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设计低效或无效作业的现状,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实施经验,着重阐述如何加强研究,精心设计有效作业,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
【关键词】适当层次趣味有效性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课改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形式比较单一,同一内容、同一题型的作业,课内、课外反复做,学生不胜其烦,停留在抄、背、练的机械操作式;忽视个体差异,全班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不是优秀生吃不饱,就是学困生吃不了……作业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笔者之见,必须精心设计语文作业,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对教学质量评估“分数唯上”的现实,部分家长和教师观念出现偏差。部分家长过分望子成龙,把自己在打拼的压力转嫁到下一代身上了,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造成恶性循环,老师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怎样布置有效的作业;部分老师能力不够或偷懒,本来就应该在45分钟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没解决,通过一大堆作业来补充;部分老师的课乏味,一旦学生上课听不进,只好以作业充实课堂。为了督促学生记忆,强化学生技能,提高应试本领,这些老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连续、大量、纯粹的专项训练,且大多是机械性的练习。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学生成了题海战术的牺牲品,对学习索然无味。
观念支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存在上述问题,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对语文作业及其作用认识不足,疏于对作业精心设计。本人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既可以反馈学情,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形成解题技巧,还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更充分的实践,更广泛的交流,从而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对作业必须潜心研究,精心设计。
三、精心设计有效作业的策略
(一)精选作业,体现“适当”
所谓的“适当”指的是教师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作业过多过难,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养成馬虎的习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起不到巩固的作用,还可能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目前布置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以往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只会增长学生的厌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投机取巧。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与作业化敌为友,适当留些作业。所以本人在布置作业时不作统一要求,如学完新课时,我要求学生当天完成的字词或课文必须掌握,对于生字词不统一规定抄写多少遍,而让学生自己选出觉得掌握不熟练的词语进行抄写巩固,直至记住为止,如果全会的则可以免去这些作业。当然,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这样,大家都看到会的同不这享受优待及带来种种好处,便都能自觉地、认真地学习了。如此,学生既减轻了作业量,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二)面对差异,分层设计
作为老师,布置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是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教师可以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寻找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学有所为。 譬如学习完《桂林山水》,我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
一星级:抄写文中词语,摘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工作。
二星级:完成阅读训练,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仿写句子。
三星级: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写一处你熟悉的山或水。
当然,对选做的提高题,也应该鼓励和倡导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学生间相互研讨,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三)关注兴趣,发展个性
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习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事物怀好强烈的新奇感。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具有趣味性,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富有生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快乐以及增长才干,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诗后,我布置学生为这分角色演一演,想当诗人的学生还可以来一次现场写诗,体验体验当诗人的感觉。
(四)面向生活,注重实践
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学习观,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教师在设计文本作业的同时,也要通过其它多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在平时教学中,本人紧密结合学习材料,设置“听一听、做一做、编一编、演一演、说一说、查一查”等不同形式活动,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向家人、朋友、同学讲述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新鲜事,对生活中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
行讨论、辩论、名著推介和读书汇报会。如,教完《可贵的沉默》后,布置学生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另外,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等等。这样的作业,把课内与课外紧紧联系起来,让语文回归生活,有效地利用了课外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会积累,坚持练笔
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我一直深信读有益的课外书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我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有时让孩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等。这类作业充实了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师若是有心,学生必定受益。设置作业是一种创新。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师,应勇于突破传统的训练形式,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有效作业,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适当层次趣味有效性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课改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形式比较单一,同一内容、同一题型的作业,课内、课外反复做,学生不胜其烦,停留在抄、背、练的机械操作式;忽视个体差异,全班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不是优秀生吃不饱,就是学困生吃不了……作业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笔者之见,必须精心设计语文作业,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对教学质量评估“分数唯上”的现实,部分家长和教师观念出现偏差。部分家长过分望子成龙,把自己在打拼的压力转嫁到下一代身上了,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造成恶性循环,老师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怎样布置有效的作业;部分老师能力不够或偷懒,本来就应该在45分钟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没解决,通过一大堆作业来补充;部分老师的课乏味,一旦学生上课听不进,只好以作业充实课堂。为了督促学生记忆,强化学生技能,提高应试本领,这些老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连续、大量、纯粹的专项训练,且大多是机械性的练习。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学生成了题海战术的牺牲品,对学习索然无味。
观念支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存在上述问题,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对语文作业及其作用认识不足,疏于对作业精心设计。本人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既可以反馈学情,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形成解题技巧,还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更充分的实践,更广泛的交流,从而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对作业必须潜心研究,精心设计。
三、精心设计有效作业的策略
(一)精选作业,体现“适当”
所谓的“适当”指的是教师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作业过多过难,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养成馬虎的习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起不到巩固的作用,还可能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目前布置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以往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只会增长学生的厌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投机取巧。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与作业化敌为友,适当留些作业。所以本人在布置作业时不作统一要求,如学完新课时,我要求学生当天完成的字词或课文必须掌握,对于生字词不统一规定抄写多少遍,而让学生自己选出觉得掌握不熟练的词语进行抄写巩固,直至记住为止,如果全会的则可以免去这些作业。当然,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这样,大家都看到会的同不这享受优待及带来种种好处,便都能自觉地、认真地学习了。如此,学生既减轻了作业量,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二)面对差异,分层设计
作为老师,布置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是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教师可以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寻找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学有所为。 譬如学习完《桂林山水》,我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
一星级:抄写文中词语,摘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工作。
二星级:完成阅读训练,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仿写句子。
三星级: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写一处你熟悉的山或水。
当然,对选做的提高题,也应该鼓励和倡导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学生间相互研讨,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三)关注兴趣,发展个性
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习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事物怀好强烈的新奇感。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具有趣味性,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富有生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快乐以及增长才干,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诗后,我布置学生为这分角色演一演,想当诗人的学生还可以来一次现场写诗,体验体验当诗人的感觉。
(四)面向生活,注重实践
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学习观,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教师在设计文本作业的同时,也要通过其它多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在平时教学中,本人紧密结合学习材料,设置“听一听、做一做、编一编、演一演、说一说、查一查”等不同形式活动,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向家人、朋友、同学讲述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新鲜事,对生活中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
行讨论、辩论、名著推介和读书汇报会。如,教完《可贵的沉默》后,布置学生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另外,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等等。这样的作业,把课内与课外紧紧联系起来,让语文回归生活,有效地利用了课外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会积累,坚持练笔
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我一直深信读有益的课外书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我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有时让孩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等。这类作业充实了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师若是有心,学生必定受益。设置作业是一种创新。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师,应勇于突破传统的训练形式,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有效作业,提高语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