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中把培养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教育结合起来的要求日益凸显,以培养职业素质为重要内容的职教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礼仪课程正是直接对接职业教育中素质要求这部分内容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礼仪课程
1.物业管理专业中礼仪课程的地位
《礼仪》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以从事物业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服务的礼仪规范为载体,完成礼仪基本理论学习,进行物业服务礼仪基本技能训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B类核心主干课程。礼仪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更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从事职业适应生存发展自我的重要技能。
职业教育提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教育的本質追求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人文素质教育。
2.物业管理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调查分析
本次选取了与我校物业管理专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物业管理企业、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三个对象进行调查,时间是在2017年8月-11月,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共计发放调查表130份,回收112份,有效问卷99份。合作企业的比例占40%,在校学生比例占30%,毕业学生比例占30%。
调查结果表明:一、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结构,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占0.2%,本科占5.4%,大专占14.9%,中专占22%,高中以下占57.6%;二、人员的流动性大,但是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从业人员工作比较稳定,频繁跳槽的反而是学历比较低的从业者;三、员工能力素质要求上,企业选择了选择了具有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大学生们选择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四、员工职业素养上,敬业精神占了总数的45%,38%的人选择了工作经验,只有17%的人选择了学历。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对员工有综合素质的要求,而这必须靠素质本位的教育方式达到,就必须建立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礼仪课程建设的途径
3.1课程内容的改变
一方面,多面来我们一直在坚持本课程教学大纲精神认真组织教学,但考虑到当前职业教育的新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课程内容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素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基于物业管理岗位内容、从业素质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专业为基础、就业素质为重点、职业规划为方向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素质和个人发展三者关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教学模式的转变
3.2.1多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之美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挖掘和展示礼仪体系的美,学生从学习礼仪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去,体会到礼仪素质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爱好,吸引他们自觉学习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交际能力。
现代礼仪课程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录音、录像、视频、互联网应用等不同方式进行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个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 “以从业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主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力求达到主体与主导的互动、学法与教法的共振、认识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教学模式上,任课老师主要发挥引导、指正和帮助的作用,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热情,课堂讲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例如学生风采展示、礼仪情景剧等活动。
3.2.2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也应该配有实训环节。在设置时,建议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同步进行,不要落下时间差。目前很多高职课程都采取理论课时结束以后再让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这样的安排虽然强化了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但也暴露了理论和实践贴合度不够紧密的缺点,一方面理论课程结束后才开始实训,学生容易遗忘早期知识点,另一方面长久的理论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没有训练作为配套和支撑,学生很容易产生课堂疲惫感,达不到培养效果。
3.3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与手段依然拘泥于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十分严重,而期末考试内容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教条的考试中就被忽视了。
礼仪课程考核应为培养学生素养为前提,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一方面,应当重视过程考核,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任务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同时采取开卷考试、口试、操作考试、期末综合技能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运用综合评价、专项评价、单元评价、选优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最终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史维娜.浅析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国科技投资.2017
[2]殷永生.基于素质本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5)
[3]张睿.素质教育下的礼仪课程改革研究.明日风尚.2018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礼仪课程
1.物业管理专业中礼仪课程的地位
《礼仪》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以从事物业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服务的礼仪规范为载体,完成礼仪基本理论学习,进行物业服务礼仪基本技能训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B类核心主干课程。礼仪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更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从事职业适应生存发展自我的重要技能。
职业教育提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教育的本質追求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人文素质教育。
2.物业管理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调查分析
本次选取了与我校物业管理专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物业管理企业、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三个对象进行调查,时间是在2017年8月-11月,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共计发放调查表130份,回收112份,有效问卷99份。合作企业的比例占40%,在校学生比例占30%,毕业学生比例占30%。
调查结果表明:一、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结构,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占0.2%,本科占5.4%,大专占14.9%,中专占22%,高中以下占57.6%;二、人员的流动性大,但是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从业人员工作比较稳定,频繁跳槽的反而是学历比较低的从业者;三、员工能力素质要求上,企业选择了选择了具有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大学生们选择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四、员工职业素养上,敬业精神占了总数的45%,38%的人选择了工作经验,只有17%的人选择了学历。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对员工有综合素质的要求,而这必须靠素质本位的教育方式达到,就必须建立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礼仪课程建设的途径
3.1课程内容的改变
一方面,多面来我们一直在坚持本课程教学大纲精神认真组织教学,但考虑到当前职业教育的新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课程内容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素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基于物业管理岗位内容、从业素质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专业为基础、就业素质为重点、职业规划为方向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素质和个人发展三者关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教学模式的转变
3.2.1多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之美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挖掘和展示礼仪体系的美,学生从学习礼仪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去,体会到礼仪素质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爱好,吸引他们自觉学习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交际能力。
现代礼仪课程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录音、录像、视频、互联网应用等不同方式进行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个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 “以从业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主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力求达到主体与主导的互动、学法与教法的共振、认识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教学模式上,任课老师主要发挥引导、指正和帮助的作用,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热情,课堂讲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例如学生风采展示、礼仪情景剧等活动。
3.2.2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也应该配有实训环节。在设置时,建议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同步进行,不要落下时间差。目前很多高职课程都采取理论课时结束以后再让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这样的安排虽然强化了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但也暴露了理论和实践贴合度不够紧密的缺点,一方面理论课程结束后才开始实训,学生容易遗忘早期知识点,另一方面长久的理论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没有训练作为配套和支撑,学生很容易产生课堂疲惫感,达不到培养效果。
3.3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与手段依然拘泥于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十分严重,而期末考试内容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教条的考试中就被忽视了。
礼仪课程考核应为培养学生素养为前提,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一方面,应当重视过程考核,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任务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同时采取开卷考试、口试、操作考试、期末综合技能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运用综合评价、专项评价、单元评价、选优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最终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史维娜.浅析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国科技投资.2017
[2]殷永生.基于素质本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5)
[3]张睿.素质教育下的礼仪课程改革研究.明日风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