建设完成后,需要专业的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时,根据不同的質量要求和施工部位,科学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土配比例,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土配比,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减少混凝土坍塌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日常的溉注作业,需要对混凝土溉注的工作面进行相应的钻孔,以保证灌注的有效和工程的质量。
2.3、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作为后张无粘结预应力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外预应力加固在道路施工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预应力力筋的安装对技术水平、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在安装预应力力筋前,需要对各种施工工具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查看该项工作中用到的工具能否保证正常的施工。对水平预应力力筋采用粗钢筋,在斜筋预应力时一般采用斜杆为型钢。在预应力力筋的安装工作时,先将预应力斜筋与水平道路固定,在与斜筋上的固定点进行相应的固定,然后在与水平预应力力筋进行相应的连接。与此同时,在安装力筋的同时还必须安装锁紧装置,以便合理的减少力筋的垂度,提高道路的承重力。
2.4 软基施工
动力压实法又叫强夯法。此方法是频繁的使重锤(通常是10.0-40.0t)提升到高处让之能够自由的落下(通常落距是10.0-40.0m)来对地基进行夯击,这样地基强度才能提升,也能减低压缩性。最先这只用做对碎石及砂土地基进行处理,之后排水的条件与施工的方法不断改进,因此也逐渐用做处理细粒土地基。动力压实因为具备节约劳动力、节省材料、工期短、设备简易、加固效果好、耗费低、动工文明、适用土类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传播。
换填法。对于软弱层很浅及含水量较高,而且较容易挖除软基的问题遇见时,通常会使用换填挖除法。使用该方法,要在开挖之前做好排水和防护工作,处理并运走挖出的不合适的材料,之后按规定对之分层回填。
表层排水处理。在填筑软基之前要在地面开挖水沟的方法来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含水量,要使开挖的水沟于动工时充分发挥盲沟效用,透水性优良的砂砾回填常被采用。
砂垫层法。砂垫层法是指将软土地基顶面铺设砂垫层(厚度具体要求要看软土的厚度、路堤的高度和其压缩性,太厚太薄会使效果差和施工难),用作软土层固结需求的上端的排水层,来加速发展沉降,减短固结流程的方式。
抛石挤淤。将片石抛投在软基底端挤出基底内的淤泥,这可以使地基强度提升。其具有动工迅速、简易、方便的特点。所以常用于多年积水的洼地,排水难,片石可以沉到底端的泥土沼泽。
2.5、道路钢筋施工
钢筋加工。在道路钢筋绑扎焊接前,需要对钢筋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保证钢筋的承载力钢筋的加固处理要在施工前就要准备好,保证施工的进度,监督人员对钢筋的焊接要严格监督检测检查,保证钢筋的质量。结构钢架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地施工要求采取不同地加工方法,对钢筋地直径、长度、类型治理等等都需要进行相应地检查,保证钢筋满足实际道路地实际需要,保证工程的质量,排除事故隐患。
钢筋的焊接技术在目前实际进行焊接处理时普遍采用双在焊接或者单在焊接技术。对焊接的部位要进行需要的加强、加固处理对焊接的接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工。焊接部位的钢筋的承重力量更大,要保证焊接部位的载力能力超过钢材本身,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对焊接部位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筋的绑扎和安装。在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程序中,需要保证载力钢筋进行测量调整以保证载力钢筋与水平钢筋相互垂直。载力钢筋的位置需要调整,让载力钢筋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再利用钢丝对其交叉点进行绑扎,同时对关键的部位进行焊接处理。再施工时,要全面考虑,对钢筋的数量、间距、长度、直径等等进行相应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保证安装的钢筋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功能,,对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钢筋变形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要对该类型钢筋进行更换,保证钢筋的承载力,以免降低工程的质量。
3、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关系到城市发展生产以及其他的经济建设,是人们生产生活可以正常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处理好此项项目的施工对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对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性必须充分认识,对现今市政道路项目施工中发生原因以及存有情况必须深入地分析,进而用有效方法实现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时,要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要点、技术的关键点,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研究人员还要对道路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道路桥梁技术升级,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在实际中进行总结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向东.市政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2013.09(34).
[2] 陈鹏.市政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简析[J].广州科技.2015.03.126-127.
[3] 杨勇生.浅析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与应用[J].北京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