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求的、有用的人力资源,这是职教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然而,纵观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其效果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缺失,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没有到位,就业创业教育也缺乏针对性。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两学年来先后190多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独立自主开发和研究的中职德育校本课程取得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增强学生道德法纪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预期效果。近200名编写者、执教者经过自己创造性的艰辛劳动,取得了丰硕的编写经验和教学经验,收获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紧扣中职德育目标,精心编撰教材,创新德育资源
编辑了三册富有校本气息的德育主体教材,即《礼仪与心理》《道德与法纪》和《能力与创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根据教材进一步拓展课程德育功效的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理论内化行为的客观规律,后续开发了《缤纷课堂》《毕业生风采》两本教材,形成了一整套较具系列性的、完整的德育校本教材,为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1.德育校本教材的亮点特色。
①贴近实际,源于生活。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尽减说教色彩。教材尽力贴近学校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选用大量的古今典型和案例和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将抽象的德育理念寓含于现实案例之中力求通俗易懂,轻概念阐述,重事理辨析。
②图文并茂,事例鲜活。教材大量采用眼下时新的动漫、卡通画作品做题头或插图,既活跃了版面,又适合学生的审美趣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实践性强,参与面广。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各个章节设置了“擂台比赛”、“谈一谈”、“议一议”、“辨一辨”等栏目,便于在教学中学生争辩、师生互动,以达到在议中明理,在辨中懂事的目的。
④自成序列,构成整体。教材从最接近学生切身实际的言行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然后提升到道德、法纪教育,最后拓展至职业能力与创业精神教育。按照学生从入学到临近毕业的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安排各册教材的内容,编排自成序列。同时三册教材供课堂教学使用,《缤纷课堂》为活动课教材,而《毕业生风采》则作为补充课外读物,从而构成较完整的教材系列。
2.德育校本教材的良好评价。
①学生的评价。我们先后对1754位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听取他们对德育校本教材的评价,他们认为“很好”、“较好”的评价意见竟高达90.97%的比例。我们曾先后召集107名学生代表举行座谈,同时进行无记名书面问卷调查,100%的学生高度评价,“很好”、“非常好”、“好”、“满意”、“很不错”、“不错”、“较好”则是他们的一致评语。
②学生家长的评价。据我们对收回的1662份学生家长书面问卷调查表的统计,评价“很好”的占47.4%,“较好”的占34.42%,评价“一般”的仅占8.12%。
下表是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教材后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的统计。
广大家长在回答问卷调查“你认为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哪些内容对孩子影响较好?”这一问题时,一致肯定教材的教育作用。
“整本书都比较好,对这样年龄段的孩子们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该书对孩子在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遵守法纪和职业能力教育是一个很好引导,能提高孩子的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③教师的评价。透过教师的一份份教学心得、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教材的由衷称赞。
信息与工程部的徐教师说:“在教授《礼仪与心理》中的礼仪部分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微笑着站在教室门口,会使孩子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学习好的孩子会更加充满自信,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会受到鼓励……所以,我觉得在平时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教学《道德与法纪》后,我深刻感受到它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束缚,这本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大量翔实的案例来讲透法律法规……所选案例不是东拼西凑的故事,而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事例,并且绝大部分是取材于发生在学校的真人真事,极具说服力和警示性。”信息与工程部的陆教师说。
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探索授课模式,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呈现一派缤彩纷呈的局面,广大执教者充分利用这一无拘无束的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才华。
还有些教师在不断尝试各种新颖的授课形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质疑、辩论,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小品;带领学生到实地参观、考察、采访;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读报、搜集资料,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动手操作等。
有的教师则主动利用“问题情景”来教育学生,毕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是比所呈现的问题要丰富复杂得多。强调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中职开展拓展型课程的基本目标。
许多教师特别重视课外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以突出课程的“学生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这些新颖的授课形式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教育效果,不拘一格育人才。
适应学生习得兴趣,矫正行为习惯,创新德育成效
德育校本教材功效谁人评说?学生良好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检验其成效的最好标尺。
亲身实践德育校本课程的老师普遍反映: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言行举止渐移默化地改变着:行为、举止规范了,言谈、礼仪文明了,打架、斗殴减少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就业、创业观念扎实了。审美情趣得到了改观,穿奇装异服的少了;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的多了;上楼下楼也能主动让老师先走;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迟到现象减少了,主动喊“报告”的增多了;通过课程的学习,部分原先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得到了疏导,逐步由内向封闭转变为活泼开朗;一部分原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教材中很多优秀职校毕业生的事例,让二三年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认识到在校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性,开始正视自己所学专业,并且对就业创业充满期待。
遵循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提升,创新德育科研
我们遵循“边开发、边研究,边构建,边实验”的原则,努力提升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价值。同时在校本教材开发之初积极申报成国家级课题,进行德育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以各阶段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推进课程的持续深化。
①课程的教材研究成果。我们于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先后编写了教材5本,初步构建起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体系。这套教材陆续面世以后,立即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德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②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以该课程为媒介的研究也出了系列成果。德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论文《“校本”开发重创意 教育实践出成效》于2007年获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三届创意论坛三等奖。德育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实践论文《情注学生爱满校园》获中国科学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科所726项目研会2007年成果评审一等奖。德育校本课程实践总结论文《造烛求明读书求理》被选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第四届创意论坛交流论文。以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实践为题材的江苏省职教学会立项课题《职校学生生活德育策略和途径的研究》已圆满结题。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历时两年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两学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该课题实用性强,确实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阶段性的结题并不是我们开发与研究工作的结束,恰恰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巩固现有的成果,推进课程建设的深入化、持久化、系统化,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的研究课题。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两学年来先后190多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独立自主开发和研究的中职德育校本课程取得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增强学生道德法纪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预期效果。近200名编写者、执教者经过自己创造性的艰辛劳动,取得了丰硕的编写经验和教学经验,收获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紧扣中职德育目标,精心编撰教材,创新德育资源
编辑了三册富有校本气息的德育主体教材,即《礼仪与心理》《道德与法纪》和《能力与创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根据教材进一步拓展课程德育功效的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理论内化行为的客观规律,后续开发了《缤纷课堂》《毕业生风采》两本教材,形成了一整套较具系列性的、完整的德育校本教材,为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1.德育校本教材的亮点特色。
①贴近实际,源于生活。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尽减说教色彩。教材尽力贴近学校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选用大量的古今典型和案例和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将抽象的德育理念寓含于现实案例之中力求通俗易懂,轻概念阐述,重事理辨析。
②图文并茂,事例鲜活。教材大量采用眼下时新的动漫、卡通画作品做题头或插图,既活跃了版面,又适合学生的审美趣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实践性强,参与面广。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各个章节设置了“擂台比赛”、“谈一谈”、“议一议”、“辨一辨”等栏目,便于在教学中学生争辩、师生互动,以达到在议中明理,在辨中懂事的目的。
④自成序列,构成整体。教材从最接近学生切身实际的言行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然后提升到道德、法纪教育,最后拓展至职业能力与创业精神教育。按照学生从入学到临近毕业的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安排各册教材的内容,编排自成序列。同时三册教材供课堂教学使用,《缤纷课堂》为活动课教材,而《毕业生风采》则作为补充课外读物,从而构成较完整的教材系列。
2.德育校本教材的良好评价。
①学生的评价。我们先后对1754位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听取他们对德育校本教材的评价,他们认为“很好”、“较好”的评价意见竟高达90.97%的比例。我们曾先后召集107名学生代表举行座谈,同时进行无记名书面问卷调查,100%的学生高度评价,“很好”、“非常好”、“好”、“满意”、“很不错”、“不错”、“较好”则是他们的一致评语。
②学生家长的评价。据我们对收回的1662份学生家长书面问卷调查表的统计,评价“很好”的占47.4%,“较好”的占34.42%,评价“一般”的仅占8.12%。
下表是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教材后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的统计。
广大家长在回答问卷调查“你认为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哪些内容对孩子影响较好?”这一问题时,一致肯定教材的教育作用。
“整本书都比较好,对这样年龄段的孩子们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该书对孩子在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遵守法纪和职业能力教育是一个很好引导,能提高孩子的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③教师的评价。透过教师的一份份教学心得、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教材的由衷称赞。
信息与工程部的徐教师说:“在教授《礼仪与心理》中的礼仪部分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微笑着站在教室门口,会使孩子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学习好的孩子会更加充满自信,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会受到鼓励……所以,我觉得在平时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教学《道德与法纪》后,我深刻感受到它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束缚,这本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大量翔实的案例来讲透法律法规……所选案例不是东拼西凑的故事,而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事例,并且绝大部分是取材于发生在学校的真人真事,极具说服力和警示性。”信息与工程部的陆教师说。
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探索授课模式,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呈现一派缤彩纷呈的局面,广大执教者充分利用这一无拘无束的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才华。
还有些教师在不断尝试各种新颖的授课形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质疑、辩论,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小品;带领学生到实地参观、考察、采访;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读报、搜集资料,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动手操作等。
有的教师则主动利用“问题情景”来教育学生,毕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是比所呈现的问题要丰富复杂得多。强调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中职开展拓展型课程的基本目标。
许多教师特别重视课外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以突出课程的“学生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这些新颖的授课形式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教育效果,不拘一格育人才。
适应学生习得兴趣,矫正行为习惯,创新德育成效
德育校本教材功效谁人评说?学生良好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检验其成效的最好标尺。
亲身实践德育校本课程的老师普遍反映: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言行举止渐移默化地改变着:行为、举止规范了,言谈、礼仪文明了,打架、斗殴减少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就业、创业观念扎实了。审美情趣得到了改观,穿奇装异服的少了;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的多了;上楼下楼也能主动让老师先走;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迟到现象减少了,主动喊“报告”的增多了;通过课程的学习,部分原先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得到了疏导,逐步由内向封闭转变为活泼开朗;一部分原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教材中很多优秀职校毕业生的事例,让二三年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认识到在校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性,开始正视自己所学专业,并且对就业创业充满期待。
遵循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提升,创新德育科研
我们遵循“边开发、边研究,边构建,边实验”的原则,努力提升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价值。同时在校本教材开发之初积极申报成国家级课题,进行德育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以各阶段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推进课程的持续深化。
①课程的教材研究成果。我们于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先后编写了教材5本,初步构建起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体系。这套教材陆续面世以后,立即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德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②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以该课程为媒介的研究也出了系列成果。德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论文《“校本”开发重创意 教育实践出成效》于2007年获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三届创意论坛三等奖。德育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实践论文《情注学生爱满校园》获中国科学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科所726项目研会2007年成果评审一等奖。德育校本课程实践总结论文《造烛求明读书求理》被选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第四届创意论坛交流论文。以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实践为题材的江苏省职教学会立项课题《职校学生生活德育策略和途径的研究》已圆满结题。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历时两年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两学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该课题实用性强,确实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阶段性的结题并不是我们开发与研究工作的结束,恰恰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巩固现有的成果,推进课程建设的深入化、持久化、系统化,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