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是一种回归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远行是一种回归。就像吉普赛人那样,喜欢哪儿就到哪儿,很自在。我们慢慢可能要脱离这样一种概念,就是远行久了必须要回去,当然这种感觉是很温暖的,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家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如果人生要更加突破的话,还是要把自己的视野放大一点,你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反而是一种更超脱的概念。
   前几年我写过一部戏,叫做《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是讲旅行的。这部戏中有一长段,讲到男主人公去欧洲转了一圈。这个故事其实是我自己的故事。
   有一年在旅行时,我看到很多让人震撼的教堂和美术馆,但真正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佛罗伦萨的一座古桥上。我看到桥上有一个人在那里弹吉他,就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日落的时候,我又看到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小孩走上古桥,小孩一边哭,一边说肚子饿了。我突然生出一种很深的感触,不管旅行到哪里,不管觉得教堂和美术馆有多伟大,人们还是那样地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长大、结婚、生孩子,然后再照顾孩子、带孩子长大。我们读了这么多书,看了这么多东西,旅行到最后,远行了这么远,最后你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个道理的话,旅行就算没有白费。
   我常常问我的学生,你们要出国留学,是希望你们的世界变得更大还是变得更小?很多人说我希望我的世界变得更大。我说好啊,祝福你,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你应该立志让世界越变越小。我的意思是,这样你才可以更加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说我来到巴黎,我被迷倒了,我喝了意大利咖啡,我被迷倒了,我们不能迷失在这些表面的东西里,而是要真正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是怎么回事。实际上,生命是一些很实际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浪漫的东西。
   今天,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上网可以让生活更便捷,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在进化。我们身为一个物种,我们真的变得更加伟大了吗,或者是更加智慧、更加进化了吗?
   直到今天,我还是持这个观点。我觉得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发布资讯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知识和资讯只要点一个键就可以得到,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疏远。
   我当年去美国留学,那个时候写一封航空信,差不多要5-7天才能到台湾,走海运的话,则需要3个月。你都无法想象3个月才能收到一封信,回一封信也需要3个月,因此我们更加珍惜这些信,一遍一遍地认真读。然而,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似乎都变得廉价了,用微信发信息,一秒钟就能收到。人们不知道什么东西有价值,我觉得这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困境,需要我们去想一想。
   这种现状能够改变吗?这条路是没有办法回头了,但是改变在于自觉。如果你有足够的自觉,如果想清楚要的是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话,就有希望了。
   (王传生摘自《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一个徒弟从师学音乐,晃眼三年,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系统,几乎都精熟了。于是他问:“我什么时候能出去演奏呢?”师父劝他别急,“你真的听见音乐了吗?”徒弟回答:“当然,我怎么可能听不见音乐呢?音乐就在我的乐器里啊!”  师父就说:“这样吧!我带你去见我的师父吧!”  师徒两人走进山里,走了一整天,穿过一片瀑布,师父终于停下来,“你等在这里,千万别乱走动。我去请我的师父,看他愿不愿意见你,教你出师前最后
期刊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有个名叫言慧珠的学生,是梅兰芳最喜爱的女弟子,学梅
期刊
拉练的夜晚,我们在雪原与星空之间露营。  两顶雨布搭成的帐篷很窄小,像田野中看秋儿的农人用玉米秸搭的小窝棚。我和小鹿头脚相对,用体温暖和着对方。平日柔软的被子,此刻变得铁板一样冷硬,棉絮好像变成了冰屑,又沉又冷地压在身上。“这是怎么回事?被子被施了妖法!”小鹿在对面瓮声瓮气地说。为了保暖,我们把所有的物品,比如十字包、干粮袋、皮大衣,包括毛皮鞋,都堆在被子上面,此刻,要是有一双眼睛从帐篷外窥视我们
期刊
我早就预感到了。那天晚上的煤油灯好像生了一场大病,比平时暗淡好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把灯苗吹得躁动不安,忽明忽暗的屋子里要有事情发生。  果不其然,那人来了。门不好,很难推开,所以他推门的动作很大,带进来的风差点把灯扑灭。我愤怒极了,狠狠地扔下筷子,饭也不吃了。  那年我10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顽皮,固执,被父母无限宠着。那时候的乡下还落后,家家户户都掌煤油灯。人们忙完一天的农活儿,吃过晚饭,抽
期刊
清晨的大学校园里,一位老伯正独自在长椅上看报,两个学生拿着采访机走过来,礼貌地问:我们是学生新闻社的记者,能采访您一下吗?  老伯抬头看看,嗯了一声。两个学生于是坐下来,问:您这个年纪,一定经历过很多,能不能谈谈您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天?  这实在是个蹩脚的提问。如果你被这么问过就一定知道,除非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考,否则很难给出漂亮又切实的回答。要是有大明星被这么问,他八成会说,抱歉,没有最重要,只有
期刊
一位同事抱怨说:“咱们这工作可真是太单调了,三年送一茬学生。一轮一轮地重复,教材都熟得倒背如流了,以后的日子,我就得三年三年地重复着过,想想都觉得没意思。”听完她的话,一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觉得单调,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也丰富多变。即使是重复同样的教材,教学的整个过程却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这是一种生动的重复,在教学中因为熟悉才更有底气,还能在此基础上富有创
期刊
小时候的我不愿意去地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田间地头走过时,衣服上总会粘上很多带刺的小球儿。虽然不会伤身体,可是很麻烦,出了地得一个一个小心地摘下来,摘时稍微有点扎手。  地里咋会长那么讨厌的家伙?它的存在讓我对跟着母亲下地干活产生了抵触情绪——我宁愿在家里跟着奶奶学着纳鞋垫,学着纺棉花,或者学着做种种繁琐的家务活也不情愿下地。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写《秋天的田野》,别的同学都在写
期刊
有些人的存在,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些极简单的真理。管家就是这样的人。  管家的微博名字就叫“管家的日子”,他是个有小胡子的男人,是一家设计公司的老板,平时一个人住,没有太多想法,偶尔自己做点儿东西吃。他从小喜欢吃面,常把面作为早餐,吃一碗再出门工作,从胃里开始到整个人都暖暖的。但慢慢地,他对外面买回来的面感觉口感不适,念及小时候吃面的味道,那份滑爽至今难忘,便下决心自己做面。  “那时候,好吃精到的碱
期刊
李健,中国流行男歌手。曾是“水木年华”演唱组合成员,后退出。王菲与孙俪都曾在春晚演唱过他的作品。随着《我是歌手》第三季热播,李健成为男神级歌手。他的声音清澈、清新,并散发着原野的绿色清香,在他淡雅柔和的声调中,又不乏一种现代的美感,有民谣的简洁,又多一些华丽;有流行音乐的流畅,又多一些雅致。他纯净、复古的嗓音温暖清亮,深受文艺青年们的青睐。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有一天,突然觉得,如果能够自弹自唱该
期刊
大概是因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都与昆虫学有关,严莹对虫子积累起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周末或者小长假,身边的闺蜜都在为去哪里游玩发愁,严莹只需约上三五“虫友”,就可以去城市周边的山林边,度过一个理想的假期。   2009年,严莹和老公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深圳一个从未发现的昆虫新物种。在“虫友”圈子里,有一个规则,若发现和采集到新物种,就能拥有给该物种取名的权利,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因为这个新物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