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表现及对策探讨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急剧上升,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高校就业;心理表现;就业困难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情况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专业学习成绩不好、综合能力不高、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家庭环境差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增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来说就业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就业困难学生人数达到一定的比例,主要体现在非重点大学、冷门专业等。以上两者的生源相对在综合素质上有一定的落差,同时因自身对专业的认识,职业生涯的规划和个人勤奋努力的程度等,容易产生对专业的倦怠,对自身能力存在自卑感,缺乏综合素质提高的激情和动力,从而导致毕业时在就业上的困难。
  二、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表现
  (一)自卑心理。就业困难的学生往往都会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差,就读的学校名气不大,专业不够热门,专业知识不扎实,自身没有特殊特长,很难在应聘中获胜,由于这种自我消极评价而导致他们没有竞争的勇气。
  (二)逃避现实心理。就业市场的激励竞争,对应聘人员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对本身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的就业困难群体来说压力更大,很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导致害怕竞争,为回避挫折而采取回避的状态,从而丧失就业机会。
  (三)焦虑抑郁心理。一些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背负着家长强烈的期望负担,迫切需求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常感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部足,但面对困难却又无能为力,在经历一次又一的挫折之后逐渐对自己和社会都失去了信心,强烈的无助感涌上心头,让其原本脆弱的心理雪上加霜,这种焦虑与抑郁感双重袭击,进而出现萎靡不振、沮丧消沉、悲观厌世等症状。他们觉得无能为力又无助,害怕竞争,对未来失去信心。
  三、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健康就业心理的教育策略
  (一)学校教育策略。建立困难群体档案: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工作,从学业、心理、家庭背景等方面建立学生情况登记制度,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分类,对存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分类辅导和处理,提前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预防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注重提前做好准备的思路,在入学时必须将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中去,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和就业咨询室,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政策解、求职技巧服务等工作;建立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充分利用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培养励志;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帮助形成健康的心理,预防和消除对就业心理问题;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强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挑战和机遇并存树立正确的认同感;加强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讲解;一些特惠政策要全面解读并积极引导。
  (二)自身教育策略。保持健康心理,加强情绪自强调节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建立良好的朋友圈,掌握基本的情绪调适方式,比如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来克服自卑心理,使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音乐疗法来应对焦虑心理,通过向同学朋友倾诉、情感宣泄、认知重评等方法来战胜抑郁悲观情绪。在自我调节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应及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帮助,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缓解就业压力如对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进行正确理解;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同时也是挑战与机会并存的,理性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充分抓住国家在就业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对就业困难学生来说是良策;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毕业生要充分剖析自己,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实际,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自我,完善自我: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就业能否成功的基本,在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全面发展是当今就业市场的必备条件,在学习期间,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就业做好厚实的准备。
  总之,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减少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是就业工作中重点之重的工作。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辅导和就业工作指导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困难群体无需自卑与畏惧,应正确的认知自我,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竞争与挑战,做一个成熟而乐观的求职者。
  参考文献
  [1] 郭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2] 方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7).
  [3] 金广.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
  [4] 乔心阳.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J].心理健康教育,2015(1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有所或无所目的的推崇,令中国本土的文化日渐薄凉,甚至有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喜爱程度都高于中国文化。对此,当今社会,应该大力宣传中华本土文化,使中华文化深入人心。  关键词:道统文化;人本文化;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处在转型期,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越是所谓的现代化就越是抛弃我们中国化。无论是政治法制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这样。仿佛中国化
期刊
摘 要:永定客家土楼文化中,具有民俗色彩的抚市“走古事”独树一帜,十分吸引人。永定抚市“走古事”起源于中原,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以来,承传不衰。所谓“走古事”,即化装游行,以历代传说故事、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装扮“古事棚”,再由青壮年抬着游乐。常见的故事有魁星点灯、桃园三结义、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抚市“走古事”从正月十三到十七,一连5天,几十棚古事,抬着游行乡间,吸引远近居民呼朋唤友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国家经济产业的核心支柱,赣南旅游产业规模正在逐年扩大,民俗文化作为赣南旅游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南历史文化的沉淀产物。通过对民俗文化创意的研究,能够深层次发掘赣南旅游资源,打造赣南一流旅游品牌。  关键词:赣南;旅游开发;民俗文化创意  赣南旅游开发中的民俗文化创意,作为本土历史文化的主要沉淀产物,涵盖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实施具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组学习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形成激励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组教学;分析;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
期刊
摘 要: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以培养高中生应用型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文中从培养高中生英语应用型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几大误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高校英语应用型交际能力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应用型;交际能力;培养  一、培养高中生英语应用型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应用型交际能力为英语非自身母语的人群通过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基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文章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类型以“二三一”结构为主;县、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大,同构化程度低,互补性强,而县域产业结构相反;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空间发展不均衡,县、区城市之间联系较强,县域城市之间联系较弱。 
期刊
摘 要:来自方言区的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往往会遇到方言所造成的困难。对这些困难进行归类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技巧,有助于听力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言影响;听力;对策  随着近年来听说技能在外语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已经成为外语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词汇等常见原因之外,发音错误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一大原因(杜爱红,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其中,过程与方法侧重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使教学产生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文章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实验教学;现状  地理实验是指师生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制成模型,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地理事物
期刊
摘 要:文中从差异教学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差异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差异化;教学方式;分析  一、差异教学理论  现阶段国内在差异教学试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全面的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开展差异教学的根本,为更好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当首先从整体入手,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班级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建筑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现场实践性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现场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并着重阐述了五种具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即分散式实践教学模式、“3+1”培养式实践教学、院企合作式实践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种具体的模式分析,为广大土木工程现场教学工作者以及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