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笔化作文的“五步骤”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儿指的是情景随笔化作文,所谓情景随笔化作文,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观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作文来。通过亲眼观察事物和亲身体验、感受,写出的文章细腻、生动、感人。这类作文,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五步骤指的是:“导入——观察——积累——练习——赏析”五个步骤。
  刘娟老师在小学四年级上的《水果之家》随笔化作文课实践了这五个步骤,她是这样导入的: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评:常言道:好的开拓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样导入的好处在于告诉学生怎样写,从一开始就打开了学生思路,把学生的思想引进了老师设计的要求的范围,为学生思考及后面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个环境观察实物。刘老师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名学生,让学生仔细观看了香蕉、橘子、苹果、荔枝、小番茄、葡萄等水果,刘老师把观察分为四个环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并在多媒体上出示观察的方法,即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面到里面。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对水果的直观感觉,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小组同学分享,并在学生观察的同时巡视,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评:这个环节,刘老师教会了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这不但对该节课的写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很大影响,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思维的好习惯。试想:如果我们长此以往,坚持始终,必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分析事物,今后必将成大器。
  观察结束之后是小组汇报成果,进入积累阶段,小组派代表把小组成员的观察结果,即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集思广益,同学们说出了许多好词佳句。学生说完之后,老师做了总结,并把学生说出的好词佳句展示在黑板上,供学生写作文时参考。
  好词:新鲜、香甜、酸甜、饱满、飘香、红彤彤、黄澄澄、沉甸甸、甜津津、水灵灵、晶莹透亮、香甜可口、又香又甜、瓜果满园、果香四溢、清甜爽口、甘甜无比、白里透红
  佳句: 蜜桃成熟了,它嘟着红扑扑的嘴巴,再配上一身小绒毛,那么好看,那么可爱,像害羞的姑娘一样,低垂着头,微红着脸。
  荔枝的形状像鸡心,大小如乒乓球一般。拿起一串荔枝,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那香甜味迎面扑来,使人陶醉。
  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又像小船。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顶端的枝柄就像绑了一个小辫子,显得十分可爱。用手摸一摸,滑滑的;靠近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再把它的外衣剥下来,露出奶黄色的果肉。我忍不住轻轻咬上一口,软乎乎的,甜滋滋的……
  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拓展思维,从直观感觉入手,通过想象、回忆、复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为作文写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五十个学生,每人说一个成语,每五人说一个好句子,合起来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因此,通过这个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得出,写得好的问题。
  前三个环节结束之后,学生们开始练笔了,有了前面的铺垫,同学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困难的事了,能够轻松写作了,教室里十分安静,只听到笔在纸上摩擦发出的“沙沙”声音,二十分钟时间之后,一两百字的片段作文写出来了。
  评:通过仔细观察,积累了好词佳句,学生便有话可说,根本不用愁写不出文章来,他们只是在竞赛写字的速度,看谁写得更快,实地考察,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一百多字的不俗表现。
  最后一个环节是佳作欣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下面是他们的范文。
  学生习作选:
  祝润同学在《我喜欢吃的水果——枇杷》一文中写道:枇杷外形光滑,淡黄色的外衣,剥皮处还有一个五角星,摸上去富有弹性,像小朋友的脸蛋。
  剥开皮,便是黄澄澄的果肉,咬一口,酸溜溜,甜滋滋,味道美极了,吃一个,便情不自禁地想吃第二个,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看邓媛媛的文章——《油桃》。
  油桃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从远处看,油桃像小朋友的脸蛋一样白里透红。油桃摸起来十分光滑,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表面有许多细细的绒毛。用刀子轻轻剥开,乳白色的果肉便露了出来,像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像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轻轻咬上一口,那酸甜可口的味道立即浸透全身……
  点评:小作者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对枇杷有了较深的认识,准确地描述了枇杷的外表(淡黄色、光滑),谈了感觉(像小朋友的脸蛋),味道(酸溜溜,甜滋滋),感想(令人回味无穷),用词准确,叠词用得十分恰当、生动。
  评:这个环节不可或缺,它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老师画龙点睛的点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了写什么,该怎么写,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节课在选材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果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极容易见惯不惊,不是老师的指点,学生不会对水果产生写作兴趣,老师把同学们熟悉的事物纳入课堂,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水果,使同学们极具亲切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本节课的第二个优点是时间安排合理,五个步骤,刘老师没有平均用力,把较多的时间安排在了观察(十分钟)和写作(二十分钟)上,让学生“看得够”“写得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班上学生出现的两个典型事例中明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才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教育严格了,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孩子在成长,思想在变化,而我们这里农村孩子占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居多,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会产生矛盾,从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过,只要有爱,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获得成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留守儿童
期刊
【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的中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基于这一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分析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独生子女 教育 德育  引言  我们班上95%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长的万般宠爱,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问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站在学生思维角度,设计开放、
期刊
笔者作为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 的探索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成员,在“四课”中大胆实践“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获益良多!本文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十点、二法、三火花”模式的体会与感悟。  一、“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核心内容提要  1. “四课”: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2. “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
期刊
设计思路:诗歌阅读的教学理应因诗人而异,对一些光耀千古的大诗人,如杜甫,要多方面分析解读,以深刻感悟。必修三的《杜甫诗三首》选择了老杜滞留夔州时期的三首诗歌,在诗歌风貌上有其共同特点,有助于清楚了解杜甫的经历、心态及诗歌风格。夔州诗作为杜甫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清晰地展现了诗人以羁人穷老的身份对世态人情的体察,折射了诗圣悲天悯人的情怀。其中,《登高》更是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中还引用
期刊
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内涵、实质理解不透彻,是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实质。而“体验”是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内涵、实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就《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的体验谈谈看法。  【设计描述】  一、复习引入:唤醒已有知识  1.游戏引入:我来比画你来猜。①猜长度单位。②猜面积单位。  2.了解起点: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说明:本
期刊
【摘 要】生活适应课是培智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分别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用心架起一座通往社会生活的桥,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关键词】以生为本 学生实际 主体地位 认知基础  当前,很多学校对智障生的教育教学方向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关注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并重。前些年,国家教育
期刊
【摘 要】2004年秋季学期,湖北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十年间全省各地基础教育新课程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革命。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建,要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价值,积极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改革 反思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
期刊
虽然高考是风向标,但命题依据依然是教材。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中,应还是以教材选录的课文为学习重点,掌握课文里实词、虚词的用法,学会分析特殊句式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掌握他的写作手法与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中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一、 教材文言文作品数量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的数量,有段时间争论比较大,对于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赞成与反对的声音一直都存在着。持反对
期刊
“减负”如果缺乏结合学生与学科特征的具体措施仅凭刚性的制度恐怕事倍功半。就我们的小学语文学科作业的角度来说,几次“减负”几次压缩,剩下的作业量已是“底线”,属于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法定”作业了,所以,单纯从控制数量的角度来讲“减负”目前已缺乏显性的空间;“减负”应该从“制度”层面的规定转移到“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提高实效上来,应该从优化作业设计、注重作业布置、规范作业批改、改革作业评价等操作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