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预习,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极大的锻炼。学贵有疑,只有通过预习,学生们带着疑问走入课堂,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预习;兴趣;方法;引导
一、语文预习意义的再认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语文预习兴趣的激发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对于学习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贪玩,也不懂预习的重要性和具体要如何预习。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做游戏;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兴趣是预习的根本动力来源。尊重个体差异,调动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基础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例如我在设计一年级本班的语文预习卡上,就把题目分成了三类,一、二类题是基础题,所有孩子都要完成,这样确保所有的孩子都“吃得饱”。其中的第三类就是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完成,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饿不着”。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检查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夸奖、表扬是每个孩子每一天来到学校对希望得到的收获。学生进行预习后如果能够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愈来愈提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
在检查中,对认真预习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常常与学生交流孩子们在预习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使他们从谈话中学习到更加策略性的预习方法,对症下药,就能体会到预习的成功,并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所有孩子的兴趣都能激发起来了。
三、语文预习的引导
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还略有困难,要让他们完全自己预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孩子们明确预习要求、提供预习方法、细化预习内容就势在必行。我们将本年级的预习方法成文,明确预习要求、提供预习方法;同时制作出预习卡将预习内容细化。比如说对生字的預习,我们明确了预习时要写出生字的笔顺、音节、组词等等。同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出现被一个问题卡住的情况,具体说明遇到不会的地方打上问号,问父母、同学和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要喂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困难生主要是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文设计不同的预习内容。不同课文之间存在差别。把握好本课重点所在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的首要任务。因此,合理设计预习要求和内容是有效引导的第一步,否则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陷入迷茫和惰性之中。其次,教师设计的预习问题应当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被“吊着胃口”,这样,孩子们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预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具体说来,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预习语文主要是下面两点。
第一,朗读。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然后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欢的句子,或者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等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问题、知识点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让孩子们自行发现语文预习的个性和趣味性,老师也会从孩子们的发现中领悟到自己忽略的一些东西。
第二,查、问。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对于生字要数笔画、说偏旁、结构,书空或者抄写一遍。还要用各种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包括:象形、会意,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等方法。最后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需要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等。
四、小结
古人曾说过,学贵有疑,只有带着疑问走进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才是学生们渴望的课堂。反思自己一个学期的实践,在预习卡的设计中更多的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批改预习作业时,更加重在引导,多给出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充满关怀的话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从老师“要求我预习”逐渐转变为“我想挑战”、“我要预习”。总而言之,掌握一个正确有效的预习方式,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更多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2]邢艳飞.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
关键词:语文预习;兴趣;方法;引导
一、语文预习意义的再认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语文预习兴趣的激发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对于学习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贪玩,也不懂预习的重要性和具体要如何预习。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做游戏;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兴趣是预习的根本动力来源。尊重个体差异,调动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基础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例如我在设计一年级本班的语文预习卡上,就把题目分成了三类,一、二类题是基础题,所有孩子都要完成,这样确保所有的孩子都“吃得饱”。其中的第三类就是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完成,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饿不着”。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检查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夸奖、表扬是每个孩子每一天来到学校对希望得到的收获。学生进行预习后如果能够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愈来愈提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
在检查中,对认真预习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常常与学生交流孩子们在预习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使他们从谈话中学习到更加策略性的预习方法,对症下药,就能体会到预习的成功,并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所有孩子的兴趣都能激发起来了。
三、语文预习的引导
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还略有困难,要让他们完全自己预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孩子们明确预习要求、提供预习方法、细化预习内容就势在必行。我们将本年级的预习方法成文,明确预习要求、提供预习方法;同时制作出预习卡将预习内容细化。比如说对生字的預习,我们明确了预习时要写出生字的笔顺、音节、组词等等。同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出现被一个问题卡住的情况,具体说明遇到不会的地方打上问号,问父母、同学和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要喂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困难生主要是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文设计不同的预习内容。不同课文之间存在差别。把握好本课重点所在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的首要任务。因此,合理设计预习要求和内容是有效引导的第一步,否则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陷入迷茫和惰性之中。其次,教师设计的预习问题应当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被“吊着胃口”,这样,孩子们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预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具体说来,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预习语文主要是下面两点。
第一,朗读。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然后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欢的句子,或者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等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问题、知识点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让孩子们自行发现语文预习的个性和趣味性,老师也会从孩子们的发现中领悟到自己忽略的一些东西。
第二,查、问。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对于生字要数笔画、说偏旁、结构,书空或者抄写一遍。还要用各种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包括:象形、会意,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等方法。最后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需要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等。
四、小结
古人曾说过,学贵有疑,只有带着疑问走进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才是学生们渴望的课堂。反思自己一个学期的实践,在预习卡的设计中更多的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批改预习作业时,更加重在引导,多给出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充满关怀的话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从老师“要求我预习”逐渐转变为“我想挑战”、“我要预习”。总而言之,掌握一个正确有效的预习方式,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更多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2]邢艳飞.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