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国企
国企是周济谱眼中的“转型期畸形儿”,他与之“斗争”了25年。无论他当东北第一家国有上市企业的老总,还是后来担任中国华诚、华夏证券和北京城乡集团老总的时候,他都执拗地想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畸形儿”调理成“正常人”。
周济谱并不像他当年的同事冯仑、潘石屹一样广为人知。一来他很少对媒体说话;二来身份不一样,潘、冯都是意气风发的民营企业家,而他一直在做国企,是一个“打理”国企的职业经理人。但在中国地产圈和中国金融圈内,他都历练多年。
他曾掌舵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华夏证券,更执掌过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原型企业东北华联集团。他和国企分分合合。1980年代周济谱走出机关搞国企,1995年放弃自己经营的国有上市公司东北华联应聘到民营企业万通集团,1997年又回归体制应聘国有企业的老总。随着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他也从一个国企干部进化成为一个本土职业经理人,成为中国第一代本土职业经理人的代表性人物。
回顾自己的商业生涯,周济谱感慨万千,他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到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搏杀,却不断与自己管理的国企体制作斗争。他在总结国企改革的《商诫》一书中写道:“我做的是国有企业,亲身经历了和感受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过程。深刻的体会是:国有企业,若不改革早晚得死,但是,率先推动国企改革的改革者,就是找死。”
1985年,他从地方建委调到一家年亏损34万元、资产为零的国有企业当负责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国企生涯。次年,他靠5万元起家,做房地产。一年中就使企业扭亏,实现盈利100多万元。
80年代的许多国企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做国企必须学会应付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黑道白道都得拜。周济谱却干了一件轰动四平黑白两道的大事,他果断将81378部队侦察连的12名转业战士一下子录取到公司上班,经吉林省公安厅批准成立了一个经警支队。队员可以佩戴枪支。他告诉队员,碰见前来公司捣乱的流氓依法办事,该出手时就出手,打胜一仗工资涨三级。
从此,四平人知道周济谱不仅懂经营、会管理,还很有魄力,他的名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大。
在争议中试水改革
1992年,周济谱的机遇来了,他决定“赶时髦”,对所在公司实施股改,成立了四平金龙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发行股票的公司之一。这一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创立,还没有专门的证券管理部门和政策法规,国家体改委代管这方面业务。
股票发行的当天,万人空巷,上百警察维持秩序。四平市一位分管副市长搞不清楚定向募集股票和非法集资的关系,以为周济谱在犯法,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他一手拿着国务院的文件,一手拿着《股份制入门》讲解了半天,方才打消了这位副市长的疑惑。
第二年,他又干了一件“离谱”的事,他策划并实施了四平金龙集团和东北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集团的合并,这是继宝安收购延中(又称“宝延风波”)之后,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二起上市公司并購。由于完全没有惯例,没有任何规则,也不知道这样干是不是合法,证监会派专员到四平取证调查,最后证监会副主席陈耀先批示:“仅此一举,下不为例,择机上市”。
1993年,四平金龙和东北华联合并后,周济谱从四平到了长春,成为东北华联的第二任总裁。东北华联的故事日后成为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原型。和中国所有早期上市公司一样,这家以经营商业为主的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募集了巨额资金,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笔资金。买国债、还贷款、借钱给民营企业是三种基本的“投资”方法。
等周济谱上任时,东北华联原先的家底实际已经被挥霍一空,借了3亿多元给 。民营企业开发房地产,根本要不回来。他上任一周后,财务总监拿着报表,嗓音沙哑地告诉他,当月已经开始亏损了。一个月后,他决定在内部进行一次暴风骤雨式的改革,这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在国有企业搞改革的滋味。
在试图追究以往领导经济问题之时,改革措施遭到元老派强烈抵制,他拂袖而去来到万通集团任副总裁,转战北京。
此举,让周济谱成了吉林大小媒体报道的焦点,因为他放弃厅级干部身份下海,在计划经济氛围浓厚的东北这被认为是个不得了的大事。
决心走职业经理人之路
他到万通之时,名震业界的“六君子”正在闹分家,公司实际已经瘫痪。他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处理万通的遗留项目,大伙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项目老中医”。
1995年下半年,潘石屹和冯仑等人正式“分手”。在保利大厦二楼万通总部分完家后,潘石屹热情邀请当时主管万通各地项目开发的副总周济谱加盟他新成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再创立一个监理公司,一同打天下。
当时万通还保留江湖的习气,每个老总都有个绰号。潘石屹为人精明,被哥们刻薄地称为“潘老财”,他期望善于摆平烂项目的“老中医”周济谱搞项目开发,他搞资本运作。
当潘石屹来邀请周济谱的时候,周济谱已经想明白自己下半生只会是走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因为自己没冒险精神,与生俱来的保守性格决定了他与“潘老财”不是一路人,他婉拒了潘石屹的邀请,决心走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之路。
万通当时欠纺织部下属的中国华诚集团一笔借款,中国华诚没能向万通要回钱,但要了周济谱这个人。周济谱也因此又回归国有企业。
进入华诚第一天,周济谱依然以职业经理人自居,他在华诚总裁办公会上放言;“不是我需要华诚,而是华诚需要我,无论什么烂项目,我很快帮你调整好。”
周济谱在华诚集团担任副总裁,兼任下属上市公司岳阳恒立董事长。这是一家生产汽车空调的企业,当时占这个市场近80%的份额。1999年初,华诚集团董事会突然宣布张鸥辞去总裁职务,任命一名女性担任公司总裁。周济谱获知此消息后,当天赶回北京,当着所有董事会成员的面宣布辞职。临走时,他对那位新任的女总裁说“我是职业经理人,辞职不是针对你,只是继续留任副总裁,我说服不了自己。”
离开华诚之后,周济谱马不停蹄到中经信出任董事长一职。其实,这时周济谱是在赌口气,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中经信的一年多里,他基本是在调整自己蓄势待发。2000年初,周济谱调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入主华夏与改革败北
当年,他人主华夏时,这家中国证券龙头企业外表光芒四射,但内部已腐烂不堪。这是一家集所有国企顽症于一身的企业,而且盛产国有企业的“土特产”——匿名信,周济谱的两位前任董事长都是被匿名信告倒的,他作为第三任董事长,也未能摆脱匿名信的困扰。
华夏证券的家底之烂,从“瓦良格”号事件就可以看出。周济谱的前任和一个香港商人合作耗资5.8亿元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航空母舰,原打算将这个现代化的作战平台改建成超豪华海上邮轮,运到澳门,建立一个海上赌场。航空母舰归国途中,在达达尼尔海峡被土耳其政府扣留,引发严重的外事纠纷和华夏证卷内部的人事危机。
当时华夏还拆借了二十多亿投资房地产项目,虽然投资方向没错,但是,由于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挪用保证金不可避免,归还保证金又没有资金来源,只能高息揽存,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他一狠心,就把华夏这座庙的“败梁烂柱”给拆了,一口气砍掉13个省级分公司,仅管理费一项每年节省近一亿元,给华夏止血。但好景不长,被摆平的各地老总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过民意测评和匿名信把他给“摆平”了。2004年,他和总经理赵大建双双下课。
不动旧有的利益格局
三年前,他调任北京城乡集团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当时,他的前任和多名属下刚刚被双规和逮捕。公司内部千疮百孔。他吸取了以往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城乡集团的改革只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不去涉及人员调整和利益再分配,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去年企业利润一举突破了亿元大关,他也因此被评为“2007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
20多年来,周济谱不断挑战国有企业的旧体制,希望能推动中国的国企改革,如今55岁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国企的成功改制,最大的遗憾就是对国企改革者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相信没有后来者再愿意趟国企改革这池‘浑水’。”
国企是周济谱眼中的“转型期畸形儿”,他与之“斗争”了25年。无论他当东北第一家国有上市企业的老总,还是后来担任中国华诚、华夏证券和北京城乡集团老总的时候,他都执拗地想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畸形儿”调理成“正常人”。
周济谱并不像他当年的同事冯仑、潘石屹一样广为人知。一来他很少对媒体说话;二来身份不一样,潘、冯都是意气风发的民营企业家,而他一直在做国企,是一个“打理”国企的职业经理人。但在中国地产圈和中国金融圈内,他都历练多年。
他曾掌舵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华夏证券,更执掌过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原型企业东北华联集团。他和国企分分合合。1980年代周济谱走出机关搞国企,1995年放弃自己经营的国有上市公司东北华联应聘到民营企业万通集团,1997年又回归体制应聘国有企业的老总。随着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他也从一个国企干部进化成为一个本土职业经理人,成为中国第一代本土职业经理人的代表性人物。
回顾自己的商业生涯,周济谱感慨万千,他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到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搏杀,却不断与自己管理的国企体制作斗争。他在总结国企改革的《商诫》一书中写道:“我做的是国有企业,亲身经历了和感受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过程。深刻的体会是:国有企业,若不改革早晚得死,但是,率先推动国企改革的改革者,就是找死。”
1985年,他从地方建委调到一家年亏损34万元、资产为零的国有企业当负责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国企生涯。次年,他靠5万元起家,做房地产。一年中就使企业扭亏,实现盈利100多万元。
80年代的许多国企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做国企必须学会应付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黑道白道都得拜。周济谱却干了一件轰动四平黑白两道的大事,他果断将81378部队侦察连的12名转业战士一下子录取到公司上班,经吉林省公安厅批准成立了一个经警支队。队员可以佩戴枪支。他告诉队员,碰见前来公司捣乱的流氓依法办事,该出手时就出手,打胜一仗工资涨三级。
从此,四平人知道周济谱不仅懂经营、会管理,还很有魄力,他的名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大。
在争议中试水改革
1992年,周济谱的机遇来了,他决定“赶时髦”,对所在公司实施股改,成立了四平金龙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发行股票的公司之一。这一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创立,还没有专门的证券管理部门和政策法规,国家体改委代管这方面业务。
股票发行的当天,万人空巷,上百警察维持秩序。四平市一位分管副市长搞不清楚定向募集股票和非法集资的关系,以为周济谱在犯法,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他一手拿着国务院的文件,一手拿着《股份制入门》讲解了半天,方才打消了这位副市长的疑惑。
第二年,他又干了一件“离谱”的事,他策划并实施了四平金龙集团和东北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集团的合并,这是继宝安收购延中(又称“宝延风波”)之后,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二起上市公司并購。由于完全没有惯例,没有任何规则,也不知道这样干是不是合法,证监会派专员到四平取证调查,最后证监会副主席陈耀先批示:“仅此一举,下不为例,择机上市”。
1993年,四平金龙和东北华联合并后,周济谱从四平到了长春,成为东北华联的第二任总裁。东北华联的故事日后成为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原型。和中国所有早期上市公司一样,这家以经营商业为主的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募集了巨额资金,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笔资金。买国债、还贷款、借钱给民营企业是三种基本的“投资”方法。
等周济谱上任时,东北华联原先的家底实际已经被挥霍一空,借了3亿多元给 。民营企业开发房地产,根本要不回来。他上任一周后,财务总监拿着报表,嗓音沙哑地告诉他,当月已经开始亏损了。一个月后,他决定在内部进行一次暴风骤雨式的改革,这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在国有企业搞改革的滋味。
在试图追究以往领导经济问题之时,改革措施遭到元老派强烈抵制,他拂袖而去来到万通集团任副总裁,转战北京。
此举,让周济谱成了吉林大小媒体报道的焦点,因为他放弃厅级干部身份下海,在计划经济氛围浓厚的东北这被认为是个不得了的大事。
决心走职业经理人之路
他到万通之时,名震业界的“六君子”正在闹分家,公司实际已经瘫痪。他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处理万通的遗留项目,大伙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项目老中医”。
1995年下半年,潘石屹和冯仑等人正式“分手”。在保利大厦二楼万通总部分完家后,潘石屹热情邀请当时主管万通各地项目开发的副总周济谱加盟他新成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再创立一个监理公司,一同打天下。
当时万通还保留江湖的习气,每个老总都有个绰号。潘石屹为人精明,被哥们刻薄地称为“潘老财”,他期望善于摆平烂项目的“老中医”周济谱搞项目开发,他搞资本运作。
当潘石屹来邀请周济谱的时候,周济谱已经想明白自己下半生只会是走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因为自己没冒险精神,与生俱来的保守性格决定了他与“潘老财”不是一路人,他婉拒了潘石屹的邀请,决心走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之路。
万通当时欠纺织部下属的中国华诚集团一笔借款,中国华诚没能向万通要回钱,但要了周济谱这个人。周济谱也因此又回归国有企业。
进入华诚第一天,周济谱依然以职业经理人自居,他在华诚总裁办公会上放言;“不是我需要华诚,而是华诚需要我,无论什么烂项目,我很快帮你调整好。”
周济谱在华诚集团担任副总裁,兼任下属上市公司岳阳恒立董事长。这是一家生产汽车空调的企业,当时占这个市场近80%的份额。1999年初,华诚集团董事会突然宣布张鸥辞去总裁职务,任命一名女性担任公司总裁。周济谱获知此消息后,当天赶回北京,当着所有董事会成员的面宣布辞职。临走时,他对那位新任的女总裁说“我是职业经理人,辞职不是针对你,只是继续留任副总裁,我说服不了自己。”
离开华诚之后,周济谱马不停蹄到中经信出任董事长一职。其实,这时周济谱是在赌口气,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中经信的一年多里,他基本是在调整自己蓄势待发。2000年初,周济谱调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入主华夏与改革败北
当年,他人主华夏时,这家中国证券龙头企业外表光芒四射,但内部已腐烂不堪。这是一家集所有国企顽症于一身的企业,而且盛产国有企业的“土特产”——匿名信,周济谱的两位前任董事长都是被匿名信告倒的,他作为第三任董事长,也未能摆脱匿名信的困扰。
华夏证券的家底之烂,从“瓦良格”号事件就可以看出。周济谱的前任和一个香港商人合作耗资5.8亿元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航空母舰,原打算将这个现代化的作战平台改建成超豪华海上邮轮,运到澳门,建立一个海上赌场。航空母舰归国途中,在达达尼尔海峡被土耳其政府扣留,引发严重的外事纠纷和华夏证卷内部的人事危机。
当时华夏还拆借了二十多亿投资房地产项目,虽然投资方向没错,但是,由于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挪用保证金不可避免,归还保证金又没有资金来源,只能高息揽存,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他一狠心,就把华夏这座庙的“败梁烂柱”给拆了,一口气砍掉13个省级分公司,仅管理费一项每年节省近一亿元,给华夏止血。但好景不长,被摆平的各地老总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过民意测评和匿名信把他给“摆平”了。2004年,他和总经理赵大建双双下课。
不动旧有的利益格局
三年前,他调任北京城乡集团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当时,他的前任和多名属下刚刚被双规和逮捕。公司内部千疮百孔。他吸取了以往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城乡集团的改革只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不去涉及人员调整和利益再分配,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去年企业利润一举突破了亿元大关,他也因此被评为“2007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
20多年来,周济谱不断挑战国有企业的旧体制,希望能推动中国的国企改革,如今55岁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国企的成功改制,最大的遗憾就是对国企改革者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相信没有后来者再愿意趟国企改革这池‘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