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学习;实施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构建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呢?
首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甚至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另外,恰当地运用课堂幽默可以唤起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它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让一学生读某记者对“海市蜃楼”的一篇报道,接着引导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记者对‘海市蜃楼’是怎样描述的?”、“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海市蜃楼’的奇观?”“大家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很自然地溶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励参与,改进探究性学习方式
物理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为了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改进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这样,学生才能亲身品味到自己发现、探究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才会真正地实现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先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变弯折的实验,引入光的折射。然后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类比思维出发,与光的反射规律进行类比,激发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接着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提供的器材,以实验小组为合作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激励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发现的现象多、归纳叙述的结论准确、完整。这种课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进而进行有效、主动地学习。
像这种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的历程进行探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注重“导”、“探”结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的任务主要着眼于“导”,启发学生“探”,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给以学法指导,使“导”和“探”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探究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更要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把软木塞压入水中,让学生在感性上对浮力有个认识。接着演示:钩码放入水中,沉入水底。问:钩码沉入水底,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冲突中“导”出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探究空间的开放性问题:“你能否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给定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浸入水中的钩码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动手设计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实施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品尝获得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打破常规束缚,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问题,亲历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应通过师生、生生的交往,注重“导”、“探”结合,切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参与,积极主动获取物理基本知识和培养学习物理能力。
四、关注学习过程与体验,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亲历探寻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质量”教学中,对物体质量进行估测时,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 g砝码、1 kg物品,体验到1 g及1kg物体的轻重,然后再进行估测,达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先让学生看演示、听讲解,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安排学生体验发声时物体的振动:如体验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摸自己颈部喉头部分,同时说话或唱歌等。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体验,感受科学发现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得到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生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至关重要,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学习过程。首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悟、体验、应用,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探究活动经验。其次,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迷你实验室”、“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让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中,以实现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初中物理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攫取知识的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学习;实施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构建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呢?
首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甚至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另外,恰当地运用课堂幽默可以唤起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它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让一学生读某记者对“海市蜃楼”的一篇报道,接着引导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记者对‘海市蜃楼’是怎样描述的?”、“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海市蜃楼’的奇观?”“大家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很自然地溶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励参与,改进探究性学习方式
物理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为了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改进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这样,学生才能亲身品味到自己发现、探究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才会真正地实现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先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变弯折的实验,引入光的折射。然后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类比思维出发,与光的反射规律进行类比,激发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接着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提供的器材,以实验小组为合作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激励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发现的现象多、归纳叙述的结论准确、完整。这种课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进而进行有效、主动地学习。
像这种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的历程进行探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注重“导”、“探”结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的任务主要着眼于“导”,启发学生“探”,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给以学法指导,使“导”和“探”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探究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更要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把软木塞压入水中,让学生在感性上对浮力有个认识。接着演示:钩码放入水中,沉入水底。问:钩码沉入水底,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冲突中“导”出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探究空间的开放性问题:“你能否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给定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浸入水中的钩码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动手设计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实施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品尝获得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打破常规束缚,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问题,亲历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应通过师生、生生的交往,注重“导”、“探”结合,切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参与,积极主动获取物理基本知识和培养学习物理能力。
四、关注学习过程与体验,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亲历探寻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质量”教学中,对物体质量进行估测时,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 g砝码、1 kg物品,体验到1 g及1kg物体的轻重,然后再进行估测,达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先让学生看演示、听讲解,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安排学生体验发声时物体的振动:如体验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摸自己颈部喉头部分,同时说话或唱歌等。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体验,感受科学发现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得到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生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至关重要,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学习过程。首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悟、体验、应用,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探究活动经验。其次,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迷你实验室”、“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让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中,以实现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初中物理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攫取知识的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