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岳:潜伏在毛泽东身边的国民党特工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之岳,有“蓝色007”之称的国民党王牌特工。抛开政治立场不谈,此人一生有太多可以拍成电影的桥段,堪称传奇。
  1938年,沈之岳进入延安,第二年入党,被认为很出色,以至于到他顺利返回国民党那边,这边还一直称他为“叛徒”。直到沈醉(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军统局)一批人被俘或者起义以后,沈之岳的身份才暴露:他进延安之前就是军统的人,是带着刺杀毛泽东的任务来的。从这个任务来说,沈显然是失败的,但从他能够在延安隐蔽自己这一点看,这个特务还是相当厉害。
  沈之岳在延安何止是“隐蔽自己”。他使用化名沈辉,不但坦然通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而且还是优秀学员。康生曾在抗大当着罗瑞卿校长的面表扬沈之岳,认为他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是国统区来延安青年的表率。
  沈之岳的传奇生涯,第一个高潮应该就是打入延安了。大概因为延安对国民党特务的渗透一向对应有道,沈的脱身而去是件令人尴尬的事情,所以大陆史料中对此记载十分简单。
  从现有记录看,沈之岳当时是随教授萧致平到延安考察,自称中央大学学生,以随员的身份于1938年访问延安的。到达后,沈之岳伪装成“进步青年”,要求留在延安,得到批准。与此同时,中共在陕北的反特一号人物,边区保卫处长周兴(负责对所有进出延安人员的审查,曾多次破获在延安活动的国民党特务案)和副处长王范都曾亲自对其进行审查。沈之岳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并不追求毫无破绽,而故意给了周兴一个小漏洞来抓:沈自称河南人,可是却带有一些浙江口音。这引起了周的疑惑,直到某次找他谈话,沈从容自若地谈到曾随舅舅在上海居住几年,巧妙地掩饰了这个问题。这种欲擒故纵的做法让保卫部门产生了松懈,但依然对他在大学读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由于戴笠预先花大功夫为沈在中央大学做了工作,他的所谓学生身份有充分的证据,所以保卫部门的调查结果完满。因此,沈之岳通过审查,进入了抗大学习,不久入党。
  沈在延安到底呆了多久,何时和共产党脱钩也是一个谜。
  根据共产党方面的说法,沈之岳在1939年奉命离开延安,到浙江白区工作,所以他在延安只呆了不到一年。然而,国民党方面则说他潜入共产党多年,此后到新四军军部工作,在皖南事变中他的情报给新四军造成了重要损失。这里面有些矛盾。
  从军统方面的记录看,沈之岳曾以李国栋的化名,在1939年于汉中训练班见过军统大特务程慕颐,并对训练班的特务做过指点,这符合共方的说法。不过,沈之岳的化名沈辉,是在1943年才从共产党方面的花名册上去掉的,并被认为是“叛徒”。这又符合国方的说法。
  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沈之岳在国民党中第一个见光的职衔,就是这一年7月被任命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
  由于沈醉说过,沈之岳曾经到过延安两三次,由此推测,沈之岳很可能曾在延安和新四军之间担任过联络员之类的工作。也就是说,可能1939年他离开延安,并没有暴露身份,照旧“为党工作”,途经国民党控制区,就是他和军统交换情报的机会。只是,在共产党面前,他是抗大二期毕业生“沈辉”,在国民党面前,他是军统特务“李国栋”,没有人知道这是同一个人。1941年皖南事变,新四军的重大损失,这大约和沈之岳提供情报确实有关系,并且他从此不敢再回到共产党方面。沈之岳为新四军工作过似乎可信,否则他在接受台湾《传记文学》杂志采访的时候,很难把当时新四军内部的种种内幕和矛盾讲得条理清楚。但由于他隐蔽有术,共方直到1943年才得知他已经为国民党工作。估计是因为这一年军统成立东南特别情报站,沈之岳担任了这个站的站长,又兼任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从后台走到了阳光下,共产党那边,才终于瞒不住了。
  1963年,沈之岳在澳门设立特务机关,对大陆进行袭扰、情报活动,并试图刺杀大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由于消息泄露未能得逞,时任公安部长王芳披露当时曾有机会通过澳门警方生擒沈之岳回大陆,但最终没有这样做。
  直到蒋经国去世,沈之岳始终是国民党当局最受倚重的特务系统元老。
  (据《东方特工在行动》文汇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入伍就在14军  我(原陆军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少将)是云南丽江永胜人,1953年参加工作。因为我是高小毕业(6年级毕业),这在当时也算小知识分子了,所以被选调到信用社(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当会计。从内心讲,我一直想当兵保卫祖国。1955年,我国第一次实行义务兵役制,我有幸成为一名战士,一入伍就在14军40师。从那时起,直到我调出野战军,就没有离开过14军。  在14军40师119团,我先在团
期刊
上世纪40年代,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很多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地来到这里,寻找救国和人生理想,其中青年女性占到近乎一半。其中一些引人注目的美女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些美女中尤以“延安十美”最为闻名。作为当时延安的焦点人物,她们嫁给了谁,又有怎样的人生遭遇?  苏菲,被称为鲁艺校花。1939年8月,19岁的苏菲来到延安鲁艺。延安城里到处传说着,江青的妹妹来了,一时间苏菲也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
期刊
曾宪植(1910-1989),湖南双峰人,叶剑英第三任夫人。1929年至1930年在日本学习,1931年在香港工作,1937年在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1939年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1年在延安学习并在中央社会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  “惊天动地”的第一代女兵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在中国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然而,这个家族里的杰出女性却鲜为人知,曾宪植就是其中很值得称
期刊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两人又将他逼往香港。晚年时,张国焘因经济问题三次欲回大陆,可他的这一想法终未如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  1948年冬,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传来,宣告国民党的政权行将覆灭,蒋介石开始部署各类人员撤台事宜。他亲自筛选了上千人的名单,囊括了政界、军界、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所有社会名流和
期刊
毛泽东的故事,人们知道得太多了,但却总也说不尽。毛泽东早年经历了许多危机,在逆境之中,他是如何迎难而上,一步步摆脱困境,成为领袖的?  代表大会上落选  秋收起义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登上井冈山,以两千人的武装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随着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一万余部队的到来,红四军成立,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是,朱毛会师后并非一团祥和。  1929年初,中共中央指派朱德的旧友、曾在苏
期刊
江青(1915-1991),山东人,1937年8月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结婚。延安时期,江青相夫教女,淡泊宁静。然而在“文革”期间,她在政坛上风生水起、恶谥骂名。  惊天动地的婚姻  江青1937年8月奔赴延安,1947年3月随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在延安10年间,她经历着堪称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革命家庭生活。  1937年11月,江青到延安几个月后,进入中央党校第十二班学习。在此后
期刊
谢静宜作为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人,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情,在毛泽东去世多年后,她终于开口说话了,披露了毛泽东一些往事。下面是她的一个回忆:  个人崇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又有人民群众对领袖的迷信,这两种感情往往伴生在一起,不好加以区分。采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  据我亲身感受,我觉得毛主席对这个问题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毛主席
期刊
1969年1月30日,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在北京病逝。他指挥过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多人,在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1949年底,他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而出走美国,栖身海外16年之后,他最终选择“回到人民祖国的怀抱”……  周恩来率众迎接李宗仁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一架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早已在此等候,一同前来欢迎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期刊
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开放,有关高岗、饶漱石的行状以及“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一案的内情,慢慢有所披露。该案是中共建国后党内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在于具体挫败了他们的什么夺权阴谋,而是建国后第一次宣布党内出现一个反党联盟”。  中央对高、饶态度趋于明确  对于高岗、饶漱石的问题,毛泽东后来说,发现于1953年。从1953年12月到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毛泽东数次给党内高层打招呼。在195
期刊
古有杨家将佘太君,7位亲人先后为国尽忠。斗转星移,当代也有一位“佘太君”,她就是北京密云县的邓玉芬。身为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做着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她和佘太君一样,为了保家卫国,慷慨地献出了7位亲人。  探访英雄母亲  邓玉芬纪念广场位于石城镇北侧三公里邓家坟村,三面青山环绕,邓玉芬的雕像矗立在广场正中央,高8米,为花岗岩结构,其昂首望向远方,目光坚定而有力。  每当路过此处,村民们都会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