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儿童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针对幼师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鉴赏作品时,应引导他们品味作品的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在其审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促进文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提升
在幼儿的文学活动中,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选择和欣赏作品有很大局限。幼儿教师当之无愧的成了幼儿文学最重要的传播者,并掌控着整个文学欣赏的过程,其文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一名能胜任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师,在文学知识的掌握层而,应该具有广阔的儿童文学阅读视野,并善于在阅读中主动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在文学知识的分析运用层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和必要的改编、创作能力;在语言教学技能的层面,应该具有儿童文学朗读、讲述、表演、指导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幼儿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能胜任“点灯”的责任。幼师班的儿童文学教学只有重视以上几个层面的协调培养和提高,才能为幼师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鼓励阅读经典,拓展题材范围,扩大幼师生的文学视野
经典的儿童文学凝聚着语言的音韵美、色彩美、意境美,其语言养分能大大提高幼师学生言语品位的高度、深度和美度。儿童文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经典阅读,并且要拓展阅读题材范围。不同风格的作品或质朴生动,或优美抒情,或诙谐风趣,使得儿童文学园地万紫千红。如诗歌短小凝练,散文优美抒情,童话和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等等。拓展题材应跨越国界,文学精品属于整个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语言,有着他们特殊的韵味,应广泛接受来自异域他乡的作品,让幼儿体验其独特魅力。拓展题材还须纵横古今,文学的瑰丽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一些老作品迄今仍散发着浓郁的美。
二、加强文学作品欣赏,重视审美品位的提升,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幼师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要避免幼师学生再现作品时审美品质的弱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幼儿文学的审美传达和审美接受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努力提高幼师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由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思维,强调感受、意会、体悟。作品必须慢慢地反复品味,才能沉浸在它的音韵及想象之中。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重视激发学生不断感受和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精炼生动的语句和强烈感人的意义,要引领学生在对比中体现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要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幼儿接受能力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通过有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讲述、解说、表演等再创作的能力。如朗读作品时,要有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要融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大方自然的体态语言,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结合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指导学生开展“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活动;结合儿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创意儿歌表演”活动,结合童话、儿童故事指导学生开展“讲故事”、“故事表演”活动;结合儿童戏剧指导学生开展“童话剧排演”活动等等。在以上活动中,我先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并要求学生把艺术融会贯通到表演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组织活动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封闭、个体向主动、丰富、开放、合作的方面转变。
三、激发想象,重视创新品质的历练,促进主动发展意识的养成。
儿童文学教学要重视幼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渗透,将培养创造型、发展型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把那些最有实用价值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最经济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人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在教学中我讲解完一篇作品后就鼓励学生独立创编或改编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排练表演,结合表演内容设计舞台服装、道具、化装,选择、编辑配乐等等。
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职业技能课,需经过课堂基础讲授、示范模拟、实践创作和课外拓展训练等教学程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常规教学外,我还根据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训练活动:举办儿歌创编和朗诵比赛、儿童故事讲述比赛、儿童剧创编表演比赛,小品表演赛、儿童节目主持人比赛等活动。多管齐下,保证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师生的业余精神生活,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抓住了“点”,又带动了“面”,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儿童文学的积极性;这些活动既独立成章又综合协调了学生创、编、导的能力,这将成为幼儿教师不断给予幼儿新鲜的刺激和引导、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
幼儿文学由于是面向0-6岁的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文学,有时会被人戏称为“小儿科”,就是学习这门课的幼师学生也会心存轻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实践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每一个儿童文学教学工作者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编写组.儿童文学(第2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陈晖.教师应培养自身儿童文学修养[N].文艺报,2005—11—22(02).
[3]郑轶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理念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4(11):15—19.
[4]侯穎.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关键词: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提升
在幼儿的文学活动中,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选择和欣赏作品有很大局限。幼儿教师当之无愧的成了幼儿文学最重要的传播者,并掌控着整个文学欣赏的过程,其文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一名能胜任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师,在文学知识的掌握层而,应该具有广阔的儿童文学阅读视野,并善于在阅读中主动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在文学知识的分析运用层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和必要的改编、创作能力;在语言教学技能的层面,应该具有儿童文学朗读、讲述、表演、指导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幼儿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能胜任“点灯”的责任。幼师班的儿童文学教学只有重视以上几个层面的协调培养和提高,才能为幼师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鼓励阅读经典,拓展题材范围,扩大幼师生的文学视野
经典的儿童文学凝聚着语言的音韵美、色彩美、意境美,其语言养分能大大提高幼师学生言语品位的高度、深度和美度。儿童文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经典阅读,并且要拓展阅读题材范围。不同风格的作品或质朴生动,或优美抒情,或诙谐风趣,使得儿童文学园地万紫千红。如诗歌短小凝练,散文优美抒情,童话和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等等。拓展题材应跨越国界,文学精品属于整个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语言,有着他们特殊的韵味,应广泛接受来自异域他乡的作品,让幼儿体验其独特魅力。拓展题材还须纵横古今,文学的瑰丽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一些老作品迄今仍散发着浓郁的美。
二、加强文学作品欣赏,重视审美品位的提升,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幼师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要避免幼师学生再现作品时审美品质的弱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幼儿文学的审美传达和审美接受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努力提高幼师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由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思维,强调感受、意会、体悟。作品必须慢慢地反复品味,才能沉浸在它的音韵及想象之中。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重视激发学生不断感受和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精炼生动的语句和强烈感人的意义,要引领学生在对比中体现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要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幼儿接受能力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通过有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讲述、解说、表演等再创作的能力。如朗读作品时,要有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要融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大方自然的体态语言,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结合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指导学生开展“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活动;结合儿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创意儿歌表演”活动,结合童话、儿童故事指导学生开展“讲故事”、“故事表演”活动;结合儿童戏剧指导学生开展“童话剧排演”活动等等。在以上活动中,我先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并要求学生把艺术融会贯通到表演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组织活动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封闭、个体向主动、丰富、开放、合作的方面转变。
三、激发想象,重视创新品质的历练,促进主动发展意识的养成。
儿童文学教学要重视幼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渗透,将培养创造型、发展型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把那些最有实用价值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最经济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人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在教学中我讲解完一篇作品后就鼓励学生独立创编或改编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排练表演,结合表演内容设计舞台服装、道具、化装,选择、编辑配乐等等。
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职业技能课,需经过课堂基础讲授、示范模拟、实践创作和课外拓展训练等教学程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常规教学外,我还根据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训练活动:举办儿歌创编和朗诵比赛、儿童故事讲述比赛、儿童剧创编表演比赛,小品表演赛、儿童节目主持人比赛等活动。多管齐下,保证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师生的业余精神生活,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抓住了“点”,又带动了“面”,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儿童文学的积极性;这些活动既独立成章又综合协调了学生创、编、导的能力,这将成为幼儿教师不断给予幼儿新鲜的刺激和引导、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
幼儿文学由于是面向0-6岁的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文学,有时会被人戏称为“小儿科”,就是学习这门课的幼师学生也会心存轻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实践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每一个儿童文学教学工作者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编写组.儿童文学(第2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陈晖.教师应培养自身儿童文学修养[N].文艺报,2005—11—22(02).
[3]郑轶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理念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4(11):15—19.
[4]侯穎.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