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基础体育教学者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自觉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的阐述,以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手段达到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前言:随着当代体育锻炼理念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当代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渐渐远离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要求。这就对我们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课程的体育教学理念(健康第一)应如何推出适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作出合理的评价[1]?
一、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2]。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在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总特征是将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按照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它们既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又可以不断重复和交叉组合的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3]。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而努力,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切的课堂教学包括体育课堂也要改变以前“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信息接触面的扩大,学生的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基础教育的课堂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沿用、改造、变化,使他们的动作多样化。新课程改革不意味着丢掉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课程目标、任务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取舍、优化、组合,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类似拓展训练式的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在体育课堂上获取一定的生活哲理。
2.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注重体育学习内容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性,及体育练习内容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短跑、中长跑及长跑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他们生物中所学的主要呼吸作用类型及变化,思考如何调整呼吸;又如使学生思考在剧烈运动时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等,这样做不仅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内容,培养出来的体育生才不会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是“四肢发达,头脑建档”的代名词。
3.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撒拉舞、藏族踢踏舞、蒙古族的摔跤等,这些内容的引入,不仅使学生了解学习了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还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
4.利用时代性的发展和学生兴趣的广泛,开展流行和时尚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武术等竞技休闲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迎合现代学生心理特征,更使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得到了锻炼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给学生的体育课带来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他们的体育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给学校体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对现今的体育老师要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但要掌握多种专业技能,还要把握流行元素、跟上时代;不但要掌握体育专业理论,还要能解释一些体育锻炼内容里面蕴含的基本原理;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展开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针对新课改对现在教学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开展情景教学。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景。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住学生喜好游戏的心理,实施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玩”字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减少老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玩”的时间。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玩,要在教师指导下,预先告知目标后,让学生自主和相互合作进行游戏。这样既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实现激发式教学。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欲日益强烈。初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发生转变,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当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极强的欲望时,教师要能够察觉到学生此时的心理变化,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4.提倡小组合作性学习。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懂得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的多。
5.教师要动起来。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做完示范动作后便离开,学生在上室外课,教师却躲到了室内,这样的课堂即使课前教师有组织,最终也变质成学生的自由活动。新课改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目的性,不仅要求学生动起来,教师也要动起来,和学生共同“玩”,营造师生共同锻炼、共同进步的融洽课堂,打破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练的格局。
6.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义性,用“心”教学。这里的心不单指教师的心,还包括学生的心。体育课不只是教师身体动作的示范,教师还有一颗爱心、耐心、信心;其次,教师也要善于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心理,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课,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三、新课改下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
学习新课标,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期末健康测试这一终结性评价方法[4],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将学生的自身能力、学习态度、当堂预设目标的达成结果、情感价值观等的培养,都可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档案记录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的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所新的突破。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正在由"书呆子"型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活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随着体育和健康在当今社会渐渐受到重视,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这表现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许多方面,包括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等等。因此,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应性的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将“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的理念用合适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普及。
参考文献
[1] 郑剑锋.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之本[J].新视角, 2008,(1):114~115
[2]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苏永生、孟君霞.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体育教学,2008:11~12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前言:随着当代体育锻炼理念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当代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渐渐远离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要求。这就对我们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课程的体育教学理念(健康第一)应如何推出适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作出合理的评价[1]?
一、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2]。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在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总特征是将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按照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它们既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又可以不断重复和交叉组合的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3]。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而努力,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切的课堂教学包括体育课堂也要改变以前“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信息接触面的扩大,学生的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基础教育的课堂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沿用、改造、变化,使他们的动作多样化。新课程改革不意味着丢掉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课程目标、任务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取舍、优化、组合,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类似拓展训练式的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在体育课堂上获取一定的生活哲理。
2.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注重体育学习内容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性,及体育练习内容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短跑、中长跑及长跑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他们生物中所学的主要呼吸作用类型及变化,思考如何调整呼吸;又如使学生思考在剧烈运动时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等,这样做不仅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内容,培养出来的体育生才不会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是“四肢发达,头脑建档”的代名词。
3.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撒拉舞、藏族踢踏舞、蒙古族的摔跤等,这些内容的引入,不仅使学生了解学习了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还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
4.利用时代性的发展和学生兴趣的广泛,开展流行和时尚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武术等竞技休闲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迎合现代学生心理特征,更使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得到了锻炼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给学生的体育课带来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他们的体育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给学校体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对现今的体育老师要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但要掌握多种专业技能,还要把握流行元素、跟上时代;不但要掌握体育专业理论,还要能解释一些体育锻炼内容里面蕴含的基本原理;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展开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针对新课改对现在教学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开展情景教学。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景。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住学生喜好游戏的心理,实施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玩”字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减少老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玩”的时间。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玩,要在教师指导下,预先告知目标后,让学生自主和相互合作进行游戏。这样既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实现激发式教学。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欲日益强烈。初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发生转变,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当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极强的欲望时,教师要能够察觉到学生此时的心理变化,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4.提倡小组合作性学习。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懂得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的多。
5.教师要动起来。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做完示范动作后便离开,学生在上室外课,教师却躲到了室内,这样的课堂即使课前教师有组织,最终也变质成学生的自由活动。新课改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目的性,不仅要求学生动起来,教师也要动起来,和学生共同“玩”,营造师生共同锻炼、共同进步的融洽课堂,打破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练的格局。
6.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义性,用“心”教学。这里的心不单指教师的心,还包括学生的心。体育课不只是教师身体动作的示范,教师还有一颗爱心、耐心、信心;其次,教师也要善于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心理,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课,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三、新课改下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
学习新课标,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期末健康测试这一终结性评价方法[4],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将学生的自身能力、学习态度、当堂预设目标的达成结果、情感价值观等的培养,都可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档案记录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的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所新的突破。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正在由"书呆子"型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活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随着体育和健康在当今社会渐渐受到重视,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这表现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许多方面,包括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等等。因此,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应性的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将“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的理念用合适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普及。
参考文献
[1] 郑剑锋.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之本[J].新视角, 2008,(1):114~115
[2]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苏永生、孟君霞.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体育教学,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