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河东狮”,皇帝也头疼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歷代朝廷为显示自己尊儒重道,都对衍圣公府礼遇有加。而到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时,这个“天下第一家”竟闹出了激烈的婆媳矛盾。
  孔宪培的妻子是乾隆年间大学士、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女儿,坊间传言她其实是乾隆的骨肉——公主生来脸上就有一颗黑痣,相士说这是凶兆,若想避祸,必须将她嫁给最尊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除了皇室只有孔府了,但满汉不得通婚,乾隆只好让公主做了于敏中的女儿,然后名正言顺地嫁给孔宪培。
  这个传言并无史料佐证,但于夫人的地位确实非同凡响。当初为娶她,孔府特意扩建了后花园;她的嫁妆也格外丰厚,除了绫罗绸缎及各色首饰,还有珊瑚、玛瑙、灵芝等奇珍异宝,此外还有田庄收益专供她日常零花;成亲之日,乾隆和太后还亲自召见这对夫妻,赏赐颇丰。
  于夫人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但都夭折了,此后再无所出,孔宪培也不曾另娶,因此无嗣。后来为了继承爵位,将孔宪培的侄子孔庆镕过继到于夫人膝下,他年仅八岁,不能管理事务,孔府大权自然落到于夫人手里。
  而于夫人在曲阜无亲无故,能依靠的只有娘家的侄子于公著,所以孔府大权也就变相地被于家人把持了。于公著私自倒卖孔府祭祀用的田地,还与奴仆勾结牟利,孔宪培的继母程夫人不满,于是强行夺走印信,让孔庆镕的父亲孔宪增管理事务。于公著很是气恼,撺掇于夫人带着孔庆镕离开孔府、回京城娘家居住。
  嘉庆三年(1798年),于夫人又带孔庆镕回到孔府,不但不向程夫人请安,反而听从心腹的建议,去巡抚衙门控告程夫人,要求拿回印信、重掌孔府大权。山东巡抚接到控告后不敢怠慢,判定印信归于夫人保管,并指出以后若有不能决断的公事应向于夫人禀告,孔府其余人等不得干预。
  于公著大喜过望,重新起用之前因倒卖祀田、侵吞祀银而被革除的百户,同时拉出程夫人重用的一个家奴顶锅。孔庆镕不愿追究,于公著便强行抓着他的手在文书上签字。程夫人彻底被惹怒了,派人去巡抚衙门控告于夫人。此时山东巡抚已换人,面对两位一品诰命夫人的婆媳矛盾,又牵扯到衍圣公的家事,不敢自专,直接上疏,将这块烫手山芋抛给嘉庆。
  嘉庆也没等闲视之,立刻命刑部、都察院和山东巡抚联合查证,亲自批示:暂由孔宪增管理孔府事务,孔庆镕年长后再接管,于夫人则交由程夫人管束。一场历时数年的婆媳大战终于告一段落。
  经过两场官司,于夫人和程夫人的矛盾愈演愈烈,于夫人更是不肯就此低头服软。三年后,程夫人直接向嘉庆上疏,再次控告于夫人的多处不端:逢年过节不给自己请安;孔庆镕数月不进家塾,孔宪增训斥他,于夫人认为这是欺负孤儿寡母,在院中高悬孔宪培的遗像,昼夜焚香祭拜。孔宪增无奈,只好将孔庆镕关入内室,还将他的书籍一并没收,叹道:“日后你不读书也罢。”
  面对这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婆媳矛盾,嘉庆表示爱莫能助。五年后,程夫人去世,于夫人终于“熬出头了”。
  为维护自己的地位,于夫人不但敢与婆婆、小叔子叫板,还与长辈斗法。当年于夫人的公公也是幼年袭爵,孔府事务曾由叔祖孔继涑管理,于夫人对他干预孔府事务非常不满,设法给他安了诸多罪名,最后将他赶出孔府,因此孔继涑去世后竟没能葬入家族墓地。
  1823年,于夫人终于走完了“被嫌弃的泼妇的一生”,她的故事却流传下来。孔庆镕专门在孔府为她建了穆恩堂,请来能工巧匠在堂内绘制她日常生活的场景,每日由仆从专职打扫、祭拜;道光特意遣官致祭,下令在她的墓前建立牌坊,上刻“鸾音褒德”四个金字,她的墓被后人称为“皇姑坟”。于夫人的这种待遇在历代衍圣公夫人中绝无仅有,因为她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最高的,所以这很有可能是乾隆为笼络衍圣公府而刻意为之。
  在古代,尤其在家规森严的孔府中,女眷的言行受到诸多限制,于夫人却能打破束缚、拼命争取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女权先驱”了吧。
其他文献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为了进入国王的视听,有时候得聞一闻国王的屁股。到了灌肠日,国王路易十四会举行长达数小时的召见活动,四周围满王公大臣,能够进入这样的场合,那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荣誉,也是一次嗅臭的冒险活动。  远在中世纪时,英国小说家乔叟在接近一个城市时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墙角腐败着的人粪所发出的臭气,朝香者只好在进入西班牙桑迪亚哥城之前先行绕道至南边,再去瞻仰时兴的圣詹姆斯圣地。他们头一天晚
农历2018年,很多人离开了我们,师胜杰、单田芳、金庸、李咏等,但还有一个人我们一定要记得。他和中国大部分人都有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伞中国的孩子都是被他拯救的!他就是发明糖丸疫苗的糖丸爷爷顾方舟。  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和家庭有莫大关系。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浙江宁波,父亲在海关工作。在工作中,父亲因接触外国船只,被感染了黑热病,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治疗的,30多岁就离开人世,留下了年
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且你们的名字仅差一字,他叫李梦阳。”李东阳诙谐地说:“我生于太阳东升之时,所以父亲给我取名‘东阳’,而他叫‘梦阳’,出生时肯定没赶上太阳。”杨一清笑他嘴贫,然后叮嘱道:“此人前年在乡试中拔得头筹,是难得之才,这次会试你可要留心擢选。”李东阳漫不经心地说:“我受
整个春秋中期,基本的国际动向是晋楚争霸,其他一堆配角和不配拥有姓名的小国只能擦亮眼睛纷纷站队。然而,有些国家好站队,有些国家因为祖先眼光不长远,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比如郑国。  公元前597年,为了争夺郑国,晋、楚在两棠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直接对战,又称郧之战。这场极具代表性的战争本是打不起来的,打起来后,又充满了游戏的成分。在后人看起来,它的调性简直是侮辱战争。  事情是这样的,郑国和
阎锡山六岁丧母,他的父亲打算续弦时,对方以“不养前家子”为过门条件,所以阎锡山被送给外祖父抚养。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极度渴望母爱,时常幻想母亲的模样,可母亲连一张小小的照片也没留给他。眼看记忆中母亲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请人为母亲画一幅肖像便成了他的夙愿。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利用职务之便请来很多技艺高超的名家为他的母亲画像,但都不理想——毕竟不能照着真人画,又没影像资料做参考,凭空画出一
姜太公坐镇齐国时,封地里有两个名人叫狂裔、华士,他们不愿做朝臣,也不愿结交诸侯,只想過“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不事仕而事力”的生活。  姜子牙听闻他们的才华,很是叹服,就诚挚邀请他们来朝中做官,结果一连邀请了三次都没成功。由此可见,他们不是那种靠故作姿态而引起注目的人,更不会搞姜太公钓鱼那种行为艺术,而是真的自由主义者。但这番倔强却把姜子牙惹怒了——一点事业心都没有,算什么男子汉!于是,他一怒之
元嘉三十年(453年),南朝宋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  刘劭虽弑父篡位,但还是要装孝子的,因此对外宣称父亲是暴病而亡,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并上谥号“景皇帝”、庙号“中宗”。刘劭继位不到两个月,即被三弟刘骏杀掉。刘骏当上皇帝后,重新给刘义隆上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武功虽不如其父刘裕,但长于文治,使得南朝政治清明。可以说,他是相当出色的守成之君
隋大业元年(605年),官员敬肃被调任为颍川(今河南许昌)副市长(郡守)。这对于已年届六十的敬肃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颍川地处中原,商业繁荣,是当时隋朝的经济重地,到此地任职,敬肃不用为钱发愁,治理起来应该会比较省事。忧的是,敬肃要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宇文述。  宇文述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被封为许国公,而他的老家就在颍川。宇文述在颍川一手遮天,干了不少腐败的勾当,颍川地方官畏惧宇文述的权势,
一  1901年,江苏东海县小官朱小坡赴扬州上任,两年后,全家迁到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朱自华,取意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于朱小坡怀疑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6岁的朱自华被送到私塾读书,在私塾里,他学的是经集古文和诗词歌赋。可以说,幼时的朱自华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度过的。每天晚饭后,父亲总要检查朱自华的作业,有时因为不满意,甚至一把火把他的作业烧掉。  在父亲严谨的管教下,
北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高欢是个“反腐激进分子”,战事稍平后便绞尽脑汁地削弱勋贵的权势,找借口将他们降职或调任闲职。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暗中指使东魏御史台弹劾最有权势的勋责元坦、司马子如,将他们同一天关进监狱,吓得司马子如一夜白头。  其子高澄继承了“高氏反腐传统”,为凸显执法机构的威严,不仅重赏御史中丞崔暹,还恢复了御史中丞“开道赤棒”的特权,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