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把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合作性学习的过程;变成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过程。历史学科要为学生快乐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要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能力提供广阔空间。
一、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这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全班学生了解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近代化的探索”,接着提出:“近代化”这个词在这里该如何解释?要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初读这一单元四课的内容,然后同桌互议,弄清楚什么是“近代化”。通过初看、简议,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大意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紧接着我又问:“中国人民是如何来探索的呢?这一单元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呢?”反应较快的同学通过看课前的目录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单元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史情况的。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又细读了“洋务运动”这一课。同时投影幕上出现:1.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2.洋务运动的概况?3.我们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让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历史学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教材,对疑难问题可以采用组织引导小组讨论、开展课堂辩论等灵活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一种自然情境,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既符合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也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二、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虽然已过去了若干年,但并不是消失得没有痕迹。只要留意,在我们身边总是会发现历史留下的轨迹,总会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围绕这一思想,我们组织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校园,开展了诸如“本地区一些地名来历的探究”等社会调查活动,并要求选取调查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例,编写成历史小故事。
对此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奔向自己的目的地。有的小组请80多岁的老人讲述“望直港”镇名的变迁;有的小组一行十几人,骑车去十几里外调查村名的由来。调查后满载而归的同学们是那样喜悦、那样兴奋。高兴之余,几乎每人都编写出了较为生动的有关地名由来和变迁的历史小故事。调查和写作的过程使同学们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离我们很近。
三、编演历史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莫过于针对学生特点广泛开展活动。我们在学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根据教材要求,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为题,分别成立了三个编写剧本的写作小组,并规定哪一组剧本写得好,就排演他们的剧本。任务明确后,师生一起先钻研课本给各组提供的内容,再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写作剧本知识的资料,研读名家剧本。经过写作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教师有力的帮助,几经修改,三个话剧本子终于写出来了。通过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剧中人物相对较少,同学们更喜欢《文成公主入藏》的剧本。这个本子剧中人物较多,可以让许多同学走上舞台,体验当演员的感受。接着他们进行具体分工,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第一、二、三组分别排练一、二、三幕(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第四组是后勤,任务是设计服装、制作道具、配备音响。各组在明确自己的任务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以教室为舞台,以宿舍为排练场。遇到难题时还请来了精通音乐和舞蹈的老师,寻求帮助。后勤组的同学为借一件衣服、为寻一盘磁带,不怕辛苦东奔西跑。负责美工的几个同学为了一幅藏景,一连花掉了两个双休日,最后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绘出了一幅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布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幕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在全班同学共同努力下,终于排练成功。在学校庆祝元旦的晚会上,同学们的演出赢得了全体师生员工们的多次掌声和喝彩。
这次活动反响很大。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加深了学生们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之間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一、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这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全班学生了解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近代化的探索”,接着提出:“近代化”这个词在这里该如何解释?要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初读这一单元四课的内容,然后同桌互议,弄清楚什么是“近代化”。通过初看、简议,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大意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紧接着我又问:“中国人民是如何来探索的呢?这一单元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呢?”反应较快的同学通过看课前的目录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单元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史情况的。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又细读了“洋务运动”这一课。同时投影幕上出现:1.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2.洋务运动的概况?3.我们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让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历史学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教材,对疑难问题可以采用组织引导小组讨论、开展课堂辩论等灵活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一种自然情境,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既符合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也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二、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虽然已过去了若干年,但并不是消失得没有痕迹。只要留意,在我们身边总是会发现历史留下的轨迹,总会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围绕这一思想,我们组织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校园,开展了诸如“本地区一些地名来历的探究”等社会调查活动,并要求选取调查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例,编写成历史小故事。
对此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奔向自己的目的地。有的小组请80多岁的老人讲述“望直港”镇名的变迁;有的小组一行十几人,骑车去十几里外调查村名的由来。调查后满载而归的同学们是那样喜悦、那样兴奋。高兴之余,几乎每人都编写出了较为生动的有关地名由来和变迁的历史小故事。调查和写作的过程使同学们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离我们很近。
三、编演历史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莫过于针对学生特点广泛开展活动。我们在学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根据教材要求,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为题,分别成立了三个编写剧本的写作小组,并规定哪一组剧本写得好,就排演他们的剧本。任务明确后,师生一起先钻研课本给各组提供的内容,再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写作剧本知识的资料,研读名家剧本。经过写作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教师有力的帮助,几经修改,三个话剧本子终于写出来了。通过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剧中人物相对较少,同学们更喜欢《文成公主入藏》的剧本。这个本子剧中人物较多,可以让许多同学走上舞台,体验当演员的感受。接着他们进行具体分工,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第一、二、三组分别排练一、二、三幕(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第四组是后勤,任务是设计服装、制作道具、配备音响。各组在明确自己的任务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以教室为舞台,以宿舍为排练场。遇到难题时还请来了精通音乐和舞蹈的老师,寻求帮助。后勤组的同学为借一件衣服、为寻一盘磁带,不怕辛苦东奔西跑。负责美工的几个同学为了一幅藏景,一连花掉了两个双休日,最后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绘出了一幅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布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幕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在全班同学共同努力下,终于排练成功。在学校庆祝元旦的晚会上,同学们的演出赢得了全体师生员工们的多次掌声和喝彩。
这次活动反响很大。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加深了学生们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之間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