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应试惯性,引导教学回归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试题顺应了深化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与以往高考的数学试题相比,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其特点有:突出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关联高等数学,考查学习潜能;关注不常考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反猜题;减少多背景融合的试题,缩短试题篇幅,使试卷更简洁;部分呈现新高考的新题型,控制试卷难度;改变多选题的评分规则,使评价更合理。由此提出的复习教学建议有:淡化经验,回归课标;淡化教辅,回归教材;淡化“结果”,回归“过程”。
  关键词: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复习教学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高考命题改革做了明确要求,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2021年1月的“八省联考”是新高考试卷结构模式首次大规模考试亮相(虽然曾在2020年山东、海南两省高考中亮相,但是考试规模远比不上“八省联考”),意义重大。本次考试的试题顺应了《意见》提出的深化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与以往的高考试题相比,出现了许多新亮点。
  本次考试的数学试题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注重对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主干内容的考查,同时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展示高中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体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同时考查大多数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对后期复习备考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文重点分析试题特点,并提出相关复习教学建议。
  一、试题特点
  (一)突出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
  试题综合性较强,比较“活”(不繁难),多考“想”(少套路),突出“能力立意”,没有“送分题”(也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仅靠死记硬背知识和大量“刷题”是很难拿到高分的,还需具备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课标》提倡的“三会”:理解问题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就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处理问题就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例如,集合与复数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考查的难度都较低,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具有“送分性”)。但是,本次考试除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1题(单选题)涉及集合部分的子集、补集、并集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画韦恩图分析集合间关系的能力;第10题(多选题)涉及复数部分的复数的模、共轭复数、复数乘法等知识,要求学生依次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性,需要学生具备运算化简的能力。另外,第7题(单选题)综合考查了抛物线、圆和直线的知识,第12题(多选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有界性和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等知识,等等。
  (二)关联高等数学,考查学习潜能
  第17题(解答题)是由三项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问题,可以使用高等数学中的特征方程求解;第20题(解答题)是立体几何题,引入高等数学微分几何中的曲率概念,立意深远,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第22题(压轴题)如果采用分离参数的方式求解,则可使用高等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这类试题并不要求学生利用大学的知识解决,但考查了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的学习潜能。学生如果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自学部分高等数学知识,就能深刻地理解高中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能居高临下地剖析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高中数学试题。
  (三)关注不常考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反猜题
  第13题(填空题)考查圆台体积公式,第17题(解答题)考查数列的三项递推关系,第20题(解答题)考查新定义的曲率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多面体顶点数、棱数(面的边数)与面数的关系,第22题(压轴题)考查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混合函数的求导。这些都是近几年全国高考数学卷中不常出现(甚至从未出现)的内容,也是很多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另外,第3题(单选题)表面上是一个真假命题判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道逻辑推理题:给出的四个命题中,每个命题的真假都与其他命题的真假相关联,需要进行逻辑推理。这是近几年全国高考数学卷中不常出现的考查形式,进一步明确了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此外,从6道解答题中有4道要求证明,也可见本次考试对逻辑推理的重视。第21题则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了双曲线的知识。这让很多学生不适应,但好在此题的设问方式比较常规,重点考查转化能力和运算能力。
  与此同时,本次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很多“热点”“常规”,进一步做到了反猜题。
  (四)减少多背景融合的试题,缩短试题篇幅,使试卷更简洁
  2020年全国高考三套数学卷中,都有3道以上多背景融合且篇幅较长的试题。而本次考试多背景融合的试题明显减少,且试题篇幅有所缩短,显得简洁明晰——同时也是一种反猜题的做法,因为很多师生一直认为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数学卷具有情境题(包括新知阅读题)多的特点。综观全卷,只有两道试题设计跨学科背景、现实背景和数学科学背景,但这两道题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第16题(填空题)以物理量的测量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跨学科,但综合性不强。第20题(解答题)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成就,关注现实,蕴含了劳育价值、美育价值和应用价值;同时嫁接多面体欧拉公式和高等数学微分几何中的曲率概念,一改传统的线面关系证明与空间向量计算,转而考查理解新概念、獲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索价值和文化育人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八省联考”语文卷的命制依据。这份试卷力求建造审美高地,全力助推思维发展。唯有让新评价体系、新课标精神落地,在课堂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让优秀的学生迈进理想高校的大门。这是“八省联考”语文卷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审美鉴赏;思维发展  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语文卷类似于中国园林建筑,语文知识和读写材
期刊
摘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应避免过多谈论海子的极端做法,配合诗歌单元主题“向青春举杯”,引导学生面对青春期的迷茫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中,设置了“做一日小编辑”的教学情境,通过创作插图,掘诗中意象;通过文学评论,探情感密码;通过附写寄语,  悟青春特点。三个板块辅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鉴赏、去领悟,在探索的过程中,拼贴出海子较为真实完整的“画像”。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意象情感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语文卷的题型和考点并没有变,即根本没变。带给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启示是:立足根本。具体而言,不要机械模拟“八省联考”卷;要全面复习,但不可细而偏;训练题可从以往的高考卷中选择;清楚而健康是作文之本。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高三复习;根本  2021年的新高考卷会有哪些变化?高三复习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对此,大家都想从“八省联考”的适应性考试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八省联考”语
期刊
摘要: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Task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以写作为中心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步步铺垫,促使学生写作进阶。以My hometown教学为例:以教材内容为铺垫,梳理现成素材;以增补句型为铺垫,丰富表达方式;以拓展语篇为铺垫,提升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教学;素材;表达;技巧  在英语听、说、读、写、看五大技能中,写作涉及语法、词汇、文体、谋篇
期刊
摘要:守正、创新、适应、引导,是“八省联考”语文卷的突出特征。守正,主要体现在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坚守,还体现在对2020年新高考卷命题的继承,保持了试卷内容和结构形式的相对稳定。创新,表现在试卷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变革发展。适应,是这一次模拟考试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可以理解为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引导,即适应性考试对中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教师要努力从试题中解读出试题背后的指导思想,并将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第20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符号抽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考查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包括类比转化、抽象建模、整体思考、归纳猜想、演绎证明等。数学探索性思维是左右脑并用的,兼顾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等思维方式的。在数学教学(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培养探索性思维,要特别注意:既关注证明,又关注猜想;既关注运算,又关注思考;既关注动脑,又关注动手。  关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较好地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和数学命题标准的理念,“以新高考Ⅰ卷(山东卷)为基础”,既有所传承,又适度创新,释放出大量信息,值得反复品味。重点比较这两份试卷(适当兼顾这两份试卷与以往江苏卷等的比较),可以发现,试卷结构一致,主体知识板块的考查基本一致,“热点”考查部分一致;情境化(数学文化)试题数量不一致,新题型呈现不完全一致,“冷点”考查不太一致。由此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回归数
期刊
摘要:以“八省联考”语文卷两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为例,结合2020年上海、山东等省市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与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新空间。研究发现,可能出现的检测新趋势是:幽微绵渺,关注情感律动;针对多文本设置试题,注重检测运用能力;侧重检测审美能力,也注重考测思维水平。  关键词: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审美;运用;思维  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的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理解词语、
期刊
摘要:活动设计应该成为高中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形式。借助活动这一载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刻,可以有效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在教学中,尝试设计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和实践型活动,能让学生借助活动碰撞思维、增强感悟、升华理解。活动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  关键词:思政课程;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实践型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语文卷的命题给出了新高考的有益提示,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课标中对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的建议。在素养测评之路上,试卷的方向正确,但步子迈得还有点小,不够坚实,具体题目的设置有精当之处,也有需继续打磨之处。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新高考;新课标;素养测评  一、语文卷所体现的“课标”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都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