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67-01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呢。这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依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培养效果更好。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索、求异的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方法很多,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二、创设能使“双联”活跃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人会不惊叹历史上伟大的智力发现——牛顿运动律,开普勒的星体运动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对论 在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中的艺术创造同样令人振奋,它们都是以个人的发现产生的。而心理学家凯斯汀( kestin.J,1970)秉承兜斯特勒(koesder,A.,1964)又把涉及发现的学习描述为一个“双联”过程。根据这一概念,在发现问题的答案时,学习者的思维从规则的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产生一种新的理解的联系(双联)。这一观点的教学含义在于,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时候教师必须创设双联能够活跃的良好背景。
(一)提问学生发现与答案有关的规则的先期知识
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或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当然是解决问题活动的结果。作为问题解决的行为,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是以大量的先前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的。同样,日常发现也要求学习者具有与答案有关的规则的先期知识。所以,在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发现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先期知识。如:让学生算一算图中线段的总长。A 3 B 4 C 4 D,可以提问学生,什么叫线段?你能把每一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怎样数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学生一般是这样数的:先一小段一小段数共3条,再两小段合并成一段这样数共有2条,三小段合成一段有1条,最后把所有条数相加共有6条线段。或者以A点为起点以B、C、D分别为终点的线段有3条,以B点为起点以C、D分别为终点的线段有2条,最后以C点为起点以D点为终点的线段有1条,总有6条。知道了这些线段你能算出这些线段的总长吗?通过提问使学生充分发现与问题有关的先期知识为形成新的解题规则作好准备。
(二)以言语陈述为线索,引导学生产生“双联”,形成新规则
我们必须认识到言语陈述在新规则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许多成人的学习是通过阅读课本或其他材料中的书面言语陈述来完成的。这种言语陈述表达了要学习的规则,并常常构成规则学习的第一步。在构成规则的相关概念已习得的情况下,通过言语陈述学习规则更可行。如上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回忆了与求线段总长有关的先期知识,再让学生思考数线段时那些线段是重复数的?各重复了几次?重复的次数与点数有关吗?在学生观察、思考、寻找出规律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陈述“第一条基本线段出现的次数刚好等于点数减l的差乘以l(倒数第一条也一样);第二条基本线段出现的次数刚好等于点数减2的差乘以2(倒数第二条也一样);……”。由于运用了言语陈述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数线段方法跳跃到基本线段重复出现的次数与点的关系,使这两个不同的规则形成双联,产生新的求线段总长的规则。
三、用开放的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教学中,对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开放,而且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开放,学习氛围的开放,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任何资源,也可以对网络教学信息进行优化、补充、改造。还可以通过此网络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
1、用开放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个提供知识的资源宝库,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例如在一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设计几个网上购物活动。如妈妈给小东20元钱,让他从网上买他们一家三口的早点,只要打开电脑,点击喜欢的食物服务员就会把食物送上门来。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早餐?这里开放的资源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思维不再定位于某一固定的点上或框里。很显然,学生在对学习资源创新的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让开放活跃的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现才华、各抒己见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最新的创作成果,自己的意见、想法反馈到网络中,其他同学可以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再将其反馈到网络教学中。
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灵丹妙药,是培养学生创新要素,网络教学中图文并茂、丰富自由的人机交互、生动民主的在线交流都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体,自然放松地、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构成一个浓郁的情感场面。学习也就充满乐趣,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创新情感自然而生。
3、让群体化的协作,激发学生的激情
网络教学中,课件的展现,多媒体的技术支持,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小学数学第卜一册,在学完了“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及“求一个数与它几(百)分之几的和(差)是多少”的应用题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会出如下类型的题目。如: 第一建筑公司去年完成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I)今年计划比去年超额9%。今年计划完成建筑面积多少万平方米?今年计划比去年超额多少万平方米?
(2)今年计划比去年减少5%。今年计划比去年减少多少万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条件和问题,编出应用题并解答。由于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将学习的典型练习方法调用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让人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共同评议。通过相互评论、相互观摩,及时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开拓思维空间,又能知己不足取长补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个人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上进心得到升华,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创新情感油然而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探索、求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呢。这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依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培养效果更好。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索、求异的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方法很多,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二、创设能使“双联”活跃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人会不惊叹历史上伟大的智力发现——牛顿运动律,开普勒的星体运动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对论 在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中的艺术创造同样令人振奋,它们都是以个人的发现产生的。而心理学家凯斯汀( kestin.J,1970)秉承兜斯特勒(koesder,A.,1964)又把涉及发现的学习描述为一个“双联”过程。根据这一概念,在发现问题的答案时,学习者的思维从规则的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产生一种新的理解的联系(双联)。这一观点的教学含义在于,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时候教师必须创设双联能够活跃的良好背景。
(一)提问学生发现与答案有关的规则的先期知识
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或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当然是解决问题活动的结果。作为问题解决的行为,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是以大量的先前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的。同样,日常发现也要求学习者具有与答案有关的规则的先期知识。所以,在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发现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先期知识。如:让学生算一算图中线段的总长。A 3 B 4 C 4 D,可以提问学生,什么叫线段?你能把每一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怎样数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学生一般是这样数的:先一小段一小段数共3条,再两小段合并成一段这样数共有2条,三小段合成一段有1条,最后把所有条数相加共有6条线段。或者以A点为起点以B、C、D分别为终点的线段有3条,以B点为起点以C、D分别为终点的线段有2条,最后以C点为起点以D点为终点的线段有1条,总有6条。知道了这些线段你能算出这些线段的总长吗?通过提问使学生充分发现与问题有关的先期知识为形成新的解题规则作好准备。
(二)以言语陈述为线索,引导学生产生“双联”,形成新规则
我们必须认识到言语陈述在新规则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许多成人的学习是通过阅读课本或其他材料中的书面言语陈述来完成的。这种言语陈述表达了要学习的规则,并常常构成规则学习的第一步。在构成规则的相关概念已习得的情况下,通过言语陈述学习规则更可行。如上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回忆了与求线段总长有关的先期知识,再让学生思考数线段时那些线段是重复数的?各重复了几次?重复的次数与点数有关吗?在学生观察、思考、寻找出规律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陈述“第一条基本线段出现的次数刚好等于点数减l的差乘以l(倒数第一条也一样);第二条基本线段出现的次数刚好等于点数减2的差乘以2(倒数第二条也一样);……”。由于运用了言语陈述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数线段方法跳跃到基本线段重复出现的次数与点的关系,使这两个不同的规则形成双联,产生新的求线段总长的规则。
三、用开放的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教学中,对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开放,而且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开放,学习氛围的开放,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任何资源,也可以对网络教学信息进行优化、补充、改造。还可以通过此网络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
1、用开放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个提供知识的资源宝库,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例如在一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设计几个网上购物活动。如妈妈给小东20元钱,让他从网上买他们一家三口的早点,只要打开电脑,点击喜欢的食物服务员就会把食物送上门来。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早餐?这里开放的资源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思维不再定位于某一固定的点上或框里。很显然,学生在对学习资源创新的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让开放活跃的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现才华、各抒己见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最新的创作成果,自己的意见、想法反馈到网络中,其他同学可以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再将其反馈到网络教学中。
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灵丹妙药,是培养学生创新要素,网络教学中图文并茂、丰富自由的人机交互、生动民主的在线交流都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体,自然放松地、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构成一个浓郁的情感场面。学习也就充满乐趣,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创新情感自然而生。
3、让群体化的协作,激发学生的激情
网络教学中,课件的展现,多媒体的技术支持,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小学数学第卜一册,在学完了“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及“求一个数与它几(百)分之几的和(差)是多少”的应用题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会出如下类型的题目。如: 第一建筑公司去年完成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I)今年计划比去年超额9%。今年计划完成建筑面积多少万平方米?今年计划比去年超额多少万平方米?
(2)今年计划比去年减少5%。今年计划比去年减少多少万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条件和问题,编出应用题并解答。由于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将学习的典型练习方法调用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让人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共同评议。通过相互评论、相互观摩,及时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开拓思维空间,又能知己不足取长补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个人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上进心得到升华,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创新情感油然而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探索、求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