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台湾村高山族村落考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50年前,原郑成功部下,黄廷将军归顺清朝朝廷。率5600名亲兵到河南邓州落籍屯垦,随军而来的有一些台湾籍将士及家属,黄廷带领他们以此为家建“闽营”。为了生存,这些台湾籍将士均改汉姓、起汉名,与汉族通婚;他们很快融合于汉族。但是,在家族内部却世代相传称自己是台湾人,并保留自己的风俗。350年来,他们千方百计跟亲人保持往来与联系;令人惋惜的是,内忧外患的国运迫使他们中断了与亲人的联系,给他们造成内心世界的巨大痛苦。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寻亲、民族文化修复、乃至建设台湾风情园、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工作。
  关键词:邓州;台湾村;高山族
  一、南明降清将军黄廷率部屯垦邓州建“闽营”
  黄廷(公元1620~1717年),字华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西十八里锦里村(今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锦宅村)人。明末拥兵海上,“善战,持重,百战不败”。1646年率领家族兵约十万人投郑成功麾下,官拜水师提督,右先锋。被南明唐王封为“永安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奉郑成功之命,率一支军队回厦门防清。1662年郑成功去世后,郑氏家族内讧,郑成功之弟郑袭与郑成功之子郑经,为了争夺权位相互残杀。加上他与郑成功的另一位大将周全斌有隙,双方部队摩擦不断。最终,黄廷选择了归清。清敕封他为慕义伯。
  公元1668年腊月24日,黄廷率5600名亲兵屯垦邓州城城西。落籍邓州之后,一边务农桑,一边练武功,以备国家征调。由于众垦兵多来自福建沿海,故地方人称他们为“闽营”。黄廷在邓州期间曾六次奉召率部出征,立下赫赫战功。
  黄廷将军来到邓州后,在训练部队的同时还进行基础建设。在邓州城西十八里处建帅府,随后又建议事厅、天后宫(奉祀妈祖,俗称福建会馆)、兵营和花园。黄廷手下各都督也在自己的领地开展建设。闽营人在邓州屯垦定居后,与本地居民和睦相处。他们把台湾的佛手瓜引种到邓州,还把邓州的绿豆、芝麻引种到福建、台湾。
  二、八名台湾籍将士及其后裔定居范围“台湾村”
  随黄廷而来的还有八名台湾籍官兵,这八名军官分别是骠骑将军迪摩达奥(布农族)、汉名周殿卿,勇将军希衡、汉名林钟,安笃斯旦(曹族)、汉名蔡万通,游击将军安达依鲁(卑南族)、汉名黄阶山,义勇将军摩那瓦丹(泰么族亦称泰雅族)、汉名谢国禧,黄廷马夫依那斯罗、汉名陈年,两胞胎兄弟毛苏达拉、毛苏达丹(阿美族)、汉名分别为张伯春、许仲春,这八名将领随黄廷将军来到邓州后为了与当地更好的融合,均改汉姓,起汉名,娶汉女为妻。
  这八名将领初来到邓州后,遵照黄廷将军的安排,驻扎在不同的地方。黄廷命其率领昭勇将军林钟(希衡)、蔡万通(安笃斯旦)、游击将军黄阶山(安达依鲁)、毛苏达拉(张伯春)、毛苏达丹(许仲春)、及周姓高山族将士,在冠军故城遗址东南隅安营扎寨,依番俗各建干栏阁楼,以此为家,领上营、下营、尖兵营为一镇。由于所建台湾风格的干栏阁楼别于当地样式,“故俗称台湾阁村(见林氏家谱)”,后来简称称为台湾村,属冠军里。
  义勇将军谢国禧(摩那瓦丹),本应随迪摩达奥住台湾村。但是,因黄廷最初打算由台湾村向南经黄龙镇至曲河里建台湾一条街,“由番族聚落互市。(见谢氏家族)”。所以,安排谢氏住该街南门外。后因长年征战街未建成,仅形成一集镇,即后来的庙沟街。谢氏遂分屯于曲河里之殷洼,辖一营之兵力。属黄渠里,今属邓州市文渠乡。
  黄廷马夫依那斯罗,汉名陈年,初随黄廷住于帅府议事厅后。康熙二十一年,黄廷率部从施琅统一台湾回邓后不久,其战马珍骁病死,葬于庙沟街北,今下营自然村东南角;人称战马坟,尚有一块高地痕迹。陈年为践行“马走人随”之诺言,遂从帅府议事厅后迁居于下营村落户。
  通过简单考察,我们认为“台湾村”的范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同。最初指上营、下营、尖兵营三营居住地,因干阑式阁楼而得名“台湾阁村”。因中原一带的村名以两字、三字为常,故简称为“台湾村”。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今天的“台湾村”行政村,原为上营行政村,于2013年经地方民政部门批准更名而成。包括上营、下营、冠军店、董杨、汤家五个自然村。该行政村内居住有周、陈、林、蔡、黄五姓台湾原住民后裔,其人口占该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学术界把邓州台湾原住民后裔的居住地均视为“台湾村”来考察。其中包括张、许二姓族人居住地的张村镇冠军村和谢氏家族居住地的文渠乡殷洼村盛号自然村。由于三个村比较接近,据笔者测量,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就在这接近10平方公里内居住的台湾原住民后裔约3000人左右。
  三、350年融合勿忘祖
  尽管历经350年的历史变迁,甚至于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资料与文物。但是,历史总会留给我们一些蛛丝马迹,特别是有关家族历史的集体记忆。2002年,陈堂三在家中发现了陈氏家族的族谱。家谱上端正的隶书字,记载着数百年沧桑和两岸的血肉深情。口耳相传的家史在这本族谱里得到了佐证。随后张家、许家、黄家、蔡家、等各家分别发现了各自家族族谱。
  这一本本家谱记录下他们祖上的经历以及他们繁衍生息的历程。特别是,家谱里按照中原汉民族的习俗,排下了辈分,从始祖到当今;许多家族所排的辈分字,到现在还没有用完。例如:“殿建清正文,德应鸿庆天。力书振江河,台光耀华贤。成祖国恩定,安邦保和平。”现在,周氏家族的老人庆字辈、天字辈居多。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相互开放形势的到来,两岸同族亲人团聚的希望在成长。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相互开放形势的到来,两岸同族亲人团聚的希望在成长。终于在2005年8月24日在郑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豫台有约网创办人吴天玺的努力下,来自台湾台湾阿里山陈氏后裔和台湾村的陈氏家族终于团聚了。台湾村陈氏家族族长陈相富和台湾阿里山族长陈宗仁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两位兄弟是陈氏家族的第10代(以陈相富辈分记,台湾的记法不同)。台湾陈氏家族也口耳相传:“过去祖宗打仗留在了中原。(见吴天玺著《台湾与大陆360年》)”他们两支陈氏家族的团聚只是更多分离的人们的一个缩影。随着交往的深入,海峡两岸的其它高山族同胞也相继展开了交流、认亲、拜祖活动。
  四、河南省美丽乡村项目“台湾村”
  据现在周氏重要族人周庆顺介绍,多年以来台湾村的许多文物遭到了破坏。2002年台湾村高山族村民自发组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重新修建了高山始祖像、台湾阁等建筑。笔者看到周庆顺老人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账本,上面清楚的记载着每个人为这次翻修所提供的资金以及其它物资。据我们调查,这些高山族村民不谋私利,为了村庄的建设出钱出力,从未抱怨。截至2012年,10年间仅村民和集体自己投资兴建的包括台湾村牌坊、各家族的始祖墓冢等共20与处。台湾村风情园初具规模,成为全省闻名的“台湾村”。
  从2012年开始,邓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台湾村的建设,聘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规划并设计了《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空间发展与详细规划》,并及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
  2012年11月2日,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同志在南阳市、邓州市主要领导陪同下,来台湾村考察指导工作。在村考察期间,邓凯同志高度肯定了台湾村的建设成绩,并提出更高要求,他嘱咐说:“要进一步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要让台湾同胞看到,生活在大陆的高山族居民很幸福,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2013年以来,大家齐心协力为台湾村的发展出谋划策,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2013年底,台湾村争取到河南省财政厅一事一议项目——“河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得到了河南省的财政拨款。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村将以崭新的姿态,包含着高山族文化风情向社会讲述350年的中华民族统一的动人而美丽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周庆顺:72岁,周氏家族重要成员;走访时间2015年7月15号。
  [2]清刘廷献《广阳杂记》。
  [3]孔立,郑氏官兵降清事件述论,郑成功研究国际学术论文。
  [4]《邓发改社会[2012]130号》。
  [5]郭伯恭《重修邓县志》。
  [6]《冠军尖兵营许氏家谱》,宣纸,毛笔手写,线装,无页码。
  [7]《台湾泰麽族邓州垦兵籍曲河官兵里谢氏家谱》。
  [8]《皇清台湾土番邓州慕义垦兵周氏家谱》。
其他文献
浦西的龙美术馆于夏初推出特展《永乐大帝的世界》,3.48亿的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着实吸睛,但更让我感到惊艳的是那一折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金粉瓷青雅色书皮,蘸泥金
期刊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术(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CIN)Ⅰ合并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CIN Ⅰ伴HPV感染患者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
前面说过,《荒原》没有严格依照神话的内容去写,只是保留了传说中的主要的事件作为框架,并使之适应现代的内容.
《雷雨》是曹禺所创作的一部表现封建家庭罪恶的文学作品,该作品以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作品通过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露了一个具有浓重封建
少儿出版态势常被人以“多元化”这个词来形容,其实“多元化”某种程度上表明少儿出版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比如前几年,大家看到《哈利·波特》来了,几乎所有的出版社
摘要:麦草画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的时代趋势,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从国内外麦草画工艺发展现状着手分析,重点研究在传承技艺的前提下,以创新作为其经济价值开发的动力,就如何利用其艺术气质提升其文化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有效回答。  关键词:麦草画;民间工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麦草画作为我国古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源于隋朝,兴盛于唐
成长是一首无词的歌,需用青春去填写.成长是本哲学书,它的内涵和外延需用生命的灼热来燃烧其坚硬的外壳,透其本质.成长又是一条路,无论是蔷薇之路,还是荆棘之路,都蕴涵着人生
期刊
目的:观察和分析输血治疗高龄慢性心衰合并中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高龄慢性心衰合并中度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
经历了二十几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终于降落在美国中部城市辛辛那提市.rn这是个非常大的机场,大得令我吃惊,与这个城市的规模并不相称.机场内部布有地铁.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给读者描绘了一个自然淳朴的“湘西世界”,更为现代人唱响了一支至真人情、至美人性的精神牧歌.这种牧歌式的抒写既代表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