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多次犯颜直谏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他性情温和,但柔中有刚,一旦认定是正确的事,必勇于坚持,决不退缩。他为坚持正确的主张,一生中多次向上级犯颜直谏。
  
  顶撞陈独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了400多名童子团成员参加武汉三镇的警戒任务。童子团的活动被武汉政府的汪精卫斥责为“过火行动”。
  陈独秀为避免与武汉政府分裂,委曲求全,决定湖北省总工会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同时也要求团中央下令湖北团省委停止童子团的活动。陈独秀的决定引起了任弼时和团中央同志们的强烈不满。这期间,以任弼时为首的团中央议定了一份挽救时局的《政治意见书》,并召集会议,请总书记陈独秀来参加,向他面陈。陈独秀听后拂袖而去。
  7月3日,任弼时出席中共中央在武昌召开的扩大会议。会上,任弼时对陈独秀的主张持反对意见,再次要求宣读共青团《政治意见书》。陈独秀严厉制止说:“青年根本没有权利提出政治决议案。”任弼时仍不罢休,对参会的一位国际代表说:“青年团国际的这位代表可以说一说,青年是否有这种权利!”
  当时23岁的任弼时敢于向48岁、自己一直尊敬有加的老师、总书记陈独秀“开炮”,正体现了任弼时独立思考、“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品质。
  
  与张国焘争而不破
   1936年6月底,任弼时与贺龙、萧克、关向应等率红二、六军团跨越千山万水,在国民党的层层堵截中杀出重围,终于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二、六军团奉命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之后,红二、六军团的领导权问题、红军的南上北下等问题迅速浮出水面。
  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向任弼时等人提出“六军团归我指挥”,“二、六军团调换首长”,“另派政委”等主张,都被任弼时一一巧妙地拒绝。
  7月5日,张国焘主持召开了由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任弼时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张国焘,说:“你借用中央名义调我们是不对的。你把我们调来干什么?你要吞并我们!”张国焘赶紧辩解说,因为你们处境困难,后面敌人跟着,和我们靠近一点,就能保持力量。
  任弼时还严肃地指出:你们南下路线是错误的,这样做分散了红军主力,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把红军逼到草地里,粮没粮,草没草,吃没吃,穿没穿,给红军带来严重损失。他还指出,自立中央是严重的反党行为,是自绝于中国革命,是党纪决不容许的。你们已经宣布撤销第二中央,我们欢迎。他提出,我们唯一的道路就是北上,与中央会合。这个会开完就应立即北上,到青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任弼时的发言很精彩,张国焘竟没有反驳。
  7月6日,任弼时就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情况及红二方面军长征的简要情况致电党中央。在此期间,他先后与四方面军领导层谈了话,详细了解张国焘与中央发生分裂的经过,以便找出妥善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消除隔阂。在任弼时的悉心斡旋下,在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力争下,红二、四方面军最 终达成一致,继续北上,与中央会合。
  (转摘自《中国剪报》2011.2.28)
其他文献
鉴于我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频繁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是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较于传统的工程设计体系,数字化工厂设计模式较为新颖,且能有效提升数据和信息的集成效果,因此,数字化工程将成为未来各个行业工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如何进行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提高水资源系统的效益和供水能力,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生产实际关注的焦点.本技术以洪泽湖-骆马湖-
期刊
讨论了Wiener单的局部时与水平集之间的关系,给出Wiener单局部时的矩估计,最后证明:在d<2N条件下N指标d维Wiener单水平集的适当Hausdorff测度函数为φ(r)=rN-d/2(loglog1/r)d/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个较复杂的物理运动过程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物理运动过程有机组合而成的,在物理解题时,通常将复杂的物理运动过程分解为多个较为简单的物理过程,寻找到各个物理过程间物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