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至2007年底,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
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一,中国体育的百年史是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人昂首步入奥林匹克舞台,并且一步步登上了世界体坛最高峰,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中国“含金量”
当中国代表团以51金历史性地登上了奥运会金牌首位时,无数人感慨不已:国运昌,体育强。
半个世纪前,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之前,美国人是奥运会上无可争议的霸主,他们在参加的12届奥运会中(前15届中有3届因“一战”和“二战”被迫停办),8次在金牌榜上称雄,并且数次将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二战”后,美国人在奥运会的霸主地位受到苏联的挑战,1956年的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苏联以37金力压美国,首次登上金牌榜第一。随后四届形成美苏争霸局面,双方在金牌榜上“轮流坐庄”,互不相让。自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起,民主德国异军突起,与美、苏构成三强鼎立之势。此后好戏一直上演了20年,直至中国体育健儿在2000年以28金取代德国首次杀进金牌榜三甲,将美俄德的旧三国演义,演变成为中美俄的新三国演义。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军团在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以32金的优异成绩位列榜眼,与榜首的美国仅有3金差距,其强势光芒令世界瞩目。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真正腾飞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74年,中国首次征战亚运会时,金牌数仅列第三。当时,日本是亚洲体育的老大,韩国紧随其后。但是,自1978年的第8届亚运会后,中国就以强势的上升势头,与日韩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在1982年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中国终于打破了日本长期独霸亚洲体坛的局面,金牌数跃居第一。从那以后,中国体育运动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在历届亚洲运动会上都名列金牌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体育强国。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中日韩三国演义被彻底终结,现在的主题词是:谁能终结中国的独角戏?此后几届亚运会,我们都不再关心金牌的数量,关心的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含金量”。
200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30年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三甲,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实现了大突破、大发展。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中国体育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说。奥林匹克运动借改革开放大潮激发了全体中国人“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在金牌榜上,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5金列第十一位,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6金列第四位,再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28金列第三位, 2004年雅典奥运会32金列第二位,直至2008北京奥运会列第一位。
支撑这些成绩的是快速增长的中国综合国力: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丰收之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时的44倍,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至2007年底,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
“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改革开放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推动作用有多大”,崔大林说,竞技体育的大突破是“国运盛、体育兴”的最好诠释。
当中国走向强大
奥运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包括积极申办大型国际體育赛事。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北京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1998年11月,北京正式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和自信。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群众自发涌上街头,尽情表达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共同庆祝中华民族奥运梦圆的时刻。
除了申奥成功外,在新世纪元年,中国男子足球队经过44年努力获得世界杯赛出线。这两大收获寓意深刻而厚重,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心理的走向形成长久而有益的驱动。
可以肯定地说,申奥成功和世界杯赛出线,不但是中国体育界的盛事,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长久期待。为什么这两大喜事都降临在这一年?难道真是巧合和运气?
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两大喜事看上去同属体育,但涉及和折射的层面和领域却远远超出体育范畴。体育和综合国力、经济、文化、国家的形象及国民素质如此显性与隐性地叠印在一册年历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是2001年的中国体育区别于历年的最大不同。
首先,人们意识到,真正使北京在莫斯科申奥会场上赢得压倒性选票的,不是我们在以往奥运会上赢得多少枚金牌,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强大的姿态,以及政治昌明、科学进步、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等深层原因。
世界杯赛出线虽被称作继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另一桩举国喜事,但主要是就中国球迷的渴盼和情感而言;从事件本身和对国家发展来说,中国足球这一步并没有太实质和太实际的意义。真正可喜可贺的是中国球员和球迷在国家走向富强和开放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培养起自信心理和健全心态。人们开始一步步摆脱以往的自我折磨,对中国足球球员表现出超越以往的宽容和大度。这种成熟的国民心态是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后的反映;是摆脱了狭隘的竞技胜负观,以平常心替换昔日浓烈的情绪冲动的体现;是取代了昔日浅薄和刻薄后的文化厚度和理性的苏醒。
奥运背后的中国力量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北京奥运会是永恒的经典、历史的丰碑!中国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认真履行了国际义务,以空前开放的思维和务实的举动,集北京之力、举全国之力办好奥运。正是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同时,在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实现了全面的突破,以51枚金牌笑傲群雄,历史性地登上了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这是中国的机会,北京奥运会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同时也显现了中国的力量!通过举办奥运会,中国人民更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心,也使全世界进一步了解、正视、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奥运会,加快了中国的开放步伐,使全世界清晰地看到一个发展进步、友好和谐、重诺守信、尊重国际规则的中国,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通过举办奥运会,我们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一大批中外建筑大师精诚合作而创造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为提升城市实力、改善民众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举办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的上百万志愿者、拉拉队和观众,既为中国选手和热点项目加油助威,也为外国选手、非热点项目呐喊击掌,这份真诚、热情和包容让全世界动容,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责任感,彰显了改革开放的中国自信成熟的胸襟。通过举办奥运会,作为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明有机融合,奥林匹克课程惠及中国亿万民众,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成为奥林匹克带给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北京、中国,使国际奥委会7年前“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的预言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今天,中国人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没有辜负国际社会、国际奥委会的信任与重托;那些给予我们信任的人们可以欣慰地回应:选择中国、选择北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