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优化分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可以从学习态度、行为模式、人生目标等多个方面指引当代大学生,鼓励当代大学生。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通过对工匠精神作用的分析,启发高职学生思考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工匠精神带到长远的学习生涯以及具体工作岗位中。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问题分析;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7-0033-04
  “弘扬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行动,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工匠精神的学习、培育活动,旨在促进每一个高职学生进行长远规划,引导高职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改正学习中的各种不良习惯,朝着远大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实践证明,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即使高职学生离开校园,也能凭借出色的个人魅力、个人素养,受到集体与企业欢迎,成为一个真正对企业有贡献、对社会有价值的优秀人才。
  一、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习进步
  工匠精神可以深刻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高职学生转变行为模式,使其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具体来说,一方面,工匠精神强调“坚持不懈”。在求学道路上,高职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意志力不坚强的学生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原则,通过“抄袭”“复制”等“捷径”,虚假完成学习任务。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高职学生可以不断告诫自己:只要坚持下去,终能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提倡“精益求精”。什么是精益求精?在求学范畴内,精益求精指的是一种对待学问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1]。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高职学生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合格”“通过”,会努力朝着“优秀”“非常优秀”的目标迈进。
  (二)建立职业目标
  工匠精神就像学生内心深处的灯塔,可以指导高职学生有目标地奋斗,早日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具体来说,一方面,工匠精神主张有目标地学习。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通过所学知识经营自己的事业,这是高职学生应该建立的职业目标。对于迷茫、徘徊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恰恰需要这样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工匠精神通常与实践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行为表现出来。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启发高职学生思维,让高职学生意识到“学习”与“工作”紧密关联,求学阶段好好学习[2],就是在积蓄能量,为将来好好工作奠定基础。
  (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工匠精神尤其关注学生的付出过程、成长过程。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落后的学生,都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让自己永远处于学习状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具体来说,第一,在实际情况中,学习优异的学生很可能会骄傲自满,缺乏持续奋斗的动力。在工匠精神内涵中,对“好”的追求,永無止境。即使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依然可以从原点出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3],挑战更高峰。第二,学习落后的学生很可能会放弃、逃避。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这些学生会逐渐改变个人认知,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对自己负责,从而制订新的学习计划,朝着心中的学习目标不断前行。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认同感不足
  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内心深处并不认同工匠精神。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有些高职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太虚无缥缈,与实际生活有很大距离,没有必要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高职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与教师堆学生缺乏有效引导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并不注重渗透工匠精神,或者说,有些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基本的工匠精神,这些都会影响高职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有些高职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只存在于职场,不适用于学习领域。其实,工匠精神既可以体现在工作中,也可以体现在学习上。部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全面、不深入[4],才会从内心深处曲解工匠精神、抵触工匠精神。
  (二)缺乏实践类教育形式
  在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只强调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教育形式。具体来说,一方面,为了落实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有些高职教师组织大量“说教类”活动。这样的教育形式过于理论化,难以使高职学生形成具体印象,不利于高职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如果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停留于表面,就很难形成工匠精神方面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推广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有些高职教师思维僵化,长期采取“讲座”“会议”等固定化实践形式。其实,传达工匠精神的实践活动有很多[5],如果高职教师不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很难引起高职学生共鸣,不利于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探索。
  (三)不重视工匠精神学习氛围
  实施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具体措施时,有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学习氛围,主要表现在:第一,集体性学习不足。关于工匠精神的学习,有些学校内部管理松散,各个部门之间并不团结,没有形成合力,很少组织集体性学习活动、培训活动。集体性学习往往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当高职学生缺乏集体性学习时,其思想上很难受到鼓舞。第二,校园宣传不足。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发扬工匠精神的大环境,有些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大环境。比如,在图书馆、教室、操场、宿舍等地,有些学校只设计机械化的引导图,没有工匠精神相关的宣传物料[6]。总体来说,由于工匠精神学习氛围不足,高职学生很容易懈怠,放松对工匠精神的学习。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工匠精神认同感
  一方面,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思想,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工匠精神内涵分析讲座”“工匠精神与个人生活分享会”“工匠精神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论坛”等活动,分析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文化底蕴,帮助高职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唤起高职学生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解读“学生学习”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高职院校可以策划一些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7],例如:“班级学习工匠评选”“校园工匠志愿者”“一帮一工匠标兵”等,让每一位高职学生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职场,还适用于学习生活,激发广大高职学生主动学习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的热情。   (二)丰富实践类教育形式
  一方面,科普工匠精神相关内容时,高职教师既要重视“说”,也要敢于“做”。比如说,高职教师可以组织“工匠精神实践小分队”,带领学生深入各行各业,做交通志愿者、送社区快递、打扫公共街道、慰问退伍老兵……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转变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刻板印象,让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位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宣传工匠精神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讲座、会议,高职教师还可以发挥个人见解,进行合理创新,带给高职学生与众不同的新鲜感、体验感。举例来说,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工匠精神调研小组”[8],挖掘企业内部真实发生的工匠故事,搜集工匠故事的过程,倾听工匠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过程。
  (三)营造工匠精神学习氛围
  第一,增加集体性学习。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上,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定期策划一些有规模、有主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比如说,“工匠精神专题学习之红色文化”“工匠精神与各学科融合关系培训”“工匠精神中的艰辛与幸福讲座”等,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号召力的集体性学习活动,可以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学习氛围,感染高职学生思想,激励高职学生前行。第二,加强校园宣传。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整体环境,学校领导要统筹规划各个区域。例如,学校可在图书馆设置“工匠文化长廊”,在教室刊登“工匠人物介绍”,在操场张贴“工匠精神格言”,在宿舍策划“工匠故事园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高职学生保持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四、结语
  “工匠精神”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工匠精神相关工作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这一个方面,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学生兴趣、学生生活,从方方面面渗透工匠精神。基于此,高職院校落实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时,要敢于走出校园,广泛联合家庭力量、社会力量,通过“合作”的优势,加快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让每一位高职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无处不在,工匠精神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转变脑海中对工匠精神的刻板印象,积极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赵智军,任庆国,刘拮.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四进”工程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2019,18(10):46-48+53.
  [2] 龙华,王自勤,邵明珠.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为例[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5):28-31.
  [3] 胡萍茜. 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J]. 南方农机,2018,49(24):217.
  [4] 栗伟. 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17(35):232-233.
  [5] 杨培松,杜文娜.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8(04):78-81.
  [6] 张义俊.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01):30-33.
  [7] 徐兴旺.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67-70+74.
  [8] 祁占勇,任雪园. 扎根理论视域下工匠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逻辑[J]. 教育研究,2018,39(03):70-76.
  (荐稿人:张铮,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微咖啡”模式以“世界咖啡”模式为基础,通过简化设计环节、缩小谈话主题等方式,应用于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会,以家长沙龙的形式,通过对“幼小衔接”主题的讨论与汇谈,让家长
“书香校园式”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治理探索。学校以“全阅读”为抓手,积极开展师德师能建设,进行全学科阅读行动,引领教师丰富学识,提升素养,推动学
学风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历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和成因进
摘 要: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比了写前讨论中不同语言使用策略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超语行为策略的学生比仅使用英语和仅使用汉语的学生能产出更多的内容生成话语单位;使用超语行为策略的学生能获得更高的内容分数和产出更多与写前讨论相关的内容。因此,希望教师打破单语壁垒,鼓励学生使用其自身所有语言资源来促进二语写作。  关键词:超语行为;双语;单语壁垒;写作  中图分类号:H08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当前,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受
摘 要: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唐诗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学风格。本文认为,引导汉语学习者学习唐诗很有意义,对唐诗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特别是对唐诗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对外汉语;唐诗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
摘 要:本文研究意在为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化和拓展学科研究和理论体系。本文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入手,根据培育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法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大学生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确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与思政教育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专业课程结合等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
基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技术普及应用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为此,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
现阶段,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信仰偏离和信仰缺失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各个高校目前的信仰教育存在不足,造成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深入坚定。文章剖析了高校
摘 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高度关注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中重要一环的劳动教育,而《意见》中劳动、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在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实践论》中也有体现。时隔多年,《实践论》站在新时代中历久弥新,本文即从《实践论》中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意义、途径,既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建构理论支撑,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