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校园一卡通”的组成、建设经验以及系统安全。“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的实现,必将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管理现代化
一、“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概述
“校园一卡通”是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集身份识别、校务管理以及各项校园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系统。“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1]。“校园一卡通”系统结合电子技术、非接触IC卡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替代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食堂餐券和现金交易,实现了证件、考勤、门禁、餐饮消费等的电子化和智能化,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2]。
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建成网上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由管理人员按一定规范、标准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并组织发布,而用户通过建成的交流平台可便捷地搜寻所需信息。通过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完善,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3]。
二、高等院校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1.确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1)设立“校园一卡通”建设领导小组。“校园一卡通”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并涉及到资金的管理与安全,所以“校园一卡通”通常是由校长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同时,必须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共同完成其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此会纳入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如图书馆、后勤处等)。当前,围绕数字化校园展开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展开,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常还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设在网管中心、财务处、后勤集团或其他部门。(2)设立“校园卡管理中心”。通常在财务处设“校园卡管理中心”,为科级机构,负责“校园一卡通”日常运行与管理。中心内可设主任、财务、出纳、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
2.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设计必要的管理表格,应涉及建设、管理、运行中的各个方面,严格内部控制,细化业务分工与授权审批,做到处理中有痕迹、事后可稽查。使工作的进展更规范化、制度化,也更方便广大师生的使用。
3.数字化校园与“校园一卡通”齐头并进
特别是“211”、“985”重点建设的高校,多年的实践工作更是如此。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系统建设正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实现了校园信息的高度共享、统一,并实现单点登录,即用一个同身份信息、同一个密码、同一个界面完成登录。
4.加强宣传推广
在每个单项系统开通使用前,应尽量完备相关使用方法,使师生、工作人员知道如何正常的使用,并通过校园网络、触摸屏、综合查询网站等将通知事项及时向广大师生发布。有条件地可在“校园一卡通”全部建成后印制《校园一卡通使用手册》。有些高校进一步将“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情况、操作方法制成了多媒体格式的文件放在校园网上,起到了更好的宣传作用,也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设立统一的宣传标识,如统一报修电话、温馨提示等。
5.加强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使具体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使维护人员具备一定的网络、“校园一卡通”维护的经验和技术,使管理者更熟悉“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与管理情况,从而发挥更好效益,为学校发展更好服务。
6.确立正确的建设思路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宜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逐步取得建设成果。往往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会涌现新的需求,但这也促使“校园一卡通”能够不断完善。实践证明,许多高校的“校园一卡通”建设均是学校与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
7.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从招生录取库中直接使用新生的照片,从而缩短了校园卡制作周期,也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每年暑假招生后,将招生数据库中的新生照片可直接印制在“校园卡”上,通常90%以上的照片可直接使用,对少量尺寸、规格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可单独处理或重照。这样的举措取代了“临时卡”,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达到了校园卡的要求。在毕业生离校销号处理方面,学校应认真组织调研“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的接口,规范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流程,条件成熟可做到网上办理离校手续。
三、我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校园一卡通”于2001年建成,于2006年8月进行了升级。“校园一卡通”覆盖三个教学办公区域,采用“银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校园卡采用逻辑加密的非接触式加密IC卡,现有发卡量已达22000余张。目前已完成七大子系统的建设,在后勤服务(食堂就餐、洗浴)、超市购物、图书借阅、门禁通道管理、上机上网管理、触摸屏综合信息查询、银行圈存等应用领域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完成综合前置系统、身份前置系统、卡务管理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校园一卡通”成为校园网络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我校于2004年正式起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目前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学团工作、招生与就业、校友会、公寓管理等系统已陆续交付使用, 并建成公共信息发布平台系统。两个系统之间信息相互关联、统一,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展、功能的逐步完善,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给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益处。
四、建设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合理配置,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些学校建设有一卡通专用网络(通常是把光纤的两芯作为一卡通专用数据通道),但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却需单独设置,这样无疑会增加建设成本。采用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的方式目前是一种技术主流,同时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在实际建设中还可将MAC端口地址与IP地址绑定,这样通过网络互联、网络边界和网络内部的合理配置确保网络连接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使“一卡通”系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4]。
第二,必须做好系统安全平台与数据的备份。保障供电安全。实际建设中我校供电电源采用了双回路供电方式,当一路电源出现意外断电时,将实时、自动切换至另一线路继续供电;即使两路电源均出现故障,大功率的UPS电源仍可继续长延时供电。通过先进的冗余设计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服务器采用了双机热备方式,同时采用了高容量磁盘阵列、磁带机;每半小时对系统数据自动完成备份,同时可实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备份。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校园一卡通系统与ILAS系统的整合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6:32-34..
[2]席琳琳.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5,5:121.
[3]姜真杰,方陆明,吴达胜.数字校园理念与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2:26-28.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管理现代化
一、“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概述
“校园一卡通”是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集身份识别、校务管理以及各项校园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系统。“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1]。“校园一卡通”系统结合电子技术、非接触IC卡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替代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食堂餐券和现金交易,实现了证件、考勤、门禁、餐饮消费等的电子化和智能化,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2]。
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建成网上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由管理人员按一定规范、标准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并组织发布,而用户通过建成的交流平台可便捷地搜寻所需信息。通过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完善,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3]。
二、高等院校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1.确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1)设立“校园一卡通”建设领导小组。“校园一卡通”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并涉及到资金的管理与安全,所以“校园一卡通”通常是由校长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同时,必须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共同完成其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此会纳入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如图书馆、后勤处等)。当前,围绕数字化校园展开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展开,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常还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设在网管中心、财务处、后勤集团或其他部门。(2)设立“校园卡管理中心”。通常在财务处设“校园卡管理中心”,为科级机构,负责“校园一卡通”日常运行与管理。中心内可设主任、财务、出纳、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
2.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设计必要的管理表格,应涉及建设、管理、运行中的各个方面,严格内部控制,细化业务分工与授权审批,做到处理中有痕迹、事后可稽查。使工作的进展更规范化、制度化,也更方便广大师生的使用。
3.数字化校园与“校园一卡通”齐头并进
特别是“211”、“985”重点建设的高校,多年的实践工作更是如此。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系统建设正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实现了校园信息的高度共享、统一,并实现单点登录,即用一个同身份信息、同一个密码、同一个界面完成登录。
4.加强宣传推广
在每个单项系统开通使用前,应尽量完备相关使用方法,使师生、工作人员知道如何正常的使用,并通过校园网络、触摸屏、综合查询网站等将通知事项及时向广大师生发布。有条件地可在“校园一卡通”全部建成后印制《校园一卡通使用手册》。有些高校进一步将“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情况、操作方法制成了多媒体格式的文件放在校园网上,起到了更好的宣传作用,也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设立统一的宣传标识,如统一报修电话、温馨提示等。
5.加强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使具体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使维护人员具备一定的网络、“校园一卡通”维护的经验和技术,使管理者更熟悉“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与管理情况,从而发挥更好效益,为学校发展更好服务。
6.确立正确的建设思路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宜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逐步取得建设成果。往往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会涌现新的需求,但这也促使“校园一卡通”能够不断完善。实践证明,许多高校的“校园一卡通”建设均是学校与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
7.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从招生录取库中直接使用新生的照片,从而缩短了校园卡制作周期,也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每年暑假招生后,将招生数据库中的新生照片可直接印制在“校园卡”上,通常90%以上的照片可直接使用,对少量尺寸、规格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可单独处理或重照。这样的举措取代了“临时卡”,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达到了校园卡的要求。在毕业生离校销号处理方面,学校应认真组织调研“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的接口,规范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流程,条件成熟可做到网上办理离校手续。
三、我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校园一卡通”于2001年建成,于2006年8月进行了升级。“校园一卡通”覆盖三个教学办公区域,采用“银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校园卡采用逻辑加密的非接触式加密IC卡,现有发卡量已达22000余张。目前已完成七大子系统的建设,在后勤服务(食堂就餐、洗浴)、超市购物、图书借阅、门禁通道管理、上机上网管理、触摸屏综合信息查询、银行圈存等应用领域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完成综合前置系统、身份前置系统、卡务管理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校园一卡通”成为校园网络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我校于2004年正式起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目前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学团工作、招生与就业、校友会、公寓管理等系统已陆续交付使用, 并建成公共信息发布平台系统。两个系统之间信息相互关联、统一,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展、功能的逐步完善,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给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益处。
四、建设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合理配置,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些学校建设有一卡通专用网络(通常是把光纤的两芯作为一卡通专用数据通道),但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却需单独设置,这样无疑会增加建设成本。采用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的方式目前是一种技术主流,同时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在实际建设中还可将MAC端口地址与IP地址绑定,这样通过网络互联、网络边界和网络内部的合理配置确保网络连接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使“一卡通”系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4]。
第二,必须做好系统安全平台与数据的备份。保障供电安全。实际建设中我校供电电源采用了双回路供电方式,当一路电源出现意外断电时,将实时、自动切换至另一线路继续供电;即使两路电源均出现故障,大功率的UPS电源仍可继续长延时供电。通过先进的冗余设计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服务器采用了双机热备方式,同时采用了高容量磁盘阵列、磁带机;每半小时对系统数据自动完成备份,同时可实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备份。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校园一卡通系统与ILAS系统的整合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6:32-34..
[2]席琳琳.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5,5:121.
[3]姜真杰,方陆明,吴达胜.数字校园理念与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