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涉及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改思路、教学质量、实训理念、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等内容,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反映着学校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我校焊接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发展情况,阐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内焊接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管理运行等四个方面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45-0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焊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焊接的第一大国。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或培训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培训体系很不完善。另外,由于家长与学生对焊接专业的理解还存在偏见,导致焊接操作人员、设备的维护以及关键焊接岗位上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已出现断层,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焊接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焊接人才特别是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知识、技能、素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一体化培养。实训教学是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必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水平、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我校开办焊接专业已有16年历史。目前已建成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自动焊接与切割、数控火焰切割编程等12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拥有10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但随着西北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我校焊接专业现有的设备规模和人才培养规格,还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要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质量、社会培训服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目前焊接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2009年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成陕西省内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现代综合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和培训掌握先进焊接设备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技术工人,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省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五位一体”的一流实训基地。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获取,很大程度来自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近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 在广泛调研各行业焊接培训中心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真实的企业流程、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企业管理制度,建成了60个标准焊接实训工位,同时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先进性原则 2011年,我校购置了OTC、松下焊接机器人3台、等离子/火焰数控切割设备2台,并开设了自动焊接与切割的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焊接与切割技术。
实用性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没有追求高、精、尖,大部分焊接设备都是生产中广泛的设备。
开放性原则 近三年来,我院焊接实训基地已为北人印机、延长石油、西安维美德等企业培训焊工150余名,同时为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120人。学院与企业、生产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院,学院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持续性原则 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 如下页表1所示。
软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包括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模式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主要从师资建设进行探讨。在所有影响教学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且最要要的影响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才能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与落实。近年来,我院焊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同时,学院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与协调。(2)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我院3位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参与三周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3)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将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渠道的培训,近三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
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模式见表2。由于焊接实训与培训专业性较强,我院师资又严重不足,没有相关专业的支持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及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所以焊接实训基地选择第一种管理模式。焊接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基地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训基地由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指导教师、设备维护及库管人员组成,主要在二级学院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实训教学及培训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协助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中心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从而使中心高效运转。
运行机制 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见表3。
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课题。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软件和硬件共同建设,不断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才能建设好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宝国,史维琴,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0-111.
[2]严俊术,汤忠义,刘利平.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34-36.
[3]公永建,邓想.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 [J].时代教育,2010(9):26.
[4]张宁新.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76-78.
[5]朱建芳.“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6(12):36-37.
作者简介:
杨新华(1975—),男,山西五台人,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焊接工艺及自动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45-0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焊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焊接的第一大国。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或培训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培训体系很不完善。另外,由于家长与学生对焊接专业的理解还存在偏见,导致焊接操作人员、设备的维护以及关键焊接岗位上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已出现断层,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焊接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焊接人才特别是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知识、技能、素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一体化培养。实训教学是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必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水平、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我校开办焊接专业已有16年历史。目前已建成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自动焊接与切割、数控火焰切割编程等12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拥有10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但随着西北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我校焊接专业现有的设备规模和人才培养规格,还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要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质量、社会培训服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目前焊接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2009年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成陕西省内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现代综合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和培训掌握先进焊接设备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技术工人,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省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五位一体”的一流实训基地。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获取,很大程度来自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近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 在广泛调研各行业焊接培训中心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真实的企业流程、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企业管理制度,建成了60个标准焊接实训工位,同时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先进性原则 2011年,我校购置了OTC、松下焊接机器人3台、等离子/火焰数控切割设备2台,并开设了自动焊接与切割的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焊接与切割技术。
实用性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没有追求高、精、尖,大部分焊接设备都是生产中广泛的设备。
开放性原则 近三年来,我院焊接实训基地已为北人印机、延长石油、西安维美德等企业培训焊工150余名,同时为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120人。学院与企业、生产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院,学院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持续性原则 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 如下页表1所示。
软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包括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模式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主要从师资建设进行探讨。在所有影响教学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且最要要的影响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才能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与落实。近年来,我院焊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同时,学院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与协调。(2)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我院3位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参与三周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3)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将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渠道的培训,近三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
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模式见表2。由于焊接实训与培训专业性较强,我院师资又严重不足,没有相关专业的支持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及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所以焊接实训基地选择第一种管理模式。焊接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基地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训基地由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指导教师、设备维护及库管人员组成,主要在二级学院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实训教学及培训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协助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中心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从而使中心高效运转。
运行机制 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见表3。
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课题。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软件和硬件共同建设,不断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才能建设好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宝国,史维琴,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0-111.
[2]严俊术,汤忠义,刘利平.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34-36.
[3]公永建,邓想.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 [J].时代教育,2010(9):26.
[4]张宁新.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76-78.
[5]朱建芳.“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6(12):36-37.
作者简介:
杨新华(1975—),男,山西五台人,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焊接工艺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