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培育趣味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60563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每个阶段,自有特别的价值,都很宝贵。人们之所以更珍视青春年华,在于这是“打底子”的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思想和情感会影响以后的岁月,这一阶段接触到的美好事物会成为精神的种子。
  如果用繁复的“训练”填充如此美好的年华,以不断重复的方式记诵简单的知识和“规训”,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获得一张社会“入场券”,而不是在求知欲最强的年华去接触辽阔的世界,将非常可惜。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注意到,当年那些在学习上“只用了七八分力气”的学生,往往是能独立思考、有趣味的人。他们有参与学习竞争的实力,但志不在此;他们从不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考试和竞赛上,总是留意教科书之外、教室之外的各种有趣的事物;对家长的埋怨、教师的疑虑,他们往往轻松应对,但绝不改弦更张,总是有余力并利用一切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临到期末考试,他们还能坚持读自己想读的书,甚至不错过球赛或夜场电影;至于成绩,只要不掉落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就算是有所交代了。后来,我公开称赞这样的学生,希望大家能飞得高一些,有远一些的目标。
  不要鼓励学生为成绩名次“拼搏”。什么“全身心投入”,什么“过关斩将”“杀出一条血路”,等等,全是在抹杀趣味、拉低思维品质。趣味没有了,思维没得到培育,只剩下没完没了的竞争。人们看功夫片、枪战片,最后一般只剩下两人,苟延残喘,命悬一线,徒手搏斗。最终胜出者,无一不是伤痕累累,浑身血污,满脸戾气——这就是所谓的“终点”。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毕业,顺顺当当,一般要读21年,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要放弃生活趣味、千辛万苦,最后踏上所谓的“成功之路”。这样的成长路径,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去羡慕?
  教育教学到底要做什么?
  在生命最绚烂的青春年华,接触有趣的事物,阅读经典作品,了解未知领域,和有抱负、有智慧的人相处,开阔视野,开始思考探究一些大问题,是理想的人生境界。洁白的纸上最初的几笔,要勾勒一点大气象,作为一生的“底子”;何必急急忙忙地把仅有的一张白纸浸染成钞票、支票?
  最令人痛心的,是学生在美好的青少年时代,被灌输了功利的学习观,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放弃了最有意义的学习,把学习演变为无意义的利益竞争。
  教学要做的,是教学生“怎样学”,而非教他们“怎样考”。现今大批教师放弃教学,迎合社会需求,纷纷钻研考试。我在培训中经常被老师们的“怎样考”的询问困扰。“怎样考”,我真的不了解,即使我有自己的估算,也没有办法和这些教师展开有价值的交流。在这些教师的眼里,教材不重要,教学方法不重要,阅读写作等等统统不重要,教会学生有绝对把握地做对一份试卷才重要。
  为了应付考试,是不是可以不读书、不思考?
  我们的学生,在未来要工作很多年,他们需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能只学应付考试的方法。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应当是志于学也善于学的人;除了学校教给他们的,他们还能有自觉学习的意识,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岁月继续发展自我。
  坦白说,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教育后,很多学生并没有学会学习。他们不仅在大学学习有障碍,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学习困难,甚至寸步难行。中小学12年(如果算实际课时,也许相当于规定课时的1.5倍以上),学生学到的东西太少了。
  一名会学的学生,他的生命之途将是多么绚烂!人完全可以学习更多门类的知识,感受不同事物的乐趣。爱因斯坦认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多学一门甚至两门专业。美国电影演员琼·芳登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爱好广泛:她是厨艺行家,爱打高尔夫球,同时是钓鱼高手;她是注册的室内装潢师,有飞行员执照,在荷兰参加热气球比赛获得过名次;她在中年以后从事公益演讲,晚年时则投资养牛业、不动产和石油行业,经营有方,获利不菲……可以说,她的一生,活得有声有色。小提琴演奏家雅沙·海菲兹幼年为练琴花去了大量时光,可是他成年后并不认为那样的训练有什么益处。他说:“练琴太多和练琴太少一样坏。如果我每天练琴6小时,会一点进步都没有;我还有许多其他兴趣,比如看书或各种运动,诸如打网球、打高尔夫、骑自行车、骑马、划船或游泳。当我该练琴时,却常常拿一部照相机往外跑,我是摄影迷。”现今的教育有可能培育富豪,但是培育出富有趣味的人,我觉得很难:在应当培育趣味的季节没有播种,即使日后补种,也已经错过最好的成长期。
  一些学生离开中学30年了,他们仍然会在一起交流一些有趣的书;他们专程去很远的地方去看一些树,漂洋过海去参观一座博物馆。他们能在中年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他们愿意思考一些困难的问题。偶尔,他们会来找我,看看当年的中学老师对某个事物有没有新的看法,让我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但是,我永远无法说服那些醉心于“状元”“学霸”的教师。
  培育趣味,比“勤学苦练”重要。中小学教育,过多的“训练”将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过多地宣扬勤学苦练,不珍惜人的天赋,不重视人的灵性,也就无法激励学生创造未来。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最为宝贵,每个孩子都有过自我醒悟的“第一次”,这是自我发现之始。而今,越来越多的是灌输,消灭趣味,把儿童当作一个可以无限接受的容器,接受用于竞争的资本。
  传统的学习观念,未必适合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在一个学习集体中,不同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趣味存在较大差异。和“勤學苦练”一样,“因材施教”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教师往往只执其一端。这是自身观念落后所致,他们的职业烦恼往往也源于此。
  而尴尬之处在于:目前这一代教师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哺育出来的,他们未必认为学习可以有别的路可以走。我观摩过不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也听教师介绍过“苦练基本功”的各种故事。有位教师把课本全背下来了(他上课时手上的确没有书),上课时,听课者都在注意他究竟有没有拿课本,有没有漏句漏字,而不去注意他的教学设计,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我感到十分无趣和无奈:那位教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仿佛就是在展示“我没拿书”“我会背”;而听课者津津乐道的,也是“的确烂熟于心,的确手上没拿书”。我们绝对不能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学生,绝对不能让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中沦为“背书机”“做题机”。
  很多有非凡见识的人在中小学阶段培育了趣味,也就有了自己的热爱。
其他文献
摘 要:具象思维是运用具象的材料或因素为达到认识目的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具象思维是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客观存在。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取知识,发现规律,发展自己。具象思维,具有赋予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力量,它具备科学性、具象性、创造性和完整性的特征,有实物具象、替代物具象、图形具象和符号具象四种表现形式。教师可利用小学生数学具象思维的特点,依托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促进数学个性化学习
期刊
摘 要:图形思考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最具数学特色的思维方式。《数与形》是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进行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的一节应用实践课。本案例设计的系列教学环节,试图借助图形直观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把图形不仅作为一种数学语言、数学工具,同时更作为一种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方式,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中,体会數与形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也是教学组织形式,是由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构成的综合体。立足于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任务”,不同于单篇或是单元教学的课后习题,而是基于落实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其特征是读写一体,有助于打开视野,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单篇教学;学习品质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随着学
期刊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教师以学习任务群妨碍文本细读为由,质疑、排斥这种教学方式,这是对学习任务群认识不足,因循守旧。教师必须理清如下关系:细读文本不是目的,而是隶属于“阅读与鉴赏”,是思维碰撞、合作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单篇细读多为教师将结论以提问的形式告知学生,而学习任务群是通过设计活动诱导学生积极开展包括细读在内的语文实践;在学习任务群中落实文本细读,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角色,积极实践反思
期刊
摘 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教学论中强调的教学原则;“任性”地教则是反过来,从复杂出发开启课堂。一般的认识是,课堂要解决疑问,达成共识,得到“科学知识”,“任性”地教则以问号收尾。这些“任性”地教,更多地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仍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理性教学。  关键词:“任性”;理科学习;教学起点;结课方式;学习动力  一般而言,“任性”是“理性”的反面。如果说理性是遵循规则、有理有据,任性
期刊
摘 要:对学习任务群形态的语文教学的质疑,有很多误解,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学习任务群的实质理解与准确把握。以诗歌教学为例,将成功的设计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比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可以认清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价值——着眼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主动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诗歌教学;文本解读;深度学习  学习任务群既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期刊
摘 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立意之下,历史知识的价值需要得到重新认识。历史知识彰显人文内涵、凸显学科特质、体现工具性质。近年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致有三类:主干知识、迁移知识和新知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主干知识要深挖其本质,迁移知识要前后延展,新知识要培养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知识;学习价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下的教学设计,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制订教学目标,指明评价方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设计学习活动以落实评价任务,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发挥评价的反馈、导教、导学作用。结合《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明。  关键词:评价;“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化学;《环境污染的防治》  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问题解决中,良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至少存在这样三个表现特征:能准确地界定问题所属领域,能结合问题特征联想适切的物理概念,能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能动地选择规律和方法。日常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厘清问题领域,扎实物理观念基础;澄清概念缘起,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明晰规律条件,弥补科学思维的缺失。  关键词:问题解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领域;概念缘起;规律条件  一、问题解决过程中暴露出的物理学科核心
期刊
摘 要:思维地图是辅助探究主题意义的理想工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圆圈图、树状图和流程图这三种思维地图。读前可以利用圆圈图,呈现细节信息,预测主题语境;读中可以借助树状图,分析逻辑关系,厘清主题脉络;读后可以建构流程图,把握发展阶段,内化主题知识。  关键词:思维地图;主题意义;圆圈图;树状图;流程图  主题是英语语篇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渗透、贯穿语篇的始终,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