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八个春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加强“一读”,突出“两寫”,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
1、量要足。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
2、面要宽。教师多用轻声自读,恰当安排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适当安排全班选读,让每个学生都把书读熟,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训练。
3、目的要清。每一次诵读要完成什么任务,该达到什么标准,师生都要清楚明白。
4、形式要多。以朗读训练为主,同时也训练默读能力。朗读训练以轻声自读为主,也有指名读、分角色读、适当的齐读等。
5、效果要好。“训练每一个学生对学过的每一篇课文都能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句句流畅,甚至熟读成诵,”这是我对学生“读书效果”的要求标准,这即是学生的努力方向,又是我的教学目的。
二、突出“两写”,培养书写能力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描仿入体,文字贯通”,一是要把字写对写好,提高“书”的能力;二是要把文章写通顺,提高“写”的能力,突出抓好这“两写”。
1、要把字写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提高,把汉字写对写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是他们在校学习和今后生活、工作必备的一种技能。我的做法是:
(1)狠抓“六训”,训中求质。上好写字课,每堂至少写20分钟。训写姿,训默字,训写对,训写好,训写速,训写趣。严格要求,扎实训练,训中求质量。
(2)坚持晨练,练中求质。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时间练写字,先是仿影,再练临摹,人人苦练,写对写好。
(3)开展竞赛,趣中求质。班内办手抄报,激励学生苦练写字基本功。
2、要把文写通。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少,也取决于教师作文指导是否得力,做法是:
(1)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他们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做读写对应训练:学解题练审题,学归纳主要内容练选材,学归纳中心思想练立意,学划分段落练构思,学概括段意练编写作文提纲,学详写略写练主次分明,学品词析句,练遣词造句,学写作技巧练表现手法运用等。
(2)多写多练,不断提高。他们鼓励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往报刊上投稿,多写多练,写练中提高。
(3)改进批改,自能做文。针对班型过大和教改的实际,我每次作文面批十分之一,其余为我指导学生互批自改。即同桌互批,按老师的要求逐项检查、审批: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是否妥当,标点有无错误等,指出错误和不足,交本人自改。最后由老师复查订正。
三、坚持“两背”,丰富语言材料
背诵能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并能迁移运用。要求学生坚持“两背”。
1、课内练背。课后题有背诵要求的,一定要在课堂上练习人人会背;没有背诵要求的,选重点句段练背。要求学生为学生日后的运用积累语言材料。
2、课外练背。为此,每个学生每学期背会课本之外的一首古诗、一则格言、一篇古文或现代散文。
我尝试的“一二三”语文教学模式,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课文的范例作用,走出了一条以读为本,读写背结合,积累内化语言,促进迁移运用的语文教改之路,落实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语文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求,落实了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
1、量要足。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
2、面要宽。教师多用轻声自读,恰当安排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适当安排全班选读,让每个学生都把书读熟,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训练。
3、目的要清。每一次诵读要完成什么任务,该达到什么标准,师生都要清楚明白。
4、形式要多。以朗读训练为主,同时也训练默读能力。朗读训练以轻声自读为主,也有指名读、分角色读、适当的齐读等。
5、效果要好。“训练每一个学生对学过的每一篇课文都能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句句流畅,甚至熟读成诵,”这是我对学生“读书效果”的要求标准,这即是学生的努力方向,又是我的教学目的。
二、突出“两写”,培养书写能力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描仿入体,文字贯通”,一是要把字写对写好,提高“书”的能力;二是要把文章写通顺,提高“写”的能力,突出抓好这“两写”。
1、要把字写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提高,把汉字写对写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是他们在校学习和今后生活、工作必备的一种技能。我的做法是:
(1)狠抓“六训”,训中求质。上好写字课,每堂至少写20分钟。训写姿,训默字,训写对,训写好,训写速,训写趣。严格要求,扎实训练,训中求质量。
(2)坚持晨练,练中求质。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时间练写字,先是仿影,再练临摹,人人苦练,写对写好。
(3)开展竞赛,趣中求质。班内办手抄报,激励学生苦练写字基本功。
2、要把文写通。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少,也取决于教师作文指导是否得力,做法是:
(1)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他们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做读写对应训练:学解题练审题,学归纳主要内容练选材,学归纳中心思想练立意,学划分段落练构思,学概括段意练编写作文提纲,学详写略写练主次分明,学品词析句,练遣词造句,学写作技巧练表现手法运用等。
(2)多写多练,不断提高。他们鼓励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往报刊上投稿,多写多练,写练中提高。
(3)改进批改,自能做文。针对班型过大和教改的实际,我每次作文面批十分之一,其余为我指导学生互批自改。即同桌互批,按老师的要求逐项检查、审批: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是否妥当,标点有无错误等,指出错误和不足,交本人自改。最后由老师复查订正。
三、坚持“两背”,丰富语言材料
背诵能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并能迁移运用。要求学生坚持“两背”。
1、课内练背。课后题有背诵要求的,一定要在课堂上练习人人会背;没有背诵要求的,选重点句段练背。要求学生为学生日后的运用积累语言材料。
2、课外练背。为此,每个学生每学期背会课本之外的一首古诗、一则格言、一篇古文或现代散文。
我尝试的“一二三”语文教学模式,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课文的范例作用,走出了一条以读为本,读写背结合,积累内化语言,促进迁移运用的语文教改之路,落实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语文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求,落实了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