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生导师的法定职责。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纬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开展导师培训,建立保障机制,是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39-03
我国高校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为加强学生选课工作,将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制推行到本科教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看,导师的职能主要侧重于学业指导,如选课、学业规划、学习方法、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而对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重视不够。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导师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二条“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之规定,明确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有“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论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还是从教师的任务考察来看,本科生导师都应该在从事专业教育的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换言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应尽之责。此外,从导师制发轫和导师的本源看,导师也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品行的任务。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从我国学者对导师制的解释看,其职责也包括了对品德的规定。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汪晓明将“导师负责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进行引导”视为本科生导师的三大职责之一。
二、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性
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则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师生比一般高达1:400,且思想政治课程多为大班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老师鲜有时间与学生交流。而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一般在200人以上,同时承担着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制约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比,导师人数众多。如果本科生导师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能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纬度。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利用其专业教师身份,来达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節,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的要求。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扩展至专业教育、学生科研、社会服务及日常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化、生活化、长期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政治联系日益紧密,文化多元、传统道德受到颠覆,网络普及资讯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新、奇、特的特点,也具有‘批判反思性’,敢于挑战‘正统’、‘权威’和具有标新立异的心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彻底定型,接受外界事物和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某种社会思潮”,大学生一方面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另一方面面临的学习、情感、心理、思想政治、就业问题的困惑远远多于他们父辈,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度更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本科生导师一般由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其专业教师身份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由于大学生一入校,导师从过来人的角度与新生分享自己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经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生活,并将学生带入专业学习领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所以学生一般愿意将导师视为自己的朋友。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有什么问题,愿意与导师交流和讨论。所以,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临制度设计的观念缺位、方法与技术手段缺失、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精力不足等问题。首先,本科生导师制设计的观念缺位。目前,除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还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所以,一般高校,在设计本科生导师制的时候,认为有专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没有必要再让承担本科生导师任务的一般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实上,在当前,仅靠为200多名学生配备的一名辅导员和400多名学生配备的一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会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赋予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本科生导师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不仅可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而且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空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其次,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技术手段不够。本科生导师专业知识丰富、造诣深厚,但对学生工作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不是很熟悉。加之,一些教师本身对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缺乏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治、社会和时代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等关注不够,使得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高,必须加强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建设。
再次,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导师付出未获得认可。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施行的时间不长,在制度设计中,不少的学校并没有明确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即使要求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质量评价往往滞后,对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很难评价和量化。加之,缺乏经费支持和制度支持,也就没有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硬性要求。二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撑,导师开展育人工作,不能像完成讲课、科研任务那样计件或量化給予报酬。所以,部分教师不愿意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即使担任了本科生导师,也会以“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为借口,导学而不育人。
此外,导师的精力有限,也制约着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数量的增长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本科生导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每年还必须完成必要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如完成科研项目和科研文章的要求。所以,本科生导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压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往往力不从心。
四、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首先,要更新观念。一是管理者的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纳入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设计中,建立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本科生导师的观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教书而不育人不是称职的教师。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般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本科生导师要认识到将导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多途径开展培训,提高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提高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再次,建立有利于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高校应预算专门的经费,用于导师报酬、培训。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由此可见,牛津大学对导师制的重视和投入。学校要为本科生导师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场地,交通等,对其指导学生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通讯等费用予以补贴。在有经费保障的前提下,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各类先进和优秀的评选指标体系中。为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发掘并表彰开展育人工作成效显著的本科生导师,“使其具有饱满的热情和被重视的价值感”,营造有利于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合理考虑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导师工作量,增加本科生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师资紧张是高校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师资数量不足,使得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任务繁重,能够用于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不能满足导师要结合导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所以,在增加师资队伍的同时,对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任务要作系统的考量,才能让本科生导师增加时间和精力投入,实现其对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汪晓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4]孙阳华,张勇.浅析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作者简介:黄宗凯(1970-),男,四川阆中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39-03
我国高校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为加强学生选课工作,将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制推行到本科教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看,导师的职能主要侧重于学业指导,如选课、学业规划、学习方法、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而对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重视不够。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导师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二条“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之规定,明确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有“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论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还是从教师的任务考察来看,本科生导师都应该在从事专业教育的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换言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应尽之责。此外,从导师制发轫和导师的本源看,导师也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品行的任务。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从我国学者对导师制的解释看,其职责也包括了对品德的规定。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汪晓明将“导师负责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进行引导”视为本科生导师的三大职责之一。
二、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性
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则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师生比一般高达1:400,且思想政治课程多为大班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老师鲜有时间与学生交流。而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一般在200人以上,同时承担着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制约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比,导师人数众多。如果本科生导师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能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纬度。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利用其专业教师身份,来达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節,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的要求。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扩展至专业教育、学生科研、社会服务及日常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化、生活化、长期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政治联系日益紧密,文化多元、传统道德受到颠覆,网络普及资讯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新、奇、特的特点,也具有‘批判反思性’,敢于挑战‘正统’、‘权威’和具有标新立异的心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彻底定型,接受外界事物和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某种社会思潮”,大学生一方面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另一方面面临的学习、情感、心理、思想政治、就业问题的困惑远远多于他们父辈,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度更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本科生导师一般由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其专业教师身份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由于大学生一入校,导师从过来人的角度与新生分享自己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经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生活,并将学生带入专业学习领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所以学生一般愿意将导师视为自己的朋友。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有什么问题,愿意与导师交流和讨论。所以,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临制度设计的观念缺位、方法与技术手段缺失、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精力不足等问题。首先,本科生导师制设计的观念缺位。目前,除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还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所以,一般高校,在设计本科生导师制的时候,认为有专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没有必要再让承担本科生导师任务的一般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实上,在当前,仅靠为200多名学生配备的一名辅导员和400多名学生配备的一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会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赋予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本科生导师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不仅可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而且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空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其次,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技术手段不够。本科生导师专业知识丰富、造诣深厚,但对学生工作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不是很熟悉。加之,一些教师本身对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缺乏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治、社会和时代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等关注不够,使得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高,必须加强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建设。
再次,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导师付出未获得认可。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施行的时间不长,在制度设计中,不少的学校并没有明确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即使要求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质量评价往往滞后,对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很难评价和量化。加之,缺乏经费支持和制度支持,也就没有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硬性要求。二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撑,导师开展育人工作,不能像完成讲课、科研任务那样计件或量化給予报酬。所以,部分教师不愿意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即使担任了本科生导师,也会以“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为借口,导学而不育人。
此外,导师的精力有限,也制约着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数量的增长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本科生导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每年还必须完成必要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如完成科研项目和科研文章的要求。所以,本科生导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压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往往力不从心。
四、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首先,要更新观念。一是管理者的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纳入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设计中,建立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本科生导师的观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教书而不育人不是称职的教师。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般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本科生导师要认识到将导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多途径开展培训,提高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提高本科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再次,建立有利于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高校应预算专门的经费,用于导师报酬、培训。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由此可见,牛津大学对导师制的重视和投入。学校要为本科生导师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场地,交通等,对其指导学生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通讯等费用予以补贴。在有经费保障的前提下,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各类先进和优秀的评选指标体系中。为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发掘并表彰开展育人工作成效显著的本科生导师,“使其具有饱满的热情和被重视的价值感”,营造有利于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合理考虑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导师工作量,增加本科生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师资紧张是高校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师资数量不足,使得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任务繁重,能够用于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不能满足导师要结合导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所以,在增加师资队伍的同时,对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任务要作系统的考量,才能让本科生导师增加时间和精力投入,实现其对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汪晓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4]孙阳华,张勇.浅析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作者简介:黄宗凯(1970-),男,四川阆中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