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高校科研应结合自身特点探究分类目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将科研活动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深刻理解科研道德在评价体系中具有动态性并且贯穿科研全过程。通过科研活动的主体自身的道德规范性以及科研管理层面的道德规范建设等途径,来实现重科研评价体系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 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 科研道德
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科技活动和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对科技资源的竞争空前加剧,对学术荣誉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引发了道德冲突和行为失范的现象也并非个案。高校里时有发生某些严重的剽窃、学术欺骗事件。关于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和科技界的浮躁等问题被各种在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频频“曝光”。因而,高校科研道德问题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这种违背科学精神的现象,不仅仅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科研的自身形象,而且危害了科学和学术本身,对整个社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学术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种大的形势下,高校应当做些什么?因此,本文基于多元化的科研过程评价体系,紧紧围绕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展开研究,为促进科研道德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一、高校科研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基本理念客观情况
中国高校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既有主攻高、精、尖技术问题的“211”或“985”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也有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批地方性大学。各类高校里的科研水平由于师资力量等问题,呈现出差别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机制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过于机械,缺乏能够反映不同类型大学特色的多样化评价方法。二是过于机械地看重这类评价标准,将其简单机械地应用于不同的管理层面,也直接引导了国家对高校科研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提出,其教师要需要每年必须发SCI等的高水平论文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硬性规定。这使得评估本身变得更加功利,结果导致评估本身的失真与异化,学术腐败、丧失道德现象很多情况就是在所谓的科研高压政策下产生,阻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教师更应关注科研和实际的联系。
(二)探究分类目标,建立相应高校科研評价体系基本理念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探究目标,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行分类指导。一是科研评价的基本方案必须借助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综合科研活动课程研究教师来共同完成。二是科研发展的政策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大学,建立相应的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鼓励高校的科研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要正确定位,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在保持自身特色和服务经济上做下功夫,将科研应用技术推广,为培养高端或者务实型的应用技术人才而开展科研。
二、科研道德建设对科研活动科研评价体系影响
(一)科研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在科研活动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高校科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为促进科研活动更好开展。因此,正确的理解科研评价体系是以高校已有的发展基础评价为标准,科研道德的评判标准要求科研评价真正关注的是科研教师在原有科研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评价的标准应是自我参照而非科学参照。但是实际科研中有些科研团队,将科研结果的高端性作为科研实验的标准,忽略教师在科研过程的个人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使得科研教师出现科研道德的偏差。
(二)科研道德在评价体系中具有动态性,贯穿科研全过程
科研道德问题从科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都是基础。各个高校应把这个问题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和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由于科研活动课程的评价具有全程性,科研道德建设也随之具有循序渐进的动态性。科研评价体系所呈现的可以随时反馈教师科研活动的相关的信息。科研教师出现研究瓶颈时,科研人员或者科研管理机构可以在道德规范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科研人员加以激励和安抚。便于及时使科研人员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循序渐进,所以道德又成为科研活动的思想指导。
(三)科研道德建设中科研活动的主体应具有主观能动性
科研道德实际涵盖两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也就是科技工作者自身的一些问题。由于科研人员心理素质、个性特点、能力特点的差异性,在科研中有特定的弱势和优势,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利用是有限的社会资源,研究成本是社会提供的,选择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最有益的事情去做,而非是浪费资源研究,研究人员应该为社会公众服务,从根本上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三、结合科研评价体系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建设的途径
科研道德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很多高校金额科研机构已经着手研究制订该守则,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专门的与科研相关的规定。随着社会及科技不断发展,需要国家地方出台适应新形势的科研道德规范。
(一)科研活动主体自身的道德规范性
科研教师应关注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基本依据应包含态度、能力与知识。
从而构建稳定而又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已成为高校院校德育规范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提升科研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每个科研教师要坚持客观性、诚实、理性精神、无偏见、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谦虚、有合作精神,做有诚信的创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要坚持自己的科学理想。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理想,以及为社会做服务的、有益于社会的理想。要坚持自己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坚持科学理想、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等科学准则。
(二)科研管理层面的加强对科研道德的规范重视 所有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关键是如何规范和管理。在制度建设中应该注意不仅要有一般性的要求,还要有具体的规定。一是加强对科研道德的规范重视,制订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自律守则,让这些守则成为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属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范畴。科研道德准则的具体规定,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出了问题有章可循,有助于自律和警示。二是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为对学术腐败下了治本药方,应把科研诚信纳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中,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导向,防止片面的将学术成果和物质奖励、职务晋升挂钩。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认真审阅他们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从学生时代开始抓学术问题,教育过程里提倡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科学成果和思想作风一起抓。三是设立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指导检查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接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指导协调和督促调查处理。
其实,科研道德缺失并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是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思想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现象早已存在,并非只是在高校里,国家各级工作人员都面临这个问题。社会上的腐败思想和作风,也必然会侵蚀到学术领域。因为学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同社会不是隔离开来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腐败现象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世界上都存在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清除腐败作风,我们的科研工作必然会受到重大损害,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总之,科研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科研道德建设也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解决,是一项长期的思想建设任务,要深深地引以为警惕。要采取非常的措施,大力弘扬正确的科学作风、科学道德,认真严肃地来处理这些问题,而且要坚持,通过长期教育和制度化,不断同学术腐败现象做斗争。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强科研道德建设,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来约束高校科研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2]赵健.论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3]张鸿韬.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透视及建设问题浅议[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 (7).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 科研道德
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科技活动和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对科技资源的竞争空前加剧,对学术荣誉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引发了道德冲突和行为失范的现象也并非个案。高校里时有发生某些严重的剽窃、学术欺骗事件。关于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和科技界的浮躁等问题被各种在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频频“曝光”。因而,高校科研道德问题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这种违背科学精神的现象,不仅仅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科研的自身形象,而且危害了科学和学术本身,对整个社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学术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种大的形势下,高校应当做些什么?因此,本文基于多元化的科研过程评价体系,紧紧围绕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展开研究,为促进科研道德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一、高校科研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基本理念客观情况
中国高校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既有主攻高、精、尖技术问题的“211”或“985”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也有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批地方性大学。各类高校里的科研水平由于师资力量等问题,呈现出差别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机制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过于机械,缺乏能够反映不同类型大学特色的多样化评价方法。二是过于机械地看重这类评价标准,将其简单机械地应用于不同的管理层面,也直接引导了国家对高校科研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提出,其教师要需要每年必须发SCI等的高水平论文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硬性规定。这使得评估本身变得更加功利,结果导致评估本身的失真与异化,学术腐败、丧失道德现象很多情况就是在所谓的科研高压政策下产生,阻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教师更应关注科研和实际的联系。
(二)探究分类目标,建立相应高校科研評价体系基本理念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探究目标,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行分类指导。一是科研评价的基本方案必须借助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综合科研活动课程研究教师来共同完成。二是科研发展的政策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大学,建立相应的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鼓励高校的科研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要正确定位,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在保持自身特色和服务经济上做下功夫,将科研应用技术推广,为培养高端或者务实型的应用技术人才而开展科研。
二、科研道德建设对科研活动科研评价体系影响
(一)科研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在科研活动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高校科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为促进科研活动更好开展。因此,正确的理解科研评价体系是以高校已有的发展基础评价为标准,科研道德的评判标准要求科研评价真正关注的是科研教师在原有科研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评价的标准应是自我参照而非科学参照。但是实际科研中有些科研团队,将科研结果的高端性作为科研实验的标准,忽略教师在科研过程的个人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使得科研教师出现科研道德的偏差。
(二)科研道德在评价体系中具有动态性,贯穿科研全过程
科研道德问题从科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都是基础。各个高校应把这个问题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和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由于科研活动课程的评价具有全程性,科研道德建设也随之具有循序渐进的动态性。科研评价体系所呈现的可以随时反馈教师科研活动的相关的信息。科研教师出现研究瓶颈时,科研人员或者科研管理机构可以在道德规范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科研人员加以激励和安抚。便于及时使科研人员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循序渐进,所以道德又成为科研活动的思想指导。
(三)科研道德建设中科研活动的主体应具有主观能动性
科研道德实际涵盖两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也就是科技工作者自身的一些问题。由于科研人员心理素质、个性特点、能力特点的差异性,在科研中有特定的弱势和优势,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利用是有限的社会资源,研究成本是社会提供的,选择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最有益的事情去做,而非是浪费资源研究,研究人员应该为社会公众服务,从根本上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三、结合科研评价体系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建设的途径
科研道德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很多高校金额科研机构已经着手研究制订该守则,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专门的与科研相关的规定。随着社会及科技不断发展,需要国家地方出台适应新形势的科研道德规范。
(一)科研活动主体自身的道德规范性
科研教师应关注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基本依据应包含态度、能力与知识。
从而构建稳定而又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已成为高校院校德育规范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提升科研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每个科研教师要坚持客观性、诚实、理性精神、无偏见、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谦虚、有合作精神,做有诚信的创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要坚持自己的科学理想。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理想,以及为社会做服务的、有益于社会的理想。要坚持自己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坚持科学理想、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等科学准则。
(二)科研管理层面的加强对科研道德的规范重视 所有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关键是如何规范和管理。在制度建设中应该注意不仅要有一般性的要求,还要有具体的规定。一是加强对科研道德的规范重视,制订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自律守则,让这些守则成为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属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范畴。科研道德准则的具体规定,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出了问题有章可循,有助于自律和警示。二是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为对学术腐败下了治本药方,应把科研诚信纳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中,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导向,防止片面的将学术成果和物质奖励、职务晋升挂钩。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认真审阅他们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从学生时代开始抓学术问题,教育过程里提倡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科学成果和思想作风一起抓。三是设立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指导检查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接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指导协调和督促调查处理。
其实,科研道德缺失并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是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思想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现象早已存在,并非只是在高校里,国家各级工作人员都面临这个问题。社会上的腐败思想和作风,也必然会侵蚀到学术领域。因为学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同社会不是隔离开来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腐败现象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世界上都存在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清除腐败作风,我们的科研工作必然会受到重大损害,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总之,科研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科研道德建设也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解决,是一项长期的思想建设任务,要深深地引以为警惕。要采取非常的措施,大力弘扬正确的科学作风、科学道德,认真严肃地来处理这些问题,而且要坚持,通过长期教育和制度化,不断同学术腐败现象做斗争。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强科研道德建设,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来约束高校科研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2]赵健.论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3]张鸿韬.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透视及建设问题浅议[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 (7).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