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直言,“教师讲、学生记”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充斥着今天的许多课堂。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仍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下来,考试的时候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他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认真听讲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家长在孩子离校或到家时也不忘嘱咐孩子“要认真听讲”。这种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本轮课改已有些年头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抓新课程理念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不断实践和总结,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要“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构建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合作探究,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一节高效课,它是由师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高效课。因此,我认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本人有幸到过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两所学校学习考察,杜郎口中学有很多超前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提出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自主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10+35”、教师业务论坛和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等基本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培养。昌乐二中提出了“271高效课堂法则”,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使学习成为享受,效益大幅提高。
所以更新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它要求教师实现理念的转变,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促进者的关键是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达到双向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教师只有拥有了这些先进的理念,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改变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观念转变后还要转变教学行为。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历史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二、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1.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是做好精心备课,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是教学环节的起点。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备课不只是备知识、备方法,更要备学生,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2.学生素质差,学习习惯不好且学习不刻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抱负,只图眼前一时的痛快而不考虑后果,自然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而且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同时由于学校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授的都是些应试能力,使得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禁锢和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逆反心理便随之而生,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正是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现在学生的状况,采取适合现在学生学情的方法来应对。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要能创设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一份匠心独运、设计精妙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一堂高效课离不开以下环节:
1.学案导学,指导预习。
“学案导学是一种把课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融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使之有一个充足的课前预习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巧设问题,激发思维。
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为主线,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如在上《罗马法》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罗马法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制定《十二铜表法》的原则和价值如何?公民法和万民法有哪些不同的内容?何谓自然法?法、法律的含义是什么?古罗马给人类的法律遗产有何价值?
3.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历史教科书所选取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的人物,我们可以抓住某一线索,搜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无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有效的情境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4.小结升华,融会贯通。
小结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在上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这样总结: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国耻,常思国忧,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简短的小结,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巩固了课堂也拓展了课堂,升华了整课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我们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只要我们努力去实践、去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定能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本轮课改已有些年头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抓新课程理念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不断实践和总结,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要“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构建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合作探究,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一节高效课,它是由师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高效课。因此,我认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本人有幸到过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两所学校学习考察,杜郎口中学有很多超前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提出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自主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10+35”、教师业务论坛和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等基本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培养。昌乐二中提出了“271高效课堂法则”,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使学习成为享受,效益大幅提高。
所以更新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它要求教师实现理念的转变,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促进者的关键是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达到双向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教师只有拥有了这些先进的理念,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改变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观念转变后还要转变教学行为。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历史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二、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1.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是做好精心备课,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是教学环节的起点。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备课不只是备知识、备方法,更要备学生,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2.学生素质差,学习习惯不好且学习不刻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抱负,只图眼前一时的痛快而不考虑后果,自然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而且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同时由于学校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授的都是些应试能力,使得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禁锢和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逆反心理便随之而生,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正是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现在学生的状况,采取适合现在学生学情的方法来应对。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要能创设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一份匠心独运、设计精妙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一堂高效课离不开以下环节:
1.学案导学,指导预习。
“学案导学是一种把课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融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使之有一个充足的课前预习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巧设问题,激发思维。
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为主线,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如在上《罗马法》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罗马法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制定《十二铜表法》的原则和价值如何?公民法和万民法有哪些不同的内容?何谓自然法?法、法律的含义是什么?古罗马给人类的法律遗产有何价值?
3.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历史教科书所选取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的人物,我们可以抓住某一线索,搜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无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有效的情境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4.小结升华,融会贯通。
小结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在上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这样总结: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国耻,常思国忧,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简短的小结,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巩固了课堂也拓展了课堂,升华了整课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我们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只要我们努力去实践、去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定能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