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的调查分析,提出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社会艺术活动及举办各类音乐会等方式,加大实践力度,加快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全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建设。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音乐专业 古琴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78-0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代文人雅士把“琴棋书画”列为修身养性、寻觅知音的必经之径,古人把古琴视为寄情抒怀之物,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了中国古典艺术与中国传统人文的价值观。“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汇集了中华民族历代文明精髓;凝聚了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德行风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诸多方面。在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中传承“古琴艺术”琴歌表演形式,表达演奏境界的“天籁之音、声外之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古琴艺术教学概述
古琴艺术泛指古琴的形制、琴谱(文字谱和减字谱)、古琴的音色、琴道与琴德、琴派与琴韵,以平置弹拨乐器独奏形式、琴歌形式、琴箫结合形式,呈现出“清微淡远”的意境音乐称之为狭义古琴艺术。由“琴器”“琴谱”“琴乐”“琴论”“琴德”等组合成多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由《琴诀》《溪山琴况》《琴赋》等论著形成古琴艺术的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由《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五知斋琴谱》等形成古琴弹奏的技法和琴谱;形成古琴音乐“大音希声”“仁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声出于和”“无声之乐”“感于物而动”“自然之和”等美学观点;反映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墨家学派、佛家学派的人文思想。
古琴艺术教学包括古琴结构,古琴定弦、音位及记谱法,古琴弹奏姿势,古琴演奏技如右手“挑”“抹”“剔”“勾”“打”“摘”“托”“劈”,左手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按弦指法,最基础的琴曲如《秋风词》《长相思》《酒狂》等。借助明朝冷仙《琴声十六法》《溪山琴况》,清代《古琴八则》,现代杨时百《琴学丛书》等古琴演奏论著来提高古琴艺术教与学。
二、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情况调查
为了解高职高专古琴艺术教学实施状况,我们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调研,调查基本内容有古琴艺术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类型、課程教材、课程内容,古琴艺术教学培养方案,古琴艺术教学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古琴艺术教学师资队伍匹配情况。
(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古琴艺术有初步认识。在“你喜欢古琴吗?”这一问题统计时,有65%的学生选择“喜欢”,3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你认为学习古琴带给你最大意义是什么?”有51%的学生选择“修学分”;有16%的学生选择“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5%的学生选择“启发对人生的思考”;有10%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18%的学生选择“帮助就业”。
(二)高职高专古琴艺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中开设古琴课程,音乐教育专业古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弹奏技巧、演奏一定数量初中级古琴名曲、养成科学规范的古琴演奏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具备舞台表演的能力。以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宗旨,掌握古琴基础启蒙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在需要的场合为听众演奏基础古琴名曲,能胜任各种文化场所、社会培训机构的古琴教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单位、中小学音乐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音乐表演专业古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弹奏技巧,演奏一定数量初中级古琴名曲,养成科学规范的古琴演奏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琴演奏者,同时也还可以胜任古琴的基础教学工作。以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宗旨,能在需要的场合为听众演奏基础古琴名曲,同时掌握古琴基础启蒙教学能力,能胜任各种文化场所、社会培训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单位、中小学音乐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
显而易见,以上两个专业设定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不系统。具体如下:
1.课程类型偏技术。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开设的课程包括古琴、古琴专修、器乐(古琴)方向、古琴斫制、非遗器乐组合,以上开设的课程围绕古琴弹奏的技法,课程偏重于技能技巧教学,而古琴演奏只强调技术,产生的只有声响,没有内容,缺乏情感表达。
2.课程内容单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音乐专业古琴课程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1),发现学习古琴曲的数量仅为11首,涉及古琴名曲的面较窄,乐曲内容类型不够全面,根据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培养定位分析,“古琴教师”以培养古琴师资为目的;“古琴演奏员”以培养古琴表演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两者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大量乐曲,接触不同风格及内容的乐曲。
(四)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通过查阅资料,对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相关古琴课程学时分配量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2),发现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等。较少学生以古琴演奏的形式参加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见表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环节。 (五)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师资匮乏。以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特色办学为核心,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良好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高职院校办学起点低,生源质量与本科院校及专业院校相比层次较低,而古琴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正处于探索阶段,课程任课教师匮乏,经调研高职院校的古琴师资只有一人,且为非古琴专业毕业,学缘结构较弱,古琴专任教师几乎主要配备在音乐艺术院校中。
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建设路径
(一)深刻理解“古琴艺术”内涵。从春秋时期的孔子、秦代伯牙弹琴子期知音、东汉时期蔡邕、曹魏时期嵇康、现代琴家龚一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以琴释怀、以琴传情。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具有欣赏价值,且古琴演奏涵盖了音乐美学理论、古琴演奏技术与艺术、古琴演奏審美境界。从孔子“中庸之美”、老子“大音希声”、嵇康《声无哀乐论》、徐上瀛《溪山琴况》等都是紧紧围绕古琴演奏去阐述音乐美学思想,集文学、艺术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
(二)准确定位高职高专古琴艺术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高专院校在古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音乐专业院校严格区分,并突出特色。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的古琴人才是为专业院校、专业团体、专门研究机构而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古琴人才是为古琴艺术培训、琴馆、风景区、养身会所、茶艺中心、国学堂、佛修中心、道教协会、瑜伽会所、书画室、中医诊疗、古琴社团等既能教又能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确定高职高专院校古琴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考虑市场行业的需求,明确定位,还需考虑如何体现本校专业特色,因此高职高专培养的古琴人才应该立足于地方,与市场经济挂钩,分析区域相关的行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形成教学与学生就业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率高、就业率广的机制。
“古琴教师”与“古琴演奏员”在培养中有相似之处又有侧重。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需要掌握演奏技巧,融演奏、示范为一体的培养过程。古琴演奏员应依托表演平台,掌握固定的乐曲或专门的套曲,以弹奏乐曲熟练、悦耳、动听为标准,以千篇一律的重复演奏形式完成工作。“古琴演奏员”与“古琴教师”在曲目弹奏数量和质量上比较,以曲目量大、乐曲演奏质量高为区别,在乐曲演奏时具有欣赏性与可听性。在培养“古琴演奏员”时应尽早介入舞台表演训练,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古琴教师”集从教能力与弹奏技能为一体,包括熟悉教学大纲、撰写教案、掌握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曲目的技巧,能胜任对不同人群的教学,适当降低标准,在培养“古琴教师”时应尽早接触初级古琴教学,进行课堂听课、教育实习,所接触的曲目具有宽泛性。
(三)构建科学、系统的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1.优化课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应具备“奏、唱、跳、讲、编、写、演”七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成“站稳讲台、活跃舞台、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音乐表演专业通过器乐方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器乐演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演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不同体裁器乐作品的能力。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小学教师应该“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古琴艺术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与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应该注重课程与专业的横向联系,明确课程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古琴琴师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根据地方古琴培训机构对古琴琴师的要求,如考核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立十个古琴教学中常用古琴作品,考核者必须连续熟练背奏该级别的十个作品,要求必备较好的完整性及符合乐曲背景的艺术风格。助教与陪练具备初级考核,初级琴师具备中级考核,中级琴师具备高级考核,高级琴师应该在通过高级考核后,继续在三个以上(含三个)城市公开举办古琴音乐会。古琴艺术作为音乐表演专业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应该注重与专业基础、职业知识、职业资格的紧密联系,明确设置课程名称。
2.改革教学内容。高职高专在“古琴艺术”教学内容中应该全面融入行业、企业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便于学生在未来岗位就业中迅速适应,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机率。如桂林市古琴学会制定《古琴演奏基本功与琴师资格认定考核》曲目大纲,它分为初、中、高级别,其中初级包括《长相思》《湘江怨》《红豆.相思》《双鹤听泉》《凤求凰》《慨古吟》《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玉楼春晓》《仙翁操》《秋风词》《极乐吟》;中级包括《归去来辞》《良宵引》《神人畅》《普庵咒》《忆故人》《平沙落雁》《碧涧流泉》《山居吟》《醉渔唱晚》《长门怨》《石上流泉》《鸥鹭忘机》;高级包括《梅花三弄》《流水》《欸乃》《楼兰散》《渔礁问答》《离骚》《潇湘水云》《广陵散》《秋塞吟》《乌夜啼》,在古琴教学过程中与行业、企业标准紧密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类型、课程教材、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注重以专业能力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设计,实现教学内容从“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的转变;一方面考虑课程的比例、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课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四)构建实践育人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企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既能学习又能工作,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的必经途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改进实训内容、实训方法与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工作室,让“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如组建古琴乐团参加各类比赛、社区文艺演出、各种古琴艺术讲座,从实践形式、内容等多方位入手,推进教学实践环节。
(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优劣决定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教师不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不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经验丰富的行业实践能力,同时“扮演”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的角色,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双师型”优质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李祥霆 .古琴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卢婷婷(1978—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美学。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音乐专业 古琴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78-0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代文人雅士把“琴棋书画”列为修身养性、寻觅知音的必经之径,古人把古琴视为寄情抒怀之物,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了中国古典艺术与中国传统人文的价值观。“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汇集了中华民族历代文明精髓;凝聚了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德行风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诸多方面。在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中传承“古琴艺术”琴歌表演形式,表达演奏境界的“天籁之音、声外之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古琴艺术教学概述
古琴艺术泛指古琴的形制、琴谱(文字谱和减字谱)、古琴的音色、琴道与琴德、琴派与琴韵,以平置弹拨乐器独奏形式、琴歌形式、琴箫结合形式,呈现出“清微淡远”的意境音乐称之为狭义古琴艺术。由“琴器”“琴谱”“琴乐”“琴论”“琴德”等组合成多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由《琴诀》《溪山琴况》《琴赋》等论著形成古琴艺术的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由《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五知斋琴谱》等形成古琴弹奏的技法和琴谱;形成古琴音乐“大音希声”“仁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声出于和”“无声之乐”“感于物而动”“自然之和”等美学观点;反映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墨家学派、佛家学派的人文思想。
古琴艺术教学包括古琴结构,古琴定弦、音位及记谱法,古琴弹奏姿势,古琴演奏技如右手“挑”“抹”“剔”“勾”“打”“摘”“托”“劈”,左手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按弦指法,最基础的琴曲如《秋风词》《长相思》《酒狂》等。借助明朝冷仙《琴声十六法》《溪山琴况》,清代《古琴八则》,现代杨时百《琴学丛书》等古琴演奏论著来提高古琴艺术教与学。
二、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情况调查
为了解高职高专古琴艺术教学实施状况,我们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调研,调查基本内容有古琴艺术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类型、課程教材、课程内容,古琴艺术教学培养方案,古琴艺术教学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古琴艺术教学师资队伍匹配情况。
(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古琴艺术有初步认识。在“你喜欢古琴吗?”这一问题统计时,有65%的学生选择“喜欢”,3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你认为学习古琴带给你最大意义是什么?”有51%的学生选择“修学分”;有16%的学生选择“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5%的学生选择“启发对人生的思考”;有10%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18%的学生选择“帮助就业”。
(二)高职高专古琴艺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中开设古琴课程,音乐教育专业古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弹奏技巧、演奏一定数量初中级古琴名曲、养成科学规范的古琴演奏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具备舞台表演的能力。以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宗旨,掌握古琴基础启蒙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在需要的场合为听众演奏基础古琴名曲,能胜任各种文化场所、社会培训机构的古琴教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单位、中小学音乐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音乐表演专业古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弹奏技巧,演奏一定数量初中级古琴名曲,养成科学规范的古琴演奏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琴演奏者,同时也还可以胜任古琴的基础教学工作。以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宗旨,能在需要的场合为听众演奏基础古琴名曲,同时掌握古琴基础启蒙教学能力,能胜任各种文化场所、社会培训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单位、中小学音乐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
显而易见,以上两个专业设定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不系统。具体如下:
1.课程类型偏技术。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开设的课程包括古琴、古琴专修、器乐(古琴)方向、古琴斫制、非遗器乐组合,以上开设的课程围绕古琴弹奏的技法,课程偏重于技能技巧教学,而古琴演奏只强调技术,产生的只有声响,没有内容,缺乏情感表达。
2.课程内容单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音乐专业古琴课程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1),发现学习古琴曲的数量仅为11首,涉及古琴名曲的面较窄,乐曲内容类型不够全面,根据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培养定位分析,“古琴教师”以培养古琴师资为目的;“古琴演奏员”以培养古琴表演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两者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大量乐曲,接触不同风格及内容的乐曲。
(四)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通过查阅资料,对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相关古琴课程学时分配量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2),发现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等。较少学生以古琴演奏的形式参加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见表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环节。 (五)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师资匮乏。以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特色办学为核心,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良好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高职院校办学起点低,生源质量与本科院校及专业院校相比层次较低,而古琴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正处于探索阶段,课程任课教师匮乏,经调研高职院校的古琴师资只有一人,且为非古琴专业毕业,学缘结构较弱,古琴专任教师几乎主要配备在音乐艺术院校中。
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教学建设路径
(一)深刻理解“古琴艺术”内涵。从春秋时期的孔子、秦代伯牙弹琴子期知音、东汉时期蔡邕、曹魏时期嵇康、现代琴家龚一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以琴释怀、以琴传情。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具有欣赏价值,且古琴演奏涵盖了音乐美学理论、古琴演奏技术与艺术、古琴演奏審美境界。从孔子“中庸之美”、老子“大音希声”、嵇康《声无哀乐论》、徐上瀛《溪山琴况》等都是紧紧围绕古琴演奏去阐述音乐美学思想,集文学、艺术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
(二)准确定位高职高专古琴艺术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高专院校在古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音乐专业院校严格区分,并突出特色。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的古琴人才是为专业院校、专业团体、专门研究机构而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古琴人才是为古琴艺术培训、琴馆、风景区、养身会所、茶艺中心、国学堂、佛修中心、道教协会、瑜伽会所、书画室、中医诊疗、古琴社团等既能教又能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确定高职高专院校古琴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考虑市场行业的需求,明确定位,还需考虑如何体现本校专业特色,因此高职高专培养的古琴人才应该立足于地方,与市场经济挂钩,分析区域相关的行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形成教学与学生就业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率高、就业率广的机制。
“古琴教师”与“古琴演奏员”在培养中有相似之处又有侧重。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需要掌握演奏技巧,融演奏、示范为一体的培养过程。古琴演奏员应依托表演平台,掌握固定的乐曲或专门的套曲,以弹奏乐曲熟练、悦耳、动听为标准,以千篇一律的重复演奏形式完成工作。“古琴演奏员”与“古琴教师”在曲目弹奏数量和质量上比较,以曲目量大、乐曲演奏质量高为区别,在乐曲演奏时具有欣赏性与可听性。在培养“古琴演奏员”时应尽早介入舞台表演训练,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古琴教师”集从教能力与弹奏技能为一体,包括熟悉教学大纲、撰写教案、掌握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曲目的技巧,能胜任对不同人群的教学,适当降低标准,在培养“古琴教师”时应尽早接触初级古琴教学,进行课堂听课、教育实习,所接触的曲目具有宽泛性。
(三)构建科学、系统的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1.优化课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应具备“奏、唱、跳、讲、编、写、演”七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成“站稳讲台、活跃舞台、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音乐表演专业通过器乐方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器乐演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演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不同体裁器乐作品的能力。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小学教师应该“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古琴艺术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与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应该注重课程与专业的横向联系,明确课程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古琴琴师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根据地方古琴培训机构对古琴琴师的要求,如考核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立十个古琴教学中常用古琴作品,考核者必须连续熟练背奏该级别的十个作品,要求必备较好的完整性及符合乐曲背景的艺术风格。助教与陪练具备初级考核,初级琴师具备中级考核,中级琴师具备高级考核,高级琴师应该在通过高级考核后,继续在三个以上(含三个)城市公开举办古琴音乐会。古琴艺术作为音乐表演专业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应该注重与专业基础、职业知识、职业资格的紧密联系,明确设置课程名称。
2.改革教学内容。高职高专在“古琴艺术”教学内容中应该全面融入行业、企业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便于学生在未来岗位就业中迅速适应,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机率。如桂林市古琴学会制定《古琴演奏基本功与琴师资格认定考核》曲目大纲,它分为初、中、高级别,其中初级包括《长相思》《湘江怨》《红豆.相思》《双鹤听泉》《凤求凰》《慨古吟》《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玉楼春晓》《仙翁操》《秋风词》《极乐吟》;中级包括《归去来辞》《良宵引》《神人畅》《普庵咒》《忆故人》《平沙落雁》《碧涧流泉》《山居吟》《醉渔唱晚》《长门怨》《石上流泉》《鸥鹭忘机》;高级包括《梅花三弄》《流水》《欸乃》《楼兰散》《渔礁问答》《离骚》《潇湘水云》《广陵散》《秋塞吟》《乌夜啼》,在古琴教学过程中与行业、企业标准紧密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类型、课程教材、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注重以专业能力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设计,实现教学内容从“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的转变;一方面考虑课程的比例、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课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四)构建实践育人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企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既能学习又能工作,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的必经途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改进实训内容、实训方法与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工作室,让“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如组建古琴乐团参加各类比赛、社区文艺演出、各种古琴艺术讲座,从实践形式、内容等多方位入手,推进教学实践环节。
(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优劣决定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教师不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不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古琴教师”“古琴演奏员”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经验丰富的行业实践能力,同时“扮演”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的角色,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双师型”优质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李祥霆 .古琴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卢婷婷(1978—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美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