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早已有之,久经实践之后人们才更加体会到它的意义。Peter Skehan(1998)对“任务型”中的任务作了五点定义:(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重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4)首先要完成任务;(5)根据结果评估任务。PeterSkehan(1998)还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即结构型(structure-based)、交际性(communication-driven)和中间型(jntermediate position)。结构型教学任务强调任务执行中语言星星的运用,比如,完成某一任务时,一定要使用某一特殊语言结构。Loschky和Bleyvroman(1993)认为这是最难的,也是最理想的标准,但他们同时乐观地认为许多语言结构可以巧妙设计到任务中去,并不损害意义。交际型教学任务则强调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它的推崇者Willis(1993)提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或得大幅度进步,任务不应该是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而设计,实施任务不应该强调语言规范,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从而以互动的方式推进语言习得的过程,促进中介语的反战。中间型教学任务则既重视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也强调要通过任务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以增加中介语发展的机会。为此,必须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方无损另一方。
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模式应该近似于production(学生用),的教学模式,既强调了语言形式,又注重了它的意义与功能,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对我国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补充。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时,其任务并非是让学生记忆孤立的单词、脱离语境的句子,而是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各项能将词汇、语法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交际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环节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课堂导入环节: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导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导人中,我们应该强调导人与任务的相关性。
2、参与任务环节:任务呈现。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
3、学习新知环节: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三环节—学习新知环节。学习新知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知识教学,学习内容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即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
4、巩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时,可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讲座,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5、操练运用环节:这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即任务完成环节。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形成活学活用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教学活动难度的把握。要贴近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又要有可操作性。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到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的变革趋势。
任务型教学法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早已有之,久经实践之后人们才更加体会到它的意义。Peter Skehan(1998)对“任务型”中的任务作了五点定义:(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重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4)首先要完成任务;(5)根据结果评估任务。PeterSkehan(1998)还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即结构型(structure-based)、交际性(communication-driven)和中间型(jntermediate position)。结构型教学任务强调任务执行中语言星星的运用,比如,完成某一任务时,一定要使用某一特殊语言结构。Loschky和Bleyvroman(1993)认为这是最难的,也是最理想的标准,但他们同时乐观地认为许多语言结构可以巧妙设计到任务中去,并不损害意义。交际型教学任务则强调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它的推崇者Willis(1993)提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或得大幅度进步,任务不应该是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而设计,实施任务不应该强调语言规范,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从而以互动的方式推进语言习得的过程,促进中介语的反战。中间型教学任务则既重视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也强调要通过任务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以增加中介语发展的机会。为此,必须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方无损另一方。
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模式应该近似于production(学生用),的教学模式,既强调了语言形式,又注重了它的意义与功能,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对我国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补充。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时,其任务并非是让学生记忆孤立的单词、脱离语境的句子,而是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各项能将词汇、语法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交际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环节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课堂导入环节: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导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导人中,我们应该强调导人与任务的相关性。
2、参与任务环节:任务呈现。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
3、学习新知环节: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三环节—学习新知环节。学习新知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知识教学,学习内容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即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
4、巩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时,可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讲座,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5、操练运用环节:这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即任务完成环节。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形成活学活用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教学活动难度的把握。要贴近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又要有可操作性。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到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的变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