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峰语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山是山,看山又不是山。这是老人峰给我的感觉。
  轻雾缥缈,再望老人峰,它分明又是一位起舞翩翩的少女。发髻低垂,长裙曳地,扬起优美的颈项,眺望远方。少女浪漫如花,她还处在憧憬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年龄,她遭遇命定的一见钟情。她的背影凝固千年的期盼。
  它既是老人峰、少女峰,又是武士峰、村姑峰。一峰数看,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啊!我陷入视觉的混沌中,陷入时空的交错中。大自然的神奇在于它创造万物而又使万物归一,它模糊了万物的边界,比如人与神的边界,生命和非生命的边界。老人峰是活的,所有山峰都是活的。我所见到的只是时间的幻影。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时间的幻影、大地的尘埃?从泥土中来,又将回到泥土中去。大自然总会记得呼唤我们回家,带着尘土的记忆回家。此刻,我的心灵与老人峰相通。天,下雨了,我在一滴清泪中读到老人峰亘古的爱情。
  少女是老人年轻时的恋人,我的直觉是对的。老人峰告诉我,并不是每个游客都能看到这位少女,看到我刻在心灵上的恋人。谜团像山雾一样,说来就来了,我的心底升腾些许悲伤。老人是谁?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人年轻时是一名武士。他身披盔甲,头戴盔帽,面庞刚毅。尤其是头盔上的缨 ,生机勃勃,迎风而立。明天就要征战沙场。皇上犒劳将士,烛光照亮他英俊的脸。他一边豪饮,一边欣赏宫女曼妙的舞姿。宴会结束,他摇晃着牵来战马,他是有点醉了。这般美好的夜色,美酒、少女、弯月,但是明天也许一切都不在了。宫女怀抱他的盔帽追了过来,他认出那个明媚的宫女——轻歌曼舞的宫女。他接过头盔,发现上面系上一束红缨。他动心了,说:“兰,等我回来,我娶你。”他跨上战马,头上的红缨昂扬而起,再回头时,他看见兰提着裙裾,迎着他的灼灼目光,像要飞奔过来。
  人群走远了,点缀在苍山翠竹之中,像春天的姹紫嫣红。我一边冥想,一边攀登。转过山崖,我又见到绾着发髻的兰,她像村妇一样身背竹篓。雨水刺骨,寒风吹彻,她翘首远方。
  奸臣当道,皇上听信谗言将武士贬回家乡。他和兰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画壁峰壁立千仞,兰能够徒手攀上,采摘草药。下雨时,无数雨花飞溅,形成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武士大声笑道:“仙女散花了。” 兰借着绳索如鸟儿飞下,俏皮地说:“仙女下凡了。”雨花岩的彩虹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四声谷回荡着他们的海誓山盟。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不久,烽火又起,边关告急。武士被召回,担任塞外将军,统率十万大军,驻守边关。他向着兰弯下身体。兰的手拂过盔帽上一缕一缕的缨须,兰将盔帽戴在他的头上,双手捧住他的脸,兰的双眼那么深情,是要把他的灵魂都燃成灰的。他知道什么是地老天荒了。
  他扶了扶蘭的背篓,凝视兰的双眸。他策马而去,不敢挥手告别,他知道兰的目光会跨山越海,追随他到天涯。
  这一走就是数十载。他已是满头白发。回到家里,却再见不到兰。村庄的人也不知道兰的去向。他找到他们相爱的地方。她早已化为山峰,还是与他告别时的模样,身背竹篓,遥望天边。竹篓里药草年年青绿,但是,兰,却永远回不来了。
  他每天都来看兰,坐在山头上说:“兰,我回来了,我要你回来呀!”直到某个黄昏落日,他的生命和兰融为一体。
  三叠龟峰与老人峰相对。三只小龟每天都要听老人讲古,末了,它们总要问老人:“我们的妈妈去哪里了?”老人每次都答:“去了该去的地方了。”小龟心想,这是没有答案的答案,是不是人老了就活出哲学的趣味了。
  从前,三只小龟在海里生活。它们每天都要在沙滩上玩耍。它们喜欢肚皮朝天,晒晒太阳,有时,它们笨笨的脚丫划呀划的,总也翻不过身,倒是把日出划成日落了。幸好潮汐会把它们重新翻回水里。它们最喜爱的游戏是叠罗汉,老大驮着老二,老二驮着老三,三只龟慢慢地爬上一阵子,或者,互相换着驮,来个高台跳水比赛。
  三只小龟憨态可掬,惹人怜爱。最小的龟有几分无赖,卧在兄长的背上,立着灵巧的颈脖,满眼是对世界的张望和期待。
  它看见什么了?
  海龟的脖子慢慢伸长,千万年过去了,它的脖子还没有伸直,永远离海差那么一点点。情侣龟的眼睛都凝视一个方向,这对神仙眷侣,既没有看见它们吃喝,也不见它们打情骂俏,每天只知道风花雪月的,但是,月亮东升时,它们会眉目传情,它们的剪影映在月空,就是一首田园牧歌。爬山龟费力攀爬,已在半山腰,但山头几乎是垂直的,它爬几步又掉下来,再爬下来,时间永远定格在这里。小龟急得心里直喊,别爬了,会掉下去的,自己却不小心摔了下来。它又爬到老二的身上,老二摇动身子,不帮它叠罗汉。小龟只好叠在老大身上。
  红石山上有一枚白色的东西,它圆圆的,晃呀晃呀,小龟从来没有见过。它看呆了。突然,一个黑脑袋伸出,过了一会儿,前脚划呀划的,是龟宝宝呢!龟宝宝茫然地打量眼前陌生的世界,立身不停地划,好像向世界飞吻。身后是那枚破壳的蛋。小龟对兄长说,原来我小时候住在圆圆的房子呀!
  小龟看见母子龟了。它想起自己的妈妈,便放声大哭。三只龟的母亲离开得太久、太久。它们就这样叠在一起眺望母亲,日复一日。
  老人同情地落泪。雨噼啪打在山石上,空谷更加神秘。
  这是龟的世界,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找出几百只龟状峰或石。以山为龟,以石为龟,这是大自然以龟启迪我们的心智吗?龟类是地球上的“活化石”,龟是灵物,我相信它是带着使命来到这里的。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中午上自习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正手忙脚乱地抄写同学芳的数学作业,二元二次方程组。二舅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地来到我面前,他一手抓起我的作业本,一手揪了一下我的耳朵,我被突如其来发生的状况吓蒙了。  一抬头,看见二舅锐利的目光,像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就怯了,傻了,虚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霜打的茄子。我惶恐地躲闪着他那凶巴巴的目光。  “海波,你给我坐过来!”不待我细想,二舅闷雷似的吼声开始炸响,惊得全
期刊
1975年,我从辽宁省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一中毕业时,正赶上高中、初中学生都要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的家是农村的,自然回到家乡的农村劳动。  1977年的初冬,下着小雪,我赶着牛车往生产队的田里送粪。晚上收工,在四里外北村读初中的妹妹回来对我说要高考了,她们学校的民办老师参加高考的都请假在家复习了,说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建议我不要再等,马上在家复习。我什
期刊
一只小蚊子一动不动地上了6楼,好像乖宝宝似的,趴在我后脖领子和乱乱的头发之间,六个爪子死死抓住我那根粗壮的头发丝儿,孙悟空抱紧了金箍棒,一屁颠地一屁颠地唱着歌,逛超市,买菜打酱油,骑单车,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进小区,钻楼道,坐电梯,“嗖”一下,火箭似的升了空。  是601。  这个家伙,从我家的小小菜地里蹿出来,爬到一片藿香叶的阴面,风一来,阴面朝上了,身子被风刮歪了,爪子却钉进了叶子的肉里,牛!
期刊
很久前看过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人公松子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大野岛的一个小康家庭,父亲的工作类似于现今的公务员,是一个非常偏心的人,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久病在床的、和妻子有相似眼睛的小女儿久美及调皮捣蛋的儿子纪夫,却对大女儿松子视若无睹。  松子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渴望着被爱,她小心翼翼伸出敏感的触角,希望与家人产生联结。她大多时候都一个人对着筑后川唱歌。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等着父亲下班,
期刊
正月初一上坟,是家乡的传统。一大早,我和儿子就驱车去了城东的公墓祭拜父亲。  父亲离开我已有十七个年头了,想当年,我作为长子将父亲的墓地选在城里的公墓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父亲不想在山里。父亲十八岁招工去金华建筑公司工作,三年后,爷爷病重,三封信催父亲回家,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的岗位,回家担当起长子如父的重任。二是因为父亲在老家的山村受尽了冤屈和苦难,这冤屈和苦难还是当村书记的堂伯给我们造成的,让
期刊
“爷爷在哪儿?”每天清晨听得桐桐这一声唤,60 岁的我,心灵就打开了一条缝,感觉到心智的幼芽在那一束生命之光的照射下,摇曳着灵动的光芒。  “爷爷,什么是灯火阑珊处?”两岁的桐桐再也不满足跟着大人牙牙学语了,总爱问个为什么。一知半解的我,自以为是地回答:“是辉煌的灯火五颜六色地闪烁着。”说完心虚,翻书一查,十万八千里,赶紧红着脸给他重新解释了一遍。爸爸妈妈不让他看电视,但我又禁不住《诗词大会》的诱
期刊
万物皆有情趣,对于丰子恺先生,需要多费些笔墨。  丰先生是浙江桐乡人,自幼喜欢画画,边读《千家诗》,边临摹《芥子园画谱》,10岁时就有私塾先生请他画孔子像,挂在塾中供人礼拜。1924年,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杂志上发表,画中近处仅有桌子、茶器,远方一轮弯月宁静悠远,如钩的新月预示着将来重逢的圆满,画面中仿佛有余音袅袅。他的画造型洗练,含蓄深挚,万物在他笔下,不但富有情趣,而且具有灵
期刊
我一直有两只隐形的翅膀,助我前行。  读小学时,母亲扯了一尺哔叽布在煤油灯下给我缝了一个书包,书包里除了装有课本外,一直有两样与课文无关的东西,一样是竹笛,一样是一本课外读物。在放学的路上爬坡爬累了歇气时,就取出竹笛,对着大山,对着森林,对着夕阳,对着小溪,在石头上,在大树下,苦练《北风吹》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子,后来还在县文工团表演过竹笛独奏,这是我自己认为苦练的最高奖赏。还有一样是课外读物
期刊
都十一月了,南方才略晕染出点秋天的韵致。  和朋友在公园散步,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得路两旁的树叶如骤雨般纷纷坠落。我们惊呼壮观的同时,纷纷举起手机,意欲抓拍这难得一见的瞬间。  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农村,都是睡的火炕。取暖烧饭的燃料大都是玉米的秸秆和脱粒后的玉米瓤。当年收割的农作物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冰天雪地里存放着,取用的时候冰冷不说,也不易燃,而且每年收割的柴火数量也极其有限。有些人家若是自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在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女孩子上学的少,我能顺利地上完学,多亏了父亲的坚持。父亲自己没文化,他希望孩子们不要像他。他说,不能当睁眼瞎,谁能上学供应谁,砸锅卖铁也供应,上到什么步数看各人的本事。  初一时,我考上了重点班,须到十里外的村子里去上,父亲显得很高兴,托亲告友地找好了房东。  开学那天,父亲虽然得忙着种麦子,还是决定要送我去。那个四方凳子不知什么木头做的,很沉,我搬着也就走几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