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上,蚬是在大火烧过后才开口,应该没有沾染汽油。但事实是,游客们拿到的熟蚬,大多带着浓浓的汽油味,壳中的沙粒也得不到清理,因此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能真正吃得惯这道“名菜”。大量的捕捞使蚬面临灭绝的风险,“珍惜保护”的标语和“还蚬于海”的画面,正在试图起到一种积极的宣传作用。
《要保留,即使如此细小》的色彩十分丰富,并区分出了近景和远景。一只来自女性的手正将几块小小的碎布头放回资源回收箱。箱内,玻璃瓶、废纸正等待着布料的到来。箱外,电风扇、笔记本、水杯、铅笔、雨衣、饭锅、热水瓶等崭新的日用品“琳琅满目”,寓意着箱内的废品经过处理,很快将变成全新的“宝物”。
画面的远景中,高耸的楼群、冒烟的烟囱和整齐的厂房清晰可见。在一张图画上显示出线性时间发展的“故事”并不罕见,带有教化意味的宣传海报常常利用近景来代表现实,用远景来比喻未来。《要保留,即使如此细小》所蕴含的意思,正是用今日的艰苦朴素、节约任何微小的资源的做法,来许诺一个生产兴盛的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到来。
朝鲜曾被人称为“最黑暗的国度”,主要原因就是电力不足。从1988年开始,朝鲜没有增加新的电厂,所有的发电设备都来自50、60年代的苏联。再加上煤炭短缺,在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全球夜间卫星灯光图上,朝鲜多年来都是一片黑暗。2014年曾随团前往朝鲜旅游的余亮告诉《南风窗》记者,他在羊角岛酒店的21楼眺望平壤,光线昏暗,近似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县城水平。而且同在一家酒店,导游的房间就实行限电管理。
《节约就是生产》描述的就是一种期待下的用电习惯。一只巨手正将一张带有芯片的电卡插入电表箱,背景是灯火通明的都市楼群。朝鲜政府曾推出电力卡系统,民众使用政府配给的电力卡,在指定的电表箱上插卡买电。但这种情形并不常见,曾有中国企业希望向朝鲜销售电表,考察了几个城市之后才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住宅并不安装电表,电能作为一种福利由国家分配、下发,因此供给也十分紧张。
余亮曾溜出酒店,“探险”夜晚的平壤。平壤大剧院算得上是一个“灯光指数比较高”的地方,但算不上“灯火通明”,一些朝鲜少年借着不太明亮的灯光,在广场上打排球。余亮也加入了进去,但由于光线实在昏暗,打了几下就“败下阵来”。虽然缺乏夜间的光明,但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光明的气息:“就像我们80年代的初春”。
“令朝鲜迈向世界”
在20世纪中期取得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朝鲜也不例外。金日成在1958年发起了“千里马运动”,这是1957-1962的“五年计划”的另一个称呼。起因是金日成于1956年访问降仙制钢厂,指示要以“千里马的精神”生产钢材,该厂后改名为千里马制钢联合企业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金正日相当重视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电脑数控机床技术。《更高更快,令朝鲜迈向世界》的画面中心就是一台数控机床。自2009年起,以千里马制钢联合企业所为首,朝鲜全国工厂企业都向“CNC化”迈进。官方还创作了《我爱CNC》《飞跃的速度CNC之风》等流行曲,配合政策一起推行。这台用数字技术控制的压膜机,压出来塑料薄膜正幻化成一飞冲天的火箭,带领朝鲜迈向世界先进工业国之林。
而“千里马精神”也并未随着时代消逝。余亮在平壤就观看过这样的少年宫演出。其中五个少年的合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领巾、白衬衫、蓝色高腰裤。演出中少年们常常做出“策马扬鞭”的动作,体现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千里马精神”。余亮的评价是:精神抖擞、质朴乐观。这样的态度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已经很难得见。
朝鲜的物质匮乏也是一个屡屡被提及的话题。余亮回忆,作为游客,虽然感受不到朝鲜普通居民的物质匮乏,但酒店的设施老化还是能感觉到。“我们房间淋浴的拔销坏了,水管的外保护层也破损了。不过朝鲜人很注重养护,路上看到的公交车、马路、花坛,简直是一尘不染。搞得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一个红领巾拿着抹布在那里擦啊擦啊擦。” 《更多的人民消费品》体现的就是一种物质丰富的乐观态度。一名女工微笑着张开双臂,拥抱着花样繁多的产品。从电视机、冰箱、电风扇等“大件”,再到服装、帽子、皮鞋、钟表、泡菜等“小件”,每一样物品都不止一件—可谓“应有尽有”。刻意突出丰盛物资的背后,朝鲜工业结构的失衡、经济状况的困境正是“乐观”的灰色底色。
刻意突出丰盛物资的背后,朝鲜工业结构的失衡、经济状况的困境正是“乐观”的灰色底色。
由于朝鲜政府从未公开该国的具体人均收入,只能根据中国在朝鲜投资建设的工厂的招聘数据来做比较。当地人每人每月工资大概50欧元(接近400元人民币)—据说在平壤的供应市场,只能买2~3斤猪肉。 朝鲜人也承认经济走低的现实。据余亮参加的旅游团的导游“金导”称,自“苦難行军”时期(1995-2000)以来,朝鲜经济一直较为困难。
她一边指出朝鲜的成绩,如从1998年起发射了三颗卫星;一边为“平等”而自豪:“每个人都有工作,有住房,教育医疗都由国家承担。别的国家有贫富差距,朝鲜没有,所以朝鲜人的社会压力很小。”余亮说,“我感觉到,她懂得用平等主义来从别国的丰盛主义面前赢得尊严。”
《更高更快,令朝鲜迈向世界》和《更多的人民消费品》正好构成了朝鲜生活的两端。一端是以大型工业设备为代表的工业化目标,一端是乐观态度下的匮乏的物质生活。二者诉诸的皆是一个“现代化”的未来,但资源能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封锁、经济畸形发展的形势下,朝鲜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用五彩缤纷的画作填补物质的空白。
“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知道这是什么”
2018年7月23日晚间,监测朝鲜核活动的一个美国团体“三八线以北”(38North)表示,卫星图像显示,朝鲜开始拆除位于西北海岸的“西海导弹发射基地”的一些主要设施。这不仅意味着金正恩朝着履行新加坡“朝美峰会”上做出的承诺走出了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人们得以从“核战争”的威胁中松下一口气。
“朝核问题”是西方大国孤立朝鲜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朝鲜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也不甘示弱,在国内的政治性宣传海报中,对充满敌意的国家一律予以还击。《要弹走这些人》中,衣袖上画着朝鲜国旗的巨手,正强有力地弹走企图爬进朝鲜海船、以美国帝国主义为首的小丑,代表军国主义的日本人手里攥着东洋刀,被视为傀儡政权的韩国人正牢牢抓住美国人的衣襟。
这一类型的海报在21世纪之后的朝鲜依然随处可见。除了服膺“先军政治”,朝鲜依然将“朝鲜战争”视为无法忘却的历史时刻。来自美国的战争威胁,和来自近邻韩国、日本的敌视,始终让朝鲜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前往朝鲜的中国旅游团都有一个固定项目,参观板门店。其中固然有投中国游客之所好的味道,但同时也体现出了朝鲜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不懈的认同。
“金导”对游客们提到了黄继光、罗盛教等志愿军英雄,并带头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余亮也参观了板门店的会议房间,那些昔日的桌椅全部原样保留。他回忆,讲解的军官说,“当时双方的指挥官就在房间中间的桌子上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美国人拿着联合国的国旗,不拿美国国旗,为了掩饰美国的失败”。“727”是朝鲜最流行的香烟,这个数字代表了“停战协定”签署的日子。
前往朝鲜的中国旅游团都有一个固定项目,参观板门店。其中固然有投中国游客之所好的味道,但同时也体现出了朝鲜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不懈的认同。
讲解的军官还说,“如果美国胆敢再次侵略,我们将把他们消灭……”不过,随着2018年以来朝鲜与美国的一系列友好动作,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变得微乎其微。中国吉林省的延边市由于和朝鲜接壤,正在迎来一批又一批押注“改革开放”的房地产炒家。收藏家黄礼智深信,随着平壤和华盛顿关系的缓和,有关“战争威胁”的海报将在朝鲜绝迹。
《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知道这是什么》是本次展览中最“振聋发聩”的海报。画面由纯粹的符号和剪影来构图,一位手持鲜花的小男孩站在巨大的核弹面前,头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问号。配以鲜明的蓝色底色,黄色的标语,黑色的核弹剪影,表达出朝鲜政府期望和平的肯定立场。
这也是对《要弹走这些人》的一个回应:朝鲜政府期待,下一代人身上不会再有战争的阴影和压迫的创伤,孩子们将拥抱着鲜花,对沾满鲜血的核武器一无所知,烂漫地生活在社会主义的蓝天之下。对于大多数不自觉地持有“妖魔化”朝鲜心态的人来说,一个渴望和平的朝鲜似乎“不合情理”,但这些来自朝鲜的海报正在打破认识的怪圈。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朝鲜宣传海报往往都画着一只从天而降的“巨手”,作为政府和权威的化身,不仅指点人们生活的小细节,还负责保卫人民和国土的安全。有形的巨手往往令“西化”的人们感到恐惧:朝鲜“世袭式”的政治制度和集权式的管理方式,以及“计划经济”下严格的配给,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附会“1984”的宣传,均加剧了类似的感受。
余亮从未感受到那种恐怖的情绪。经历了人民民主革命的朝鲜,并不像国际舆论所描述的那样“黑暗”。中国曾经面临和朝鲜相近的遭遇。大多数到过朝鲜的中国游客都十分唏嘘,仿佛看见自己的过往,同时也感慨自己的国家有了进一步的超越。余亮说,“这是朝鲜最好的时候,也是朝鲜最坏的时候。这是朝鲜人最淳朴的时代,是驶向下一片汪洋大海前最安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