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工商部门对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越来越重。为加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顺德区工商局积极推广实施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现行的市场食品监管需求与方法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信息反馈时效性差,与工商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工商执法人员数量少,与监管众多食品经营业户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食品检测缺乏有效监督,与食品检测常规性的需求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三个“不适应”,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广东佛山顺德区工商局在监管手段上寻找出路,建立了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良好。
一、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基本内涵
所谓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通过食品质量信息、安全监管信息、消费公示信息等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达到即时知晓食品信息、即时采取相应行动的目的,实现监管人力最佳配置,监管效能最大提升。食品实时监控系统以农贸市场、超市(信息采集平台)、工商分局(汇总上传信息平台)、区局(管理控制平台)三大平台为运行基础,实现监控、发布、预警、分析四大信息功能,
在整个系统中,信息采集平台设置在各市场、超市,由市场、超市作为网络运行的信息起始端。履行数据采集职能,每天对场内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将食品检测的有关情况通过电脑详细录入到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对市场、超市上传的食品检测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及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整理,分局作为信息初步分析处理平台,能够立即浏览到辖区所有市场、超市当日的食品检测情况,并根据食品检测的具体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处理。对于有毒含量超标轻微、尚未销售出去的情况,分局直接对问题市场、食品经销户进行处理,监督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做退市处理;对于检测出有毒含量超标严重且超标食品库存量大的情况,分局立即通过实时监控系统上报区局,同时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控制局势,区局作为管理控制平台可根据分局反映的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各分局下达指令,部署处置行动,对各市场、超市发出监测通知,密切关注同类食品的进货及销售,同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在红盾信息网上向社会公众发出消费警示,向政府其他职能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事件处置完毕后,各分局将具体处置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向区局进行详细汇报。通过整个网络系统的循环运转,完成市场(超市)、分局、区局间的三级联动,实现对辖区食品安全及时、有效的监控。
通过数据采集、汇总上传和管理控制三大平台的有效运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四大信息功能。一是信息监控功能。市场(超市)将每天的食品检测情况输入电脑,通过实时监控网络传输至管辖分局和区工商局,一旦出现不合格食品。工商部门可根据市场录入的信息,迅速查找到不合格食品的销售市场(超市)、经营档主,追查到不合格食品的供货来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监控系统还将屡次违法违规的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二是信息发布功能。当市场出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市场(超市)可通过实时监控网络将有关情况上报至辖区分局,分局立即核实,并将有关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报告区工商局,区工商局通过实时监控网络下达排查指令,并发布信息指导市场采取处理措施,实现三级联动。三是信息预警功能。在食品检测中,一旦检测出不合格食品或出现食品突发事件,实时监控网络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出现不合格食品。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四是信息分析功能。实时监控网络设置有统计报表功能,定期对食品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统计出每种食品的检测合格率,并将有关情况转换成图表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定期的分析比较,可以确定需要重点监控的食品和地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范围的监管作用。
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
为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效配置监管人力,实现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处置行动快速反应,2006年以来,顺德区工商局以手段创新为依托,走信息化监管道路,积极探索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前提。把好食品质量准入关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顺德区工商局党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以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加强食品质量准人、交易和退市监管的设想,并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局领导认识到通过和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由政府部门负责,工商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完全有条件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随后,区局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切实保证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落到实处。
(二)完善软硬设施是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基础。面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力、反应时效的瓶颈,区工商局积极谋划,明确信息化监管的工作思路,以技术创新,促效能提升,突破监管手段的局限,联系软件公司开发了实时监控软件,确定了试点分局、试点市场(超市),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模拟操作,并针对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软件不断进行修正完善,于2006年11月初完成软件的开发工作,为监管效能的提升提供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持。
要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硬件设施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区局积极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要求各市场、超市克服眼前利益的局限,切实承担起食品质量管理责任,配合政府做好实时监控工作。在区局的推动下,全区已有41个市场,29个超市配置了快速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同时经过动员,市场开办单位、超市经营者还将检测操作规程、检测员职责贴上墙面,使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有39个市场、24个超市开始正式运行实时监控系统。
(三)加强组织培训是推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关键。软件开发完成后。应用推广就摆上了日程。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推广实施,每个市场、超市必须要有一名懂使用监控软件的电脑操作人员。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顺德IX_T_商局积极组织操作培训,聘请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讲解食品实时监控网络的具体操作及基本功能。一是组织内部培训,顺德区工商局组织相关科室及各分局实时监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实时监控系统的具体操作及监控软件的安装;二是 组织对外培训,各分局掌握基本操作后。召集辖区市场、超市电脑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运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资源整合是推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必由之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监管工程,部门间的沟通衔接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区局一方面积极向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明确了农业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提供技术支持,并划拨专项资金为全区市场(超市)配置食品快速检测仪器,由农业部门负责检测的具体指导及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市场开办单位、超市经营者展开食品日常检测。
通过与农业部门的紧密合作,实现了检测环节与流通环节的有效衔接,改变了以往市场(超市)检测信息只报送至农业部门的做法,实现了信息互通和执法联动,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得到检测手段的有力保障。在2006年12月初全市工商系统开展的市场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中,该局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建立市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成效及思考
自2006年11月15日区局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试运行以来,共检测农副产品4682批次,其中不合格31批次,不合格率为0.66%,下柜退市不合格食品600余公斤,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能力有所增强,食品市场安全消费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调整了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完善了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建立数据网络平台,改变了以往工商部门“眼睛看、鼻子闻、手工摸”的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式,配合食品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提供了依据。系统由政府搭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工商部门网站和食品市场显著位置设立的质量信息公示栏。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及时发布监控网络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发布消费警示。二是为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提供了依据。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是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凡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顺德区工商局都及时采取暂停销售、发布退市指令等措施,要求经营者及时对不合格食品予以退市,同时加强跟踪检查,适时回访,把不合格食品拒绝在流通领域之外。三是为推进食品企业分类监管提供了参考。顺德区工商局将食品检测的结果作为食品企业分类监管的重要内容。将数次销售检测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列入重点监管的类别,提高了食品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了市场食品监管执法行为。为工商部门科学管理食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一是促使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由“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警示”,“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系统投入使用后,工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反馈的检测信息了解市场食品的质量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处理,将违法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改变工商部门无预警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现状,通过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工商部门快速预警,快速反应。市场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依法稳妥、有序、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增强了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解决了执法力量短缺的难题,有效地配置了人力资源。以往工商部门对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主要是以市场巡查方式进行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效果却不明显。系统运行后,执法人员可以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进行市场食品的重点监管,解决了工商执法人员人力不足的难题。同时,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对监控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可以了解热点问题及原因,掌握市场动态,并依此评估市场风险和预测市场走势,确定食品市场监管重点,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使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在应对食品突发事件中发挥出巨大的整合能力。
(四)促进了经营者的自律,确保了食品市场的消费安全。通过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宣传教育功能,引导经营者提高把关意识和鉴别能力,使经营者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把企业的自查与工商的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一是督促了经营者对食品购进实行索证索票制;督促了市场开办者、进场经营者和供货商对重要的食品的购销订立产销协议,实行商品协议进入和退出,保证重要食品质量和供货渠道稳定。二是督促了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把好人市食品质量关;督促了经营者完善内部质量管理,改善商品仓储保管条件,保障售前食品安全。三是督促了经营者加强商品质量自检,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实行自律退市,防止其流人消费者手中;督促了经营者登记食品进销货台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按照购销台账等证据资料,追查来源,追究责任。四是督促了经营者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开做出诚信承诺,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掀起“加强自律、倡导诚信”的新风,完善惩治失信、鼓励诚信的机制,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
一、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基本内涵
所谓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通过食品质量信息、安全监管信息、消费公示信息等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达到即时知晓食品信息、即时采取相应行动的目的,实现监管人力最佳配置,监管效能最大提升。食品实时监控系统以农贸市场、超市(信息采集平台)、工商分局(汇总上传信息平台)、区局(管理控制平台)三大平台为运行基础,实现监控、发布、预警、分析四大信息功能,
在整个系统中,信息采集平台设置在各市场、超市,由市场、超市作为网络运行的信息起始端。履行数据采集职能,每天对场内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将食品检测的有关情况通过电脑详细录入到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对市场、超市上传的食品检测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及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整理,分局作为信息初步分析处理平台,能够立即浏览到辖区所有市场、超市当日的食品检测情况,并根据食品检测的具体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处理。对于有毒含量超标轻微、尚未销售出去的情况,分局直接对问题市场、食品经销户进行处理,监督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做退市处理;对于检测出有毒含量超标严重且超标食品库存量大的情况,分局立即通过实时监控系统上报区局,同时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控制局势,区局作为管理控制平台可根据分局反映的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各分局下达指令,部署处置行动,对各市场、超市发出监测通知,密切关注同类食品的进货及销售,同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在红盾信息网上向社会公众发出消费警示,向政府其他职能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事件处置完毕后,各分局将具体处置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向区局进行详细汇报。通过整个网络系统的循环运转,完成市场(超市)、分局、区局间的三级联动,实现对辖区食品安全及时、有效的监控。
通过数据采集、汇总上传和管理控制三大平台的有效运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四大信息功能。一是信息监控功能。市场(超市)将每天的食品检测情况输入电脑,通过实时监控网络传输至管辖分局和区工商局,一旦出现不合格食品。工商部门可根据市场录入的信息,迅速查找到不合格食品的销售市场(超市)、经营档主,追查到不合格食品的供货来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监控系统还将屡次违法违规的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二是信息发布功能。当市场出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市场(超市)可通过实时监控网络将有关情况上报至辖区分局,分局立即核实,并将有关情况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报告区工商局,区工商局通过实时监控网络下达排查指令,并发布信息指导市场采取处理措施,实现三级联动。三是信息预警功能。在食品检测中,一旦检测出不合格食品或出现食品突发事件,实时监控网络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出现不合格食品。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四是信息分析功能。实时监控网络设置有统计报表功能,定期对食品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统计出每种食品的检测合格率,并将有关情况转换成图表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定期的分析比较,可以确定需要重点监控的食品和地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范围的监管作用。
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
为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效配置监管人力,实现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处置行动快速反应,2006年以来,顺德区工商局以手段创新为依托,走信息化监管道路,积极探索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前提。把好食品质量准入关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顺德区工商局党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以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加强食品质量准人、交易和退市监管的设想,并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局领导认识到通过和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由政府部门负责,工商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完全有条件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随后,区局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切实保证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落到实处。
(二)完善软硬设施是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基础。面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力、反应时效的瓶颈,区工商局积极谋划,明确信息化监管的工作思路,以技术创新,促效能提升,突破监管手段的局限,联系软件公司开发了实时监控软件,确定了试点分局、试点市场(超市),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模拟操作,并针对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软件不断进行修正完善,于2006年11月初完成软件的开发工作,为监管效能的提升提供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持。
要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硬件设施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区局积极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要求各市场、超市克服眼前利益的局限,切实承担起食品质量管理责任,配合政府做好实时监控工作。在区局的推动下,全区已有41个市场,29个超市配置了快速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同时经过动员,市场开办单位、超市经营者还将检测操作规程、检测员职责贴上墙面,使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有39个市场、24个超市开始正式运行实时监控系统。
(三)加强组织培训是推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关键。软件开发完成后。应用推广就摆上了日程。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推广实施,每个市场、超市必须要有一名懂使用监控软件的电脑操作人员。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顺德IX_T_商局积极组织操作培训,聘请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讲解食品实时监控网络的具体操作及基本功能。一是组织内部培训,顺德区工商局组织相关科室及各分局实时监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实时监控系统的具体操作及监控软件的安装;二是 组织对外培训,各分局掌握基本操作后。召集辖区市场、超市电脑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运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资源整合是推行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必由之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监管工程,部门间的沟通衔接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区局一方面积极向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明确了农业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提供技术支持,并划拨专项资金为全区市场(超市)配置食品快速检测仪器,由农业部门负责检测的具体指导及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市场开办单位、超市经营者展开食品日常检测。
通过与农业部门的紧密合作,实现了检测环节与流通环节的有效衔接,改变了以往市场(超市)检测信息只报送至农业部门的做法,实现了信息互通和执法联动,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得到检测手段的有力保障。在2006年12月初全市工商系统开展的市场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中,该局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建立市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成效及思考
自2006年11月15日区局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试运行以来,共检测农副产品4682批次,其中不合格31批次,不合格率为0.66%,下柜退市不合格食品600余公斤,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能力有所增强,食品市场安全消费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调整了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完善了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建立数据网络平台,改变了以往工商部门“眼睛看、鼻子闻、手工摸”的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式,配合食品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提供了依据。系统由政府搭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工商部门网站和食品市场显著位置设立的质量信息公示栏。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及时发布监控网络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发布消费警示。二是为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提供了依据。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是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凡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顺德区工商局都及时采取暂停销售、发布退市指令等措施,要求经营者及时对不合格食品予以退市,同时加强跟踪检查,适时回访,把不合格食品拒绝在流通领域之外。三是为推进食品企业分类监管提供了参考。顺德区工商局将食品检测的结果作为食品企业分类监管的重要内容。将数次销售检测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列入重点监管的类别,提高了食品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了市场食品监管执法行为。为工商部门科学管理食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一是促使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由“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警示”,“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系统投入使用后,工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反馈的检测信息了解市场食品的质量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处理,将违法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改变工商部门无预警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现状,通过建立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工商部门快速预警,快速反应。市场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依法稳妥、有序、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增强了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解决了执法力量短缺的难题,有效地配置了人力资源。以往工商部门对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主要是以市场巡查方式进行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效果却不明显。系统运行后,执法人员可以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进行市场食品的重点监管,解决了工商执法人员人力不足的难题。同时,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对监控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可以了解热点问题及原因,掌握市场动态,并依此评估市场风险和预测市场走势,确定食品市场监管重点,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使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在应对食品突发事件中发挥出巨大的整合能力。
(四)促进了经营者的自律,确保了食品市场的消费安全。通过市场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宣传教育功能,引导经营者提高把关意识和鉴别能力,使经营者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把企业的自查与工商的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一是督促了经营者对食品购进实行索证索票制;督促了市场开办者、进场经营者和供货商对重要的食品的购销订立产销协议,实行商品协议进入和退出,保证重要食品质量和供货渠道稳定。二是督促了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把好人市食品质量关;督促了经营者完善内部质量管理,改善商品仓储保管条件,保障售前食品安全。三是督促了经营者加强商品质量自检,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实行自律退市,防止其流人消费者手中;督促了经营者登记食品进销货台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按照购销台账等证据资料,追查来源,追究责任。四是督促了经营者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开做出诚信承诺,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掀起“加强自律、倡导诚信”的新风,完善惩治失信、鼓励诚信的机制,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