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最成功的区域范例之一,“呼包鄂”三地都市圈式发展也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就学者对都市圈概念及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论证了“呼包鄂”都市圈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利用都市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呼包鄂”都市圈与我国发展较成熟的长三角都市圈进行相对比较,并总结两地发展差距的原因,最终给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字]“呼包鄂”都市圈 长三角都市圈 都市圈评价体系
一、都市圈的概念及特征
(一)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二)都市圈的特征
都市圈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标准:(1)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且邻近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2)中心城市GDP中心度>45%;(3)中心城市具有跨省的城市功能;(4)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在实践中,都市圈的特征分析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一般还包括: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的经济特征、区域的城市化特征、区域基础设施特征等等。
二、“呼包鄂”都市圈的形成
“呼包鄂”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临中蒙边界,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座城市组成,总面积13万2千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三市总人口达670万,GDP总量4460亿,常住人口679.56万人,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67.2%,人口密度为51.6人/平方公里。三市的交通便利,京包、包兰线横穿呼和浩特,包头、包神线(包西线)纵贯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之间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环网,三小时之内任意抵达。三市的“都市圈”结构俨然已经形成。
三、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比较
(一)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都市圈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准确度量其发展状况及发展潜力,特别是度量指标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本文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高汝熹教授在《都市圈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评中国都市圈发展态势》中提出的概念,将都市圈评价内容分为都市圈发育指数、实力指数和绩效指数这三个大的部分,即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评价都市圈的发展程度。
(二)评价结果及比较
通过查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长三角地区统计年鉴,经过整理后得到以下评价指标的结果。其中人均GDP落差和地均GDP落差,分别来源于都市圈中最高和最低的人均GDP及地均GDP相减得来。如表1所示。
四、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呼包鄂”都市圈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
1.“呼包鄂”区域处于中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之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虽然京包、包兰线横穿呼和浩特,包头、包神线纵贯包头鄂尔多斯,但是区域内部的快速交通网络并没有形成。随着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交通已经成为了“呼包鄂”都市圈发展的瓶颈。而较为成熟的长三角都市圈,其區域内部的快速交通网络已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渐发达的公路、铁路系统和航运系统,使得在长三角区域无论是选择汽车、火车抑或飞机,都能轻松享受“同城效应”带来的便利。时速达到200公里至2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的大量开行,大大缩短了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乘坐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到长三角各大城市,行程基本在2个小时内,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基本实现“列车公交化”,将长三角各城市紧密的联系起来。
2.地区环境气候恶劣。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阴山山脉的生态退化、北部草原沙漠化的现象,以及沿黄河地区土壤碱化等,都占到了整体很大一部分面积,成为其交通发展的难题。单从鄂尔多斯市情来看,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48%,干旱丘陵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余下的只有4%,用于交通建设方面的空间很小。
(二)“呼包鄂”都市圈内同质性弱
同质性的主要指标为人均GDP落差和地均GDP落差,容易看出“呼包鄂”都市圈与长三角都市圈在人均GDP方面差别不大,但地均GDP落差很大,相差近3倍多。“呼包鄂”都市圈的地均GDP落差源于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之间的落差,呼和浩特地均GDP为6392824元/平方公里,鄂尔多斯仅为1326661元/平方公里。虽然鄂尔多斯市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其面积辽阔,为呼和浩特的4倍左右,故其地均GDP相对其他两地要小,并且鄂尔多斯沙漠面积较多,’土地利用率较低,与包头、呼和浩特差距较大。
(三)“呼包鄂”都市固投入与消费能力较弱
“呼包鄂”都市圈的投入与消费结构同长三角地区有很大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同长三角相比较小。从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分析,“呼包鄂”都市圈同成熟的都市圈相比差距很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很大。分析其原因在于:“呼包鄂”都市圈处于都市圈发展阶段的成长期,其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取决于投资拉动,要发展到成熟期,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展,还需要改变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
(四)“呼包鄂”都市圈城市化水平较高
“呼包鄂”都市圈城市化水平是通过非农业人口比重来计算的,“呼包鄂”都市圈的城市化水平略高于长三角地区,但作者发现“呼包鄂”都市圈的农业占GDP比重为4.2%,小于长三角地区的5%,并且“呼包鄂”区域间没有中等城市,小城镇规模小等。因此,“呼包鄂”都市圈实际城市化率与长三角都市圈相比仍有实质上的差异。
(五)“呼包鄂”都市圈总体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快
“呼包鄂”都市圈总体规模较小,同长三角地区没有可比性,但其发展速度很快,GDP总量年增长率为51%。原因在于:一方面“呼包鄂”处于都市圈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呼包鄂”都市圈经济基数较小,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五、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呼包鄂”都市圈交通便利性
提升“呼包鄂”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应重点完善都市圈内公路交通干线、铁路主线、民航机场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在已有的公路、铁路上注重速度的提升,增加区内的快车班次,在保时保安全的基础上缩短时间;在两地间没有正式交通路段的地区,要加快其干线的修建,尤其是完善搭建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之间的铁路建设,实现“一小时都市圈”。 (二)协调“呼包鄂”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呼包鄂”都市圈的协调发展需要统一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为此,首先要创新协调整合发展机制。重视构建公共資源统一配置机制,以便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公共资源;重视构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协调市际间的通讯信息、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建投融资管理机制、产业互动发展机制、信用制度网络机制等,努力提高区域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培育良好的信用关系网络。其次,加快三市间市场一体化步伐。构建市场一体化的有效管理体制,联手共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来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产权交易共同市场,通过资产纽带连接实现企业之间、城市之间的资产重组;通过组建具有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区域性实业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再次,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市场交易政策体系,努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因为降低市场交易的契约成本、行政成本、制度成本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联合与协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转变“呼包鄂”都市圈经济增长方式
“呼包鄂”都市圈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多取决于投资的拉动,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体现在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三种方式的作用程度不同,影响也不同,只有三种方式共同使用,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对于“呼包鄂”地区,我们应首先努力扩大消费在该地区中的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加快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把农村牧区市场作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重点培养和扩大汽车、通信、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拓宽新的消费领域。其次,要重视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本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加快推进“呼包鄂”区域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呼包鄂”经济区的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扩大中心城市的规模,发挥“呼包鄂”中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步伐,鼓励农民进域居住,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布局,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再次要改革户籍制度,放松对城市人口的限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向城市集中,为有非农生产经验的农民进入大中小城市创造条件。
都市圈的发展,将对内蒙古未来的发展起到强大拉动作用。“同城”发展、打造同城经济圈和生活圈,成为目前“呼包鄂”经济发展工作中的热门话题。“呼包鄂”都市圈是目前和未来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快“呼包鄂”都市圈规划建设,有利于全区经济布局的发展完善,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发挥出内蒙古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字]“呼包鄂”都市圈 长三角都市圈 都市圈评价体系
一、都市圈的概念及特征
(一)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二)都市圈的特征
都市圈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标准:(1)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且邻近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2)中心城市GDP中心度>45%;(3)中心城市具有跨省的城市功能;(4)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在实践中,都市圈的特征分析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一般还包括: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的经济特征、区域的城市化特征、区域基础设施特征等等。
二、“呼包鄂”都市圈的形成
“呼包鄂”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临中蒙边界,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座城市组成,总面积13万2千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三市总人口达670万,GDP总量4460亿,常住人口679.56万人,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67.2%,人口密度为51.6人/平方公里。三市的交通便利,京包、包兰线横穿呼和浩特,包头、包神线(包西线)纵贯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之间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环网,三小时之内任意抵达。三市的“都市圈”结构俨然已经形成。
三、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比较
(一)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都市圈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准确度量其发展状况及发展潜力,特别是度量指标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本文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高汝熹教授在《都市圈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评中国都市圈发展态势》中提出的概念,将都市圈评价内容分为都市圈发育指数、实力指数和绩效指数这三个大的部分,即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评价都市圈的发展程度。
(二)评价结果及比较
通过查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长三角地区统计年鉴,经过整理后得到以下评价指标的结果。其中人均GDP落差和地均GDP落差,分别来源于都市圈中最高和最低的人均GDP及地均GDP相减得来。如表1所示。
四、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呼包鄂”都市圈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
1.“呼包鄂”区域处于中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之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虽然京包、包兰线横穿呼和浩特,包头、包神线纵贯包头鄂尔多斯,但是区域内部的快速交通网络并没有形成。随着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交通已经成为了“呼包鄂”都市圈发展的瓶颈。而较为成熟的长三角都市圈,其區域内部的快速交通网络已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渐发达的公路、铁路系统和航运系统,使得在长三角区域无论是选择汽车、火车抑或飞机,都能轻松享受“同城效应”带来的便利。时速达到200公里至2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的大量开行,大大缩短了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乘坐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到长三角各大城市,行程基本在2个小时内,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基本实现“列车公交化”,将长三角各城市紧密的联系起来。
2.地区环境气候恶劣。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阴山山脉的生态退化、北部草原沙漠化的现象,以及沿黄河地区土壤碱化等,都占到了整体很大一部分面积,成为其交通发展的难题。单从鄂尔多斯市情来看,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48%,干旱丘陵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余下的只有4%,用于交通建设方面的空间很小。
(二)“呼包鄂”都市圈内同质性弱
同质性的主要指标为人均GDP落差和地均GDP落差,容易看出“呼包鄂”都市圈与长三角都市圈在人均GDP方面差别不大,但地均GDP落差很大,相差近3倍多。“呼包鄂”都市圈的地均GDP落差源于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之间的落差,呼和浩特地均GDP为6392824元/平方公里,鄂尔多斯仅为1326661元/平方公里。虽然鄂尔多斯市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其面积辽阔,为呼和浩特的4倍左右,故其地均GDP相对其他两地要小,并且鄂尔多斯沙漠面积较多,’土地利用率较低,与包头、呼和浩特差距较大。
(三)“呼包鄂”都市固投入与消费能力较弱
“呼包鄂”都市圈的投入与消费结构同长三角地区有很大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同长三角相比较小。从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分析,“呼包鄂”都市圈同成熟的都市圈相比差距很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很大。分析其原因在于:“呼包鄂”都市圈处于都市圈发展阶段的成长期,其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取决于投资拉动,要发展到成熟期,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展,还需要改变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
(四)“呼包鄂”都市圈城市化水平较高
“呼包鄂”都市圈城市化水平是通过非农业人口比重来计算的,“呼包鄂”都市圈的城市化水平略高于长三角地区,但作者发现“呼包鄂”都市圈的农业占GDP比重为4.2%,小于长三角地区的5%,并且“呼包鄂”区域间没有中等城市,小城镇规模小等。因此,“呼包鄂”都市圈实际城市化率与长三角都市圈相比仍有实质上的差异。
(五)“呼包鄂”都市圈总体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快
“呼包鄂”都市圈总体规模较小,同长三角地区没有可比性,但其发展速度很快,GDP总量年增长率为51%。原因在于:一方面“呼包鄂”处于都市圈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呼包鄂”都市圈经济基数较小,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五、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呼包鄂”都市圈交通便利性
提升“呼包鄂”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应重点完善都市圈内公路交通干线、铁路主线、民航机场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在已有的公路、铁路上注重速度的提升,增加区内的快车班次,在保时保安全的基础上缩短时间;在两地间没有正式交通路段的地区,要加快其干线的修建,尤其是完善搭建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之间的铁路建设,实现“一小时都市圈”。 (二)协调“呼包鄂”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呼包鄂”都市圈的协调发展需要统一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为此,首先要创新协调整合发展机制。重视构建公共資源统一配置机制,以便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公共资源;重视构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协调市际间的通讯信息、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建投融资管理机制、产业互动发展机制、信用制度网络机制等,努力提高区域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培育良好的信用关系网络。其次,加快三市间市场一体化步伐。构建市场一体化的有效管理体制,联手共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来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产权交易共同市场,通过资产纽带连接实现企业之间、城市之间的资产重组;通过组建具有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区域性实业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再次,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市场交易政策体系,努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因为降低市场交易的契约成本、行政成本、制度成本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联合与协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转变“呼包鄂”都市圈经济增长方式
“呼包鄂”都市圈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多取决于投资的拉动,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体现在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三种方式的作用程度不同,影响也不同,只有三种方式共同使用,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对于“呼包鄂”地区,我们应首先努力扩大消费在该地区中的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加快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把农村牧区市场作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重点培养和扩大汽车、通信、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拓宽新的消费领域。其次,要重视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本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加快推进“呼包鄂”区域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呼包鄂”经济区的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扩大中心城市的规模,发挥“呼包鄂”中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步伐,鼓励农民进域居住,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布局,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再次要改革户籍制度,放松对城市人口的限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向城市集中,为有非农生产经验的农民进入大中小城市创造条件。
都市圈的发展,将对内蒙古未来的发展起到强大拉动作用。“同城”发展、打造同城经济圈和生活圈,成为目前“呼包鄂”经济发展工作中的热门话题。“呼包鄂”都市圈是目前和未来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快“呼包鄂”都市圈规划建设,有利于全区经济布局的发展完善,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发挥出内蒙古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