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提琴是一件音色醇美、情感细腻的器乐艺术,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学习者、演奏者虽能熟练演奏作品,但是实际演奏效果却是缺乏音乐表现力的,难以与作品、观众形成情感共鸣。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中提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缺失的成因,并就具体的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 音乐表现力 缺失成因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J6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51-02
一、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缺失的表现和成因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情志、韵味的展示,继而带给观众的整体审美感受,或者更加通俗的说就是给观众带来的感觉、味道、情绪、触动等。一方面,音乐表现力是一个演奏者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音乐表现力也是形成个性化演奏风格的基础,是区分不同演奏者之间的重要标志。中提琴是一件音色醇美、情感细腻的器乐艺术,换言之就是乐器本身有着极大的音乐表现空间。但是多数演奏者演奏效果却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的,虽然可以熟练演奏作品,但是一曲听罢,总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不尽兴、不够味,个性化风格也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演奏技术的扎实程度不足,很容易忽视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其次是文化修养不足。中提琴作品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演奏者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去理解、体验和表现作品。再次是实践经验缺乏。只有由“见多”才能“识广”,很多演奏者虽然在练习时有着良好的发挥,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奏就会紧张、焦虑,演奏的表现力、感染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
(一)中提琴本质艺术特征使然
一方面,中提琴是一件音色醇美、富含歌唱性的乐器;另一方面,中提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当作曲家创作出作品后,演奏者需要将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动听的声音,传到观众的耳中,完成“创作—演奏—欣赏”的过程,这也是中提琴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演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必须要讲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观众才愿意听。反之,如果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则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更难以和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所以音乐表现力的高低是演奏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作品诠释和观众接受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中提琴演奏质量提升的需要
中提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作为演奏者来说,是有着较大发挥空间的。如果仅仅是机械的演奏,则难以演奏出声情并茂的效果,也难以获得观众认可。现实中也正是如此,很多演奏者都能熟练演奏作品,但是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在一些名家大师的演奏中,即便是十分简单的乐曲,甚至是几个乐句,都给人以丰富、细致、纯美之感,并呈现出鲜明的风格性特征。所以音乐表现力是提升演奏质量的关键所在,突破了这个难关,将会给个人艺术发展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提升路径
(一)夯实演奏基本功
首先是音准。音准是弦乐器演奏天生的难题,也是器乐演奏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精准的手指位置、清晰的把位概念、稳定的手指框架、良好的内心听觉等,才能使音准得到有效的保证。对此要求演奏者将音准训练贯穿于演奏生涯的始终。比如可以多练空弦,慢慢运弓,逐渐加力,先解决音质问题,获得真实的声音,然后再用灵敏的耳朵去分辨声音的高低。在每一次练习中,也要对音高位置和手臂动作的大小有精准的记忆,通过手、眼、心的并用确保音准。其次是左右手技术。如果左手的力度不够,那么就会导致音量的不平均和音色的不结实,左右手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所以应重视对左手的专项训练,包含对手指力度和耐力的训练、换把位动作反复和快速的练习、换弦动作的干脆利落等。右手的弓速、弓压等,对作品的表现也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演奏者对灵活性进行重点训练,坚决避免弓速过快、弓压不够导致的声音不够结实和圆润的问题。当演奏者具有了扎实基本功后,就可以从容面对各种类型和风格的作品,继而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
(二)加强作品分析和体验
摆放在演奏者面前的一首首佳作,既是作曲家心血和情感的凝结,同时也有具体的内容,对此要从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做起,既可以保证充分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同时又可以注入演奏者独特的情思和感悟,获得个性化的演奏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含对作曲家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演奏者对作品有大致的認识,避免出现的南辕北辙情况。其次是作品体验。在了解了作品的基本信息后,则要通过回想和想象,将自己化身为作品的主人公,对作品进行体验。回想是指回顾自己有没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想象则是借助于已有的相似经验,对作品描绘情境和内容进行构建。当对作品有了充分的体验后,也就自然会形成了演奏的欲望和冲动。最后是作品试奏。在正式演奏之间,要先对作品进行尝试演奏,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出来,看实际效果与内心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等。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演奏者就可以获得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把握,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效果也一定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
(三)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纵观中西方音乐发展史可以看出,音乐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与文学、美术、舞蹈、历史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音乐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风格,绝不是巧合的重名,而是艺术交融的见证,所以演奏者应树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作为中国演奏者来说,因自幼学习中提琴,所以在文化知识的掌握上本身就存有欠缺,更需要迎头赶上。具体来说,首先是音乐本体知识。包含中西方音乐史、和声、乐理、配器等理论知识,都是应该为演奏者所全面把握的,音乐本体知识越扎实,对作品的音乐分析和理解也就越准确、越全面。其次是综合文化知识。演奏者应主动学习文学、历史、美术、舞蹈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便于个人从更加广博的视角来认知和体验作品。对此,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傅聪对莫扎特、肖邦等名家之作的演绎,是与西方演奏家有着较大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使傅聪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带给了西方观众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原因在于傅聪在父亲傅雷的引导下,自幼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知识,有着极深的古典文化功底,所以在面对西方作品时,会自然的将其放置到东方文化语境下考量。将莫扎特比作庄子,将肖邦比作李煜,这种感受下的演奏注定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演奏者要从点滴做起,通过不断的积累,全面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四)积累舞台实践经验
中提琴演奏不是演奏者的自娱自乐,而是作为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带给观众以美的体验。但是在日常实际中,很多演奏者都在练习时有着良好的发挥,一到了公开演奏就会出现紧张和的焦虑,音乐表现力也无从谈起。所以演奏者应不断积累舞台实践经验,首先保证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场合下正常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大师名家的学习。要通过实地演出或视频录像等,仔细观摩大师名家的演奏,包含他们的服饰扮相、仪表姿态、动作表情等,并结合个人实际予以有选择的借鉴。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仿是一种捷径而不是目的,是为了在模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丰富个人的舞台表演经验。其次是多参加舞台表演活动。舞台是没有大小高低之分的,每一次舞台实践,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提高,所以演奏者应主动参与到各类舞台活动中,在一次次实战中历练自我。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中提琴艺术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学习者和演奏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提琴大国。在下一步发展中,则要寻求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正是重要方向之一。只有通过技术的夯实、修养的提升、实践的丰富等路径,切实提升音乐表现力,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效果,继而形成个性化的演奏风格,这对于演奏者的艺术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对问题成因和改进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推动中提琴艺术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健.如何解决中提琴演奏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2).
[2]柯曦.论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J].音乐探索,2016,(02).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 音乐表现力 缺失成因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J6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51-02
一、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缺失的表现和成因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情志、韵味的展示,继而带给观众的整体审美感受,或者更加通俗的说就是给观众带来的感觉、味道、情绪、触动等。一方面,音乐表现力是一个演奏者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音乐表现力也是形成个性化演奏风格的基础,是区分不同演奏者之间的重要标志。中提琴是一件音色醇美、情感细腻的器乐艺术,换言之就是乐器本身有着极大的音乐表现空间。但是多数演奏者演奏效果却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的,虽然可以熟练演奏作品,但是一曲听罢,总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不尽兴、不够味,个性化风格也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演奏技术的扎实程度不足,很容易忽视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其次是文化修养不足。中提琴作品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演奏者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去理解、体验和表现作品。再次是实践经验缺乏。只有由“见多”才能“识广”,很多演奏者虽然在练习时有着良好的发挥,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奏就会紧张、焦虑,演奏的表现力、感染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
(一)中提琴本质艺术特征使然
一方面,中提琴是一件音色醇美、富含歌唱性的乐器;另一方面,中提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当作曲家创作出作品后,演奏者需要将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动听的声音,传到观众的耳中,完成“创作—演奏—欣赏”的过程,这也是中提琴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演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必须要讲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观众才愿意听。反之,如果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则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更难以和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所以音乐表现力的高低是演奏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作品诠释和观众接受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中提琴演奏质量提升的需要
中提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作为演奏者来说,是有着较大发挥空间的。如果仅仅是机械的演奏,则难以演奏出声情并茂的效果,也难以获得观众认可。现实中也正是如此,很多演奏者都能熟练演奏作品,但是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在一些名家大师的演奏中,即便是十分简单的乐曲,甚至是几个乐句,都给人以丰富、细致、纯美之感,并呈现出鲜明的风格性特征。所以音乐表现力是提升演奏质量的关键所在,突破了这个难关,将会给个人艺术发展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提升路径
(一)夯实演奏基本功
首先是音准。音准是弦乐器演奏天生的难题,也是器乐演奏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精准的手指位置、清晰的把位概念、稳定的手指框架、良好的内心听觉等,才能使音准得到有效的保证。对此要求演奏者将音准训练贯穿于演奏生涯的始终。比如可以多练空弦,慢慢运弓,逐渐加力,先解决音质问题,获得真实的声音,然后再用灵敏的耳朵去分辨声音的高低。在每一次练习中,也要对音高位置和手臂动作的大小有精准的记忆,通过手、眼、心的并用确保音准。其次是左右手技术。如果左手的力度不够,那么就会导致音量的不平均和音色的不结实,左右手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所以应重视对左手的专项训练,包含对手指力度和耐力的训练、换把位动作反复和快速的练习、换弦动作的干脆利落等。右手的弓速、弓压等,对作品的表现也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演奏者对灵活性进行重点训练,坚决避免弓速过快、弓压不够导致的声音不够结实和圆润的问题。当演奏者具有了扎实基本功后,就可以从容面对各种类型和风格的作品,继而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
(二)加强作品分析和体验
摆放在演奏者面前的一首首佳作,既是作曲家心血和情感的凝结,同时也有具体的内容,对此要从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做起,既可以保证充分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同时又可以注入演奏者独特的情思和感悟,获得个性化的演奏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含对作曲家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演奏者对作品有大致的認识,避免出现的南辕北辙情况。其次是作品体验。在了解了作品的基本信息后,则要通过回想和想象,将自己化身为作品的主人公,对作品进行体验。回想是指回顾自己有没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想象则是借助于已有的相似经验,对作品描绘情境和内容进行构建。当对作品有了充分的体验后,也就自然会形成了演奏的欲望和冲动。最后是作品试奏。在正式演奏之间,要先对作品进行尝试演奏,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出来,看实际效果与内心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等。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演奏者就可以获得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把握,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效果也一定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
(三)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纵观中西方音乐发展史可以看出,音乐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与文学、美术、舞蹈、历史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音乐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风格,绝不是巧合的重名,而是艺术交融的见证,所以演奏者应树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作为中国演奏者来说,因自幼学习中提琴,所以在文化知识的掌握上本身就存有欠缺,更需要迎头赶上。具体来说,首先是音乐本体知识。包含中西方音乐史、和声、乐理、配器等理论知识,都是应该为演奏者所全面把握的,音乐本体知识越扎实,对作品的音乐分析和理解也就越准确、越全面。其次是综合文化知识。演奏者应主动学习文学、历史、美术、舞蹈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便于个人从更加广博的视角来认知和体验作品。对此,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傅聪对莫扎特、肖邦等名家之作的演绎,是与西方演奏家有着较大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使傅聪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带给了西方观众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原因在于傅聪在父亲傅雷的引导下,自幼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知识,有着极深的古典文化功底,所以在面对西方作品时,会自然的将其放置到东方文化语境下考量。将莫扎特比作庄子,将肖邦比作李煜,这种感受下的演奏注定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演奏者要从点滴做起,通过不断的积累,全面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四)积累舞台实践经验
中提琴演奏不是演奏者的自娱自乐,而是作为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带给观众以美的体验。但是在日常实际中,很多演奏者都在练习时有着良好的发挥,一到了公开演奏就会出现紧张和的焦虑,音乐表现力也无从谈起。所以演奏者应不断积累舞台实践经验,首先保证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场合下正常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大师名家的学习。要通过实地演出或视频录像等,仔细观摩大师名家的演奏,包含他们的服饰扮相、仪表姿态、动作表情等,并结合个人实际予以有选择的借鉴。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仿是一种捷径而不是目的,是为了在模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丰富个人的舞台表演经验。其次是多参加舞台表演活动。舞台是没有大小高低之分的,每一次舞台实践,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提高,所以演奏者应主动参与到各类舞台活动中,在一次次实战中历练自我。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中提琴艺术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学习者和演奏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提琴大国。在下一步发展中,则要寻求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正是重要方向之一。只有通过技术的夯实、修养的提升、实践的丰富等路径,切实提升音乐表现力,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效果,继而形成个性化的演奏风格,这对于演奏者的艺术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对问题成因和改进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推动中提琴艺术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健.如何解决中提琴演奏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2).
[2]柯曦.论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J].音乐探索,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