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创设幼儿园的隐性教育中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利于幼兒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促进师生、幼儿之间交往和互动的环境,使环境成为隐性的课程教育。
关键词:教育环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纲要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创设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游戏的机会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多了。
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种饮料瓶让幼儿做娃娃头、服装;有各种果壳用来拼图;用各色颜色吹吹画画。在做做玩玩操作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能力。
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好奇心强爱提问。我们通过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不断提出的问题。
另外,是我们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环境,注意根据幼儿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大量形式多样的刺激,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应综合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让幼儿到广阔的自然、社区环境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收获。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们不仅精神放松、情绪饱满,而且可以进行最直接的观察、探索学习,视野也大为拓宽,对事物有了贴切、生动、新鲜的认知。此时,他们的思维特别活动,他们的语言特别丰富,他们的问题也特别有趣。
3.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教师必须注意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创设的环境应有利于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偏重于哪一个方面。物质材料的提供应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如在大班的动手区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材料(塑料、木头等)、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让幼儿有规律地为娃娃穿项链或者是手链,在活动中让幼儿有选择的可能,以满足幼儿各种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经常地更换区角的内容。另外,我们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环境应促进儿童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孩子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
4.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环境。
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自然和社会,并在活动中培养理智感培养良好的人格等。由于幼儿心理的形象化、无意识性的特点,他们对任何新颖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与相对持久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创设的积极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就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
5.创设促进师生、幼儿之间交往和互动的环境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词:教育环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纲要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创设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游戏的机会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多了。
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种饮料瓶让幼儿做娃娃头、服装;有各种果壳用来拼图;用各色颜色吹吹画画。在做做玩玩操作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能力。
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好奇心强爱提问。我们通过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不断提出的问题。
另外,是我们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环境,注意根据幼儿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大量形式多样的刺激,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应综合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让幼儿到广阔的自然、社区环境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收获。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们不仅精神放松、情绪饱满,而且可以进行最直接的观察、探索学习,视野也大为拓宽,对事物有了贴切、生动、新鲜的认知。此时,他们的思维特别活动,他们的语言特别丰富,他们的问题也特别有趣。
3.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教师必须注意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创设的环境应有利于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偏重于哪一个方面。物质材料的提供应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如在大班的动手区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材料(塑料、木头等)、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让幼儿有规律地为娃娃穿项链或者是手链,在活动中让幼儿有选择的可能,以满足幼儿各种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经常地更换区角的内容。另外,我们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环境应促进儿童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孩子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
4.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环境。
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自然和社会,并在活动中培养理智感培养良好的人格等。由于幼儿心理的形象化、无意识性的特点,他们对任何新颖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与相对持久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创设的积极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就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
5.创设促进师生、幼儿之间交往和互动的环境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