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探究乐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教学情境 有效问题 情景 实际生活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想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要具有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因此,在创建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还要考虑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教学情境要体现有效设计,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运用图片、动画、故事、生活情节等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
  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具有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因素和知识经验的局限,不可能自发地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标,学生的探索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
  一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二是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五、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为一种动态过程,数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国红.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情感读本》2016年5期
  [2]康文玉.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求知导刊》 2015年19期
  [3]刘云友.论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情境式教学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年11期
  [4]邱有永.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艺术》 2015年10期
其他文献
本试验种用谷子、绿豆,经40℃及45℃,湿度RH=95%—100%老化6天及5天。然后测各含水量的5项活力指标。经生物统计表明:谷子40℃,45℃二处理间差异显著,且40℃高温老化6天时间,在
【摘 要】阅读教學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在本文中就针对小学语文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前言: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
针对土壤溶液中磷素营养的特点,以小麦磷效率不同的典型基因型洛夫林10号和中国春等为材料,以Ca3(PO4)2为磷源,运用溶度积原理,首次建立了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这一磷营养缓冲液,用于对小麦不
【摘 要】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也是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最佳的场所。本文就从这一点出发,分享在教学中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在简单介绍数学与生活的双向回归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措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避免思维定势,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兴趣  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2012“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研讨会,数
【摘 要】我校数学教研组以“落实课程理念,提高研究实效”为目标,尝试对课例的深度教研。本文将结合《厘米的认识》,简述课例研讨的教学尝试,以及教师个人与全体组员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例 深度 教研  我校数学教研组从教研活动开始,以年轻教师的展示课为载体,通过全体数学组听课议课,使新课标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厘米的
网上交易的低成本性、便捷性、相对安全性等优点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加上证券交易本身的无形化和数据化特征,网上证券交易中不可避
小学是儿童学习打基础的时代,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习能力,主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培养出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时代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孩子将一生收益。自主学习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就课堂提问促成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游戏,规范性训练三个主要方面探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行的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
期刊
【摘 要】隐性教育是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的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隐性教育 情感 理念 才学 体态  古人云:“为师之道,言传身教也。”言传,就是用语言直接传授知识,阐明道理;身教,就是以身示范,做出表率。前者称之为显性教育,后者,称之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即指教育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