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能尽情释放思维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客观事物是心理活动内容的唯一源泉,也是人们写作内容取材的唯一源泉。只有引导学生去观察丰富的客观事物,才能保证学生写出具体生动、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无数事实证明:谁会观察事物,谁的观察能力较强,谁就能写出较出色的文章来,否则任何人想写出好文章来都是十分困难的。
农村的学生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他们的身边有着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把“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训练的第一步。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如:引导学生随时观察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留心观察四季田野景物、色彩的变化;观察各种建筑设施;观察各种小动物……观察时,可用定点、动点、散点的方法,横看、纵看,多角度地观察,掌握事物的全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如:观察人们干各种农活的情形;观察各种喜庆活动;观察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等;观察课间十分钟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观察晚饭以后一家人的活动情况;进商店观察顾客购货,营业员忙碌的情形……观察时,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引导他们捕捉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表情、服饰等细节。
3.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生活。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成长,洗衣、做饭、喂猪、喂鸡、种植等伴随着他们的课余生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如:引导学生做家务,参加田间劳动,搞小实验、小制作、小饲养、小种植、登山、捉鱼虾等;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这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引导学生撷取影视的精华。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这一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电视信息快、知识丰富等优势,引导学生收看“动物世界”、“大风车”、“动漫世界”、“幸运52”、“正大综艺”等节目,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一旦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东西可写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之情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不想吃饭时,即使面前的佳肴是何等的美味,也会毫无胃口。同样的道理,即使习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有益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强迫孩子去做,也会使他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法让学生走入各种充满童趣的情境,激活孩子倾吐的欲望。我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如在进行完一节“你演我猜”的成语游戏后,学生意犹未尽,我就相机点拨,“哪些情景让你难忘?”这个说:“××同学表演的‘翩翩起舞’就像是鸵鸟起飞。”那个又说:“××笑得真厉害,差点憋过去……”孩子们欲语千言。“你们愿意把这些精彩的情景用笔介绍给家人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让家人觉得你写得精彩就成!”教师相机提议,孩子们一致响应。后来,一篇篇鲜活灵动的习作便跃然纸上,《他真幽默》、《这节课真精彩》、《笑星老师》……学生一旦进入了“愤”、“悱”的境界,他们自然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教给方法
展开想象是写好作文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一些想象,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并不是异想天开、胡编乱造,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过程写详细、写清楚、写具体。在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读者的同时,要符合生活实际,不失真。但也可将生活的真实综合,联想,移植。如写作文《上学路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在平时听到的或在书刊杂志、电视节目上看到的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巧妙地想象为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上。因此,作文时,我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遨游在合理的“太空”中,及时捕捉住写作灵感,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均比较生动感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最后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客观事物是心理活动内容的唯一源泉,也是人们写作内容取材的唯一源泉。只有引导学生去观察丰富的客观事物,才能保证学生写出具体生动、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无数事实证明:谁会观察事物,谁的观察能力较强,谁就能写出较出色的文章来,否则任何人想写出好文章来都是十分困难的。
农村的学生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他们的身边有着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把“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训练的第一步。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如:引导学生随时观察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留心观察四季田野景物、色彩的变化;观察各种建筑设施;观察各种小动物……观察时,可用定点、动点、散点的方法,横看、纵看,多角度地观察,掌握事物的全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如:观察人们干各种农活的情形;观察各种喜庆活动;观察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等;观察课间十分钟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观察晚饭以后一家人的活动情况;进商店观察顾客购货,营业员忙碌的情形……观察时,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引导他们捕捉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表情、服饰等细节。
3.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生活。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成长,洗衣、做饭、喂猪、喂鸡、种植等伴随着他们的课余生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如:引导学生做家务,参加田间劳动,搞小实验、小制作、小饲养、小种植、登山、捉鱼虾等;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这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引导学生撷取影视的精华。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这一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电视信息快、知识丰富等优势,引导学生收看“动物世界”、“大风车”、“动漫世界”、“幸运52”、“正大综艺”等节目,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一旦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东西可写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之情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不想吃饭时,即使面前的佳肴是何等的美味,也会毫无胃口。同样的道理,即使习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有益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强迫孩子去做,也会使他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法让学生走入各种充满童趣的情境,激活孩子倾吐的欲望。我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如在进行完一节“你演我猜”的成语游戏后,学生意犹未尽,我就相机点拨,“哪些情景让你难忘?”这个说:“××同学表演的‘翩翩起舞’就像是鸵鸟起飞。”那个又说:“××笑得真厉害,差点憋过去……”孩子们欲语千言。“你们愿意把这些精彩的情景用笔介绍给家人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让家人觉得你写得精彩就成!”教师相机提议,孩子们一致响应。后来,一篇篇鲜活灵动的习作便跃然纸上,《他真幽默》、《这节课真精彩》、《笑星老师》……学生一旦进入了“愤”、“悱”的境界,他们自然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教给方法
展开想象是写好作文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一些想象,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并不是异想天开、胡编乱造,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过程写详细、写清楚、写具体。在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读者的同时,要符合生活实际,不失真。但也可将生活的真实综合,联想,移植。如写作文《上学路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在平时听到的或在书刊杂志、电视节目上看到的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巧妙地想象为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上。因此,作文时,我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遨游在合理的“太空”中,及时捕捉住写作灵感,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均比较生动感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最后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