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10日,享有世界声誉的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Chingiz Aitmatov,1928—2008)与世长辞,吉尔吉斯斯坦在6月14日为他举行了国葬,在近摄氏四十度的高温下,三万多民众为他送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一百七十多种文字出版,总印数达四千万册。在德国,据说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本他的作品。在中国,艾特玛托夫与海明威、卡夫卡和马尔克斯一起被认为是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甚至一个世界上总共只有四万多人的民族——萨阿米人,也用本族语言出版过他的小说。对于只有五百余万人口的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人物,他把吉尔吉斯斯坦带到了世界文学的前列。
所谓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由此忽而想到,世界上还有哪些作家获得过“国葬”待遇呢?兹将笔者所见连缀成文,与读者共享。倘有遗漏,敬请补正。
一、法国最爱国葬作家
法国是世界上最爱给作家国葬待遇的国家,有的作家获得国葬待遇后还被安葬到先贤祠(le Pantheon,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内。
据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软禁在宫中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到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不禁哀叹:“这两个人灭亡了法国。”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由伏尔泰、卢梭等人掀起的启蒙运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更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伏尔泰的著名哲学作品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论》,文学作品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及悲剧《俄狄浦斯》和哲理小说《老实人》等;卢梭的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小说《爱弥尔》、《新爱洛绮丝》,还有《忏悔录》等。这两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均死于1778年,生前均长期遭受封建专制政府和反动教会势力的迫害(其中伏尔泰曾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但他们的个人关系却并不友好。法国大革命时期,他们先后于1891年和1894年被补行国葬,并迁葬在先贤祠最显要的位置。在当时的革命氛围里,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两人获得如此殊荣并不奇怪,但历史却未免开了一个玩笑:两人生前是死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
在中国,雨果主要通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等而为人所知,小说家的盛名压倒一切——其实,作为诗人,他在诗坛上地位空前,享有“法兰西诗圣”之誉;作为戏剧家,他与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构成世界四大戏剧家;作为政治人物,他身为保皇派时官拜贵族院议员,身为共和派时是制宪议会议员,坚决反对路易·拿破仑称帝,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作为社会活动家,他高呼要从社会生活中消灭贫穷,坚持为巴黎公社社员辩护,多次要求赦免公社社员。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6月1日,法国政府举行国葬,葬礼上鸣炮二十一响,二百万人为他送葬。按照他的遗嘱,人们用穷人的马车运载遗骸下葬。他死后直接被送入先贤祠,是唯一死后直接入先贤祠的作家。莫洛亚在《雨果传》里说:“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君王将帅的荣誉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前,人们认为拿破仑是法国贡献给世界历史的伟大人物,以后,又有人主张拿破仑和雨果同是法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两位伟人。2002年,雨果诞辰二百周年,法国定为“雨果年”,又有人提出,雨果才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雨果的伟大超出诗歌和文学的范畴,进入思想和道德的范畴。
在中国,左拉同样以小说创作而为人所熟知,其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由二十部长篇小说组成,其中重要的有《萌芽》、《娜娜》、《金钱》和《崩溃》等,形象地描绘了第二帝国(1851—1870)时期法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成为法国的焦点性人物,却是因为法国发生了军政府迫害犹太军官德雷福斯事件。由于军国主义蓄意误导,加上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德雷福斯身陷冤狱。左拉于1898年1月13日在《黎明报》上发表致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揭露法军总参谋部陷害德雷福斯的阴谋。左拉因此被法院传唤,并被判有罪,他面临一年监禁和三千法郎的罚款,只好逃往英国,开始写作他的另一套作品《四福音书》(《多产》、《劳动》、《真理》和《正义》,其中第三部再现了德雷福斯案,第四部未完成)。1899年6月,德雷福斯案件真相大白,高等法院不得不推翻了对德雷福斯犯有叛国罪的判决。左拉随即回到法国。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气中毒在自己的寓所去世。1908年6月,法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先贤祠。
被补行国葬最轰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是大仲马。他自学成才,一生所写著作达三百部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被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恩仇记》从发表之日起至今,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2002年7月24日,是大仲马诞生二百周年,法国政府作出一个非常决定,给大仲马补办国葬,由希拉克总统主持的国葬仪式向全球转播,将大仲马从他安睡了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移葬巴黎的先贤祠。
虽然没有进入先贤祠,但却获得了国葬待遇的法国作家还有:(一)贡斯当,著有长篇小说《阿道尔夫》,带有自传性质。他同时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作为政治家,他反对过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和波旁复辟王朝,是法国自由派的领袖人物。作为政论家,所著《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等书所表达的宪政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830年7月革命后不久,贡斯当逝世,法国于该年的12月12日为其举行了国葬。(二)法朗士,法国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黛依丝》、《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和《当代史话》等长篇小说。1921年,因为“法朗士以其令人敬佩的才智,用一种看似简单明了而又最优雅的古典风格表达他对人类虚伪的抨击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的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即其传世名言;他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他与左拉一起参加了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1924年10月12日法朗士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三)瓦雷里,象征派诗人和理论家。主要诗集有《年轻的命运女神》、《幻美集》和《海滨墓园》等。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1945年7月20日瓦雷里逝世,根据戴高乐将军的建议,法国为其举行了隆重国葬,其骸骨遵其遗嘱葬于他的故乡塞特市海滨墓园,墓碑上铭刻着他的两句最得意的优美诗句:“放眼眺望这神圣的宁静,该是对你沉思后多美的报偿!”(四)科莱特,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西多》、《动物的对话》、《流浪的女人》等。她又是一名十分活跃的演员和记者,作为记者,她利用媒体的技巧,使她与既令人不快、又充满诱惑的美好时代融为一体,被称为“法兰西的国宝”。1954年8月3日柯莱特逝世,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将她埋葬在著名的贝尔拉雪兹公墓里。(五)赛采尔,他是一位黑人,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岛人,1936年开始写作,重要诗集有《返故乡纪事》、《神奇的武器》、《太阳被割的脖子》、《失落的身体》、《钉马掌》、《地籍》、《我,片状的》和《诗歌》等。此外,他还著有《奴役与殖民》和《殖民主义论》等关于奴役与殖民的书,曾在法国、非洲和全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也是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曾任法国国民议会马提尼克籍议员近五十年,创下法国议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最长“议龄”记录;担任法兰西堡市市长更达五十六年之久。2008年4月17日他在马提尼克岛去世,终年九十四岁。4月20日,萨尔科奇总统亲自率领七千公里以外的法国本土的大批政要到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为他举行国葬仪式,各在野党主要领导人也参加了仪式,加勒比海各国和非洲许多国家也派来了代表团。
二、被外国国葬的作家
作家在本国获得国葬已属殊荣,但世界上还有两个作家曾被外国政府授予国葬待遇,自然更属殊荣中的殊荣。这两个作家是英国诗人拜伦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唐璜》、《曼弗雷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他的作品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1823年年底,他前往希腊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他变卖了世袭的庄园,以所得款项和历年版税的积累支持希腊。他深得希腊人民的爱戴,被希腊独立政府任命为希腊独立军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1824年1月24日,他作的最后一首诗《这天我满三十六岁》,带着极大的感慨号召希腊人民起来斗争,“打出去,置敌人于死命”。在希腊期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因操劳过度而患病。病愈未久,于4月9日出行,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迁延至4月18日,他自知不起,说:“不幸的人们!不幸的希腊!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时间,我的财产,我的健康,现在,又加上我的性命。此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夜间,他在昏迷中呓语:“前进——前进——要勇敢!”4月19日,拜伦去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殇,全国志哀二十一天。举行殡礼时,希腊士兵列队肃立街头,一队牧师跟着灵柩高唱赞歌。灵柩上置宝剑一柄、盔甲一套、桂冠一顶,诗人生前的坐骑也跟在其后。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7月16日,安葬于纽斯台德附近的赫克诺尔。墓碑上的铭文说:“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茨威格身为犹太人,对犹太民族的命运和不幸遭遇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思考,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曾受到德国纳粹分子的迫害,以致命运多舛、颠沛流离,最后于1940年寄居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亟须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世界性文学大师举行国葬,将他安葬于已故国王彼得罗二世的墓旁,并将他生前的住宅改建为博物馆,以便后来的人们永远铭记和缅怀这位“人类灵魂的猎手”(罗曼·罗兰语)。
三、其他获得国葬的作家
1906年5月23日,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逝世,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的创作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以1849年的处女剧作《卡提利那》为开端,以出版于1899年的自称为戏剧尾声的《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结束,共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二十六部剧本,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便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在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剧作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1936年6月18日,苏联作家高尔基逝世。他的一生受尽了侮辱,历尽了颠沛,尝遍了辛酸;成名以后,他又获得了至高的崇敬、无上的荣誉。他的遗体陈列在苏联职工工会大厅里,第一天便有五十万人参加了“最后的晋谒”。当时苏联重要领导人之一莫洛托夫说:“苏联伟人的逝世,使全国哀痛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列宁逝世,第二次就是高尔基逝世。”因为这是国丧,所以举行了国葬、国祭,并且由国家为他创造永久的纪念——例如高尔基城,莫斯科的高尔基街、高尔基文化公园、高尔基飞艇、高尔基汽车工厂、高尔基面包工厂等。当然,近年来披露的材料已经证实,高尔基和苏联当局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具体情形究竟如何,可读蓝英年的文章《高尔基出国》和《高尔基回国》(《寻墓者说》和《最新解密历史档案:从苏联到俄罗斯》等书均有收录),兹不赘述。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脑溢血逝世,享年九十一岁。1月30日,英国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葬。这自然首先因为丘吉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曾经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但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却与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密切相关。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掌握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五万多个),一生中写出了二十六部共四十五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二十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著名的作品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世界危机》、《马尔巴罗的生平与时代》等。“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丘吉尔195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语世界最常被大家引用的名人之一,也是英国百年历史中六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一。
1971年9月29日,希腊抒情诗人塞费里斯逝世,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毕业于巴黎索尔蓬纳学院法律系,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腊流亡政府的一名外交官,塞费里斯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方,这对他广泛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十分有利,因而他不仅在诗作中体现出个人对希腊优秀文化遗产的感受,并以此对人类境遇的永恒神秘进行了探索。主要诗集有《转折》、《历史于神话之中》、《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等。他的诗集多次再版,有些诗被谱成歌曲,流传很广。“由于他对希腊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激励他定出了鲜明突出的抒情诗作”,塞费里斯196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谓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由此忽而想到,世界上还有哪些作家获得过“国葬”待遇呢?兹将笔者所见连缀成文,与读者共享。倘有遗漏,敬请补正。
一、法国最爱国葬作家
法国是世界上最爱给作家国葬待遇的国家,有的作家获得国葬待遇后还被安葬到先贤祠(le Pantheon,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内。
据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软禁在宫中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到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不禁哀叹:“这两个人灭亡了法国。”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由伏尔泰、卢梭等人掀起的启蒙运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更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伏尔泰的著名哲学作品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论》,文学作品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及悲剧《俄狄浦斯》和哲理小说《老实人》等;卢梭的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小说《爱弥尔》、《新爱洛绮丝》,还有《忏悔录》等。这两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均死于1778年,生前均长期遭受封建专制政府和反动教会势力的迫害(其中伏尔泰曾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但他们的个人关系却并不友好。法国大革命时期,他们先后于1891年和1894年被补行国葬,并迁葬在先贤祠最显要的位置。在当时的革命氛围里,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两人获得如此殊荣并不奇怪,但历史却未免开了一个玩笑:两人生前是死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
在中国,雨果主要通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等而为人所知,小说家的盛名压倒一切——其实,作为诗人,他在诗坛上地位空前,享有“法兰西诗圣”之誉;作为戏剧家,他与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构成世界四大戏剧家;作为政治人物,他身为保皇派时官拜贵族院议员,身为共和派时是制宪议会议员,坚决反对路易·拿破仑称帝,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作为社会活动家,他高呼要从社会生活中消灭贫穷,坚持为巴黎公社社员辩护,多次要求赦免公社社员。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6月1日,法国政府举行国葬,葬礼上鸣炮二十一响,二百万人为他送葬。按照他的遗嘱,人们用穷人的马车运载遗骸下葬。他死后直接被送入先贤祠,是唯一死后直接入先贤祠的作家。莫洛亚在《雨果传》里说:“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君王将帅的荣誉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前,人们认为拿破仑是法国贡献给世界历史的伟大人物,以后,又有人主张拿破仑和雨果同是法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两位伟人。2002年,雨果诞辰二百周年,法国定为“雨果年”,又有人提出,雨果才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雨果的伟大超出诗歌和文学的范畴,进入思想和道德的范畴。
在中国,左拉同样以小说创作而为人所熟知,其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由二十部长篇小说组成,其中重要的有《萌芽》、《娜娜》、《金钱》和《崩溃》等,形象地描绘了第二帝国(1851—1870)时期法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成为法国的焦点性人物,却是因为法国发生了军政府迫害犹太军官德雷福斯事件。由于军国主义蓄意误导,加上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德雷福斯身陷冤狱。左拉于1898年1月13日在《黎明报》上发表致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揭露法军总参谋部陷害德雷福斯的阴谋。左拉因此被法院传唤,并被判有罪,他面临一年监禁和三千法郎的罚款,只好逃往英国,开始写作他的另一套作品《四福音书》(《多产》、《劳动》、《真理》和《正义》,其中第三部再现了德雷福斯案,第四部未完成)。1899年6月,德雷福斯案件真相大白,高等法院不得不推翻了对德雷福斯犯有叛国罪的判决。左拉随即回到法国。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气中毒在自己的寓所去世。1908年6月,法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先贤祠。
被补行国葬最轰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是大仲马。他自学成才,一生所写著作达三百部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被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恩仇记》从发表之日起至今,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2002年7月24日,是大仲马诞生二百周年,法国政府作出一个非常决定,给大仲马补办国葬,由希拉克总统主持的国葬仪式向全球转播,将大仲马从他安睡了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移葬巴黎的先贤祠。
虽然没有进入先贤祠,但却获得了国葬待遇的法国作家还有:(一)贡斯当,著有长篇小说《阿道尔夫》,带有自传性质。他同时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作为政治家,他反对过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和波旁复辟王朝,是法国自由派的领袖人物。作为政论家,所著《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等书所表达的宪政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830年7月革命后不久,贡斯当逝世,法国于该年的12月12日为其举行了国葬。(二)法朗士,法国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黛依丝》、《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和《当代史话》等长篇小说。1921年,因为“法朗士以其令人敬佩的才智,用一种看似简单明了而又最优雅的古典风格表达他对人类虚伪的抨击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的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即其传世名言;他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他与左拉一起参加了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1924年10月12日法朗士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三)瓦雷里,象征派诗人和理论家。主要诗集有《年轻的命运女神》、《幻美集》和《海滨墓园》等。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1945年7月20日瓦雷里逝世,根据戴高乐将军的建议,法国为其举行了隆重国葬,其骸骨遵其遗嘱葬于他的故乡塞特市海滨墓园,墓碑上铭刻着他的两句最得意的优美诗句:“放眼眺望这神圣的宁静,该是对你沉思后多美的报偿!”(四)科莱特,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西多》、《动物的对话》、《流浪的女人》等。她又是一名十分活跃的演员和记者,作为记者,她利用媒体的技巧,使她与既令人不快、又充满诱惑的美好时代融为一体,被称为“法兰西的国宝”。1954年8月3日柯莱特逝世,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将她埋葬在著名的贝尔拉雪兹公墓里。(五)赛采尔,他是一位黑人,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岛人,1936年开始写作,重要诗集有《返故乡纪事》、《神奇的武器》、《太阳被割的脖子》、《失落的身体》、《钉马掌》、《地籍》、《我,片状的》和《诗歌》等。此外,他还著有《奴役与殖民》和《殖民主义论》等关于奴役与殖民的书,曾在法国、非洲和全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也是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曾任法国国民议会马提尼克籍议员近五十年,创下法国议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最长“议龄”记录;担任法兰西堡市市长更达五十六年之久。2008年4月17日他在马提尼克岛去世,终年九十四岁。4月20日,萨尔科奇总统亲自率领七千公里以外的法国本土的大批政要到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为他举行国葬仪式,各在野党主要领导人也参加了仪式,加勒比海各国和非洲许多国家也派来了代表团。
二、被外国国葬的作家
作家在本国获得国葬已属殊荣,但世界上还有两个作家曾被外国政府授予国葬待遇,自然更属殊荣中的殊荣。这两个作家是英国诗人拜伦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唐璜》、《曼弗雷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他的作品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1823年年底,他前往希腊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他变卖了世袭的庄园,以所得款项和历年版税的积累支持希腊。他深得希腊人民的爱戴,被希腊独立政府任命为希腊独立军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1824年1月24日,他作的最后一首诗《这天我满三十六岁》,带着极大的感慨号召希腊人民起来斗争,“打出去,置敌人于死命”。在希腊期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因操劳过度而患病。病愈未久,于4月9日出行,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迁延至4月18日,他自知不起,说:“不幸的人们!不幸的希腊!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时间,我的财产,我的健康,现在,又加上我的性命。此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夜间,他在昏迷中呓语:“前进——前进——要勇敢!”4月19日,拜伦去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殇,全国志哀二十一天。举行殡礼时,希腊士兵列队肃立街头,一队牧师跟着灵柩高唱赞歌。灵柩上置宝剑一柄、盔甲一套、桂冠一顶,诗人生前的坐骑也跟在其后。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7月16日,安葬于纽斯台德附近的赫克诺尔。墓碑上的铭文说:“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茨威格身为犹太人,对犹太民族的命运和不幸遭遇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思考,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曾受到德国纳粹分子的迫害,以致命运多舛、颠沛流离,最后于1940年寄居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亟须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世界性文学大师举行国葬,将他安葬于已故国王彼得罗二世的墓旁,并将他生前的住宅改建为博物馆,以便后来的人们永远铭记和缅怀这位“人类灵魂的猎手”(罗曼·罗兰语)。
三、其他获得国葬的作家
1906年5月23日,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逝世,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的创作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以1849年的处女剧作《卡提利那》为开端,以出版于1899年的自称为戏剧尾声的《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结束,共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二十六部剧本,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便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在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剧作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1936年6月18日,苏联作家高尔基逝世。他的一生受尽了侮辱,历尽了颠沛,尝遍了辛酸;成名以后,他又获得了至高的崇敬、无上的荣誉。他的遗体陈列在苏联职工工会大厅里,第一天便有五十万人参加了“最后的晋谒”。当时苏联重要领导人之一莫洛托夫说:“苏联伟人的逝世,使全国哀痛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列宁逝世,第二次就是高尔基逝世。”因为这是国丧,所以举行了国葬、国祭,并且由国家为他创造永久的纪念——例如高尔基城,莫斯科的高尔基街、高尔基文化公园、高尔基飞艇、高尔基汽车工厂、高尔基面包工厂等。当然,近年来披露的材料已经证实,高尔基和苏联当局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具体情形究竟如何,可读蓝英年的文章《高尔基出国》和《高尔基回国》(《寻墓者说》和《最新解密历史档案:从苏联到俄罗斯》等书均有收录),兹不赘述。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脑溢血逝世,享年九十一岁。1月30日,英国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葬。这自然首先因为丘吉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曾经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但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却与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密切相关。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掌握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五万多个),一生中写出了二十六部共四十五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二十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著名的作品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世界危机》、《马尔巴罗的生平与时代》等。“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丘吉尔195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语世界最常被大家引用的名人之一,也是英国百年历史中六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一。
1971年9月29日,希腊抒情诗人塞费里斯逝世,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毕业于巴黎索尔蓬纳学院法律系,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腊流亡政府的一名外交官,塞费里斯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方,这对他广泛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十分有利,因而他不仅在诗作中体现出个人对希腊优秀文化遗产的感受,并以此对人类境遇的永恒神秘进行了探索。主要诗集有《转折》、《历史于神话之中》、《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等。他的诗集多次再版,有些诗被谱成歌曲,流传很广。“由于他对希腊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激励他定出了鲜明突出的抒情诗作”,塞费里斯196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