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学问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332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爱知大学校长佐藤元彦:
  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爱知大学是最早与中国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的日本大学,自1980年与南开大学及北京语言大学签订协议以来,至今已与中国大学签署了28个协议。爱知大学与中国大学签订的协议数目约占爱知大学总协议数目的50%。1997年4月,爱知大学成立了“现代中国学部”,就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教学和研究。爱知大学的中国问题研究和中文教育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约有3000名学生在爱知大学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从1997年开始,爱知大学与南开大学进行短期汉语培训合作,现代中国学部的学生可以到南开大学接受16周的短期汉语强化培训。
  爱知大学与南开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后,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进修的活动从未间断,同时也开展了很多科研合作。2004年,爱知大学与南开大学在培养博士研究生方面进行了首次合作。两校每年联合招收优秀博士生,并在对方国家学习一年,毕业后同时获得爱知大学与南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截至2011年,获得爱知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数目为21人。
  爱知大学将继续实施全球化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会加强中文教学。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什么是全球化人才。我认为,全球化人才不仅要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还要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爱知大学国际交流活动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重视现场教育的深化,二是营造多文化的国际环境,三是树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利因素主要是日中双方对高等教育的想法、态度的相互理解不充分。因此,日中两国大学应进一步加深彼此的理解与合作。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新育:
  中日大学应积极开展多元化交流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讨论中日大学问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工作,支持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了约3.6万中国学生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学习和从事合作研究,同时支持了约3.2万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2012年,赴日公派留学人员总数为592人,其中博士生数目为285人,与前两年相比,该数目呈下降趋势,我们也会对此变化进行研究分析。2012年,中国政府支持的日本在华留学生总数为677人,其中本科生数目为177人。
  中日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学生交流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有:第一,中日两国一直是互为各自留学的主要目的国;第二,中日两国政府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各种奖学金项目;第三,中国和日本是邻邦,文化相近;第四,中日两国教育与文化历史悠久;第五,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对留学生实行优越的学费减免制度。
  不利因素主要有:第一,从公派留学的角度来看,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对中日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申请去日本留学的公派生人数大幅减少;第二,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问题带来的影响;第三,中日两国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如学科分类、研究方法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要获得博士学位,需付出较大努力;第四,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与语言障碍。
  中日大学之间签署了3000多个合作协议,但是有一部分交流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的学生交流。因此,中日两国的大学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比如暑期学校、本科生交流、科研实习等。另外,中日两国大学还要鼓励学生重视语言的学习,加强教:授之间的合作,带动学:生间的交流。
  北海道大学理事村田直树:
  北海道大学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近几年,日中两国的大学交流较为活跃。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相关调查,2009年,日本大学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有97个,已经远远超过了在美国、韩国等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日本大学同中国大学签订的协议数目达到了3361个。实际上,日中两国的大学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过我们还要把在量上的优势进一步延伸到质的提升上。
  北海道大学以在130多年的历史中孕育而成的“开拓精神”“培养国际性”“全方面教育”“重视实学”作为教育与研究的理念。在教育方面,北海道大学通过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多方面素养的高度国际化的人才。同时,学校致力于不断充实教育研究项目,推进外语教学,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世界性的教育科研基地。在研究方面,北海道大学积极发展与区域和产业界的共同项目、合作研究基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强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铃木章因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铃木章教授于1979年提出了有机硼化合物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对有机合成化学、催化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开拓出世界公认的崭新研究领域。
  北海道大学设有催化化学研究中心,主要进行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研究,每年举办关于交叉偶联反应的国际研讨会;北海道大学具有日本唯一的综合性斯拉夫地域研究机构——斯拉夫研究中心;北海道大学在实地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设有低温科学研究所,这是一个研究寒地环境的自然现象、科学理论及其应用的机构。北海道大学设有北方生物圈领域科学中心,以北方生物圈领域为基础,进行综合研究。从2007年开始,北海道大学每年都举行“可持续发展”活动,期间举办研讨会和展览,来自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学生齐聚一堂,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共同探讨人类所面临的课题。
  北海道大学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实力和富于创造、严谨扎实的学风。绿色环绕,静谧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师生独创性研究的灵感。北海道大学的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努力将卓越的研究成果呈现于世界,将北海道大学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教育研究基地。
  北海道大学于2006年在海外成立了第一个基地——北海道大学北京代表处,主要负责提供留学信息,支援共同研究与产学合作,协调各方联络等工作。北海道大学北京代表处不仅为广大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信息的平台,也是中国与日本的产业界、学术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的桥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海道大学与中国很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了交流活动,迄今为止,已与中国23所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协定,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有实力的大学,并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进行交流。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学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具有国际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的培养,北海道大学从2007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行大学交流日活动,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个活动也为日中两国的大学提供了合作的平台。2012年3月,我们在武汉大学举办了交流日活动,北海道大学的41名师生参加了交流日活动。我认为,交流日活动将为两校人员交流合作提供有效的平台,拓展两校的合作前景。
  中国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会选派5000多名优秀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期(2007-201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生的情况。在这五年中,被选派到日本的中国研究生共有1800名,其中被选派到北海道大学的研究生达到202名,占总人数的11%。我们希望将这些人员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近年来,我们一直鼓励学生走出去,到海外学习不同的文化,开拓全球视野。短时期的留学最终有可能成为长期留学的契机。因此,北海道大学为学生提供了短期留学的机会,比如,学校与浙江大学签订了相关协议,2013年3月2日~3月24日,我们选派了11名学生参加了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展的短期留学项目,主要学习初、中级实用汉语会话。三周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提升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013年,北海道大学新渡户学院成立,该学院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领导才能,每年以所有本科生为对象选拔200名优秀学生进入新渡户学院,参加一个学期以上的海外留学领导力培养的体验式研习,同时校友会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北海道大学会一直遵从四个基本理念,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丰富的专业知识、国际化的素养的人才,不断充实教育研究环境,并通过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为人类的幸福以及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希望,更多的日本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到中国留学,从而促进两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中日大学问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我认为,中日大学间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快了大学间的合作交流。第二,中日两国政府都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有识之士积极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民众也具有加强交流的愿望。第三,中日大学在历史、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在科技方面,两国大学的合作领域较为广泛。中日两国在教育上优势互补,能形成双赢的格局。
  中日大学间交流合作的不利因素有:一是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是影响两国合作的深层次原因。二是历史问题及领土争端。这两方面给大学的交流合作带来很大影响。
  我认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两国大学交流合作应该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复旦大学副校长尹冬梅:
  复旦大学积极推进中日友好合作
  与各位校长、专家共同围绕“中日大学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这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自大学的优势,将促进中日友好合作的工作落到实处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旦大学已先后与日本47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日本高校的交流取得了稳定的发展。除了扩大传统的协议学校师生交流项目以外,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九州大学、京都大学等在复旦大学开设了暑期学校课程;复旦大学与日本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这其中包括中日大学生企业实习的交换活动,以及部分日本企业高层的到访。
  近年来,复旦大学着眼于整个亚洲,逐步拓展与两个以上学校合作的交流项目,如与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的亚洲双学院的项目,与日本神户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合作开展的亚洲校园项目。为了促进学校国际化发展,复旦大学共设立了15个全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其中大部分是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的全英语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同时学校也为本科生开设了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全英文课程。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日两国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合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两国青年的理解和友谊也在逐渐加深。与日本高校进行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另外,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等为中日两国大学提供了全面交流的平台。大学之间的合作直接推动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了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不过,我们发现,语言的限制使得学生申报日本高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设置英语和日语两种课程。
  在中日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也将成为增进两国相互了解和理解的重要平台,为中日关系的建设性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复旦大学愿为此尽最大的努力,并与各位同行共勉!
  武汉大学副校长冯友梅:武汉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探索与经验
  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校还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武汉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武汉大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接收外国留学生,是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40多年来,武汉大学共培养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留学生。   中日大学间交流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渊源流长的交流历史;二是相似的文化背景;三是频繁的民间交流,比如中国湖北一日本文化周、武汉大学樱花论坛等;四是热衷研究的两国学者;五是多渠道的奖学金制度,比如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奖学金项目、中国外交部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日本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日本学术振兴会论文博士奖学金、日本电通育英会奖学金等;六是互补的学科优势,日本大学在汽车制造、动漫等方面具有优势,武汉大学在地球空间信息方面具有优势。武汉大学与泰国政府共同建立的武汉大学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中泰两国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旨在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空间信息科学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是湖北省申报地球空间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日本的高校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中日大学间交流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同为非英语国家的语言障碍。将汉语或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教授并非两国高校外语教育主流,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留学仍是两国大学生的首选。第二,中国中西部重点高校的地理劣势。武汉大学由于地处中国中部,受地域局限,不为日方高校所熟知。第三,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上的差距,大部分中国高校在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上尚不及日本高校,因此造成了派出学生和接收学生的不平衡。
  随着中日两国大学交流规模的扩大,两国大学问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繁荣景象。针对中日大学间合作交流,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参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加深两国相互了解,进而推动学术交流;二是加强中国中西部地区重点高校的对外宣传力度,不仅要积极“请进来”,更要主动“走出去”;三是加快交流转型,将“以短期的学生交换留学为主”转化为“以高层次的联合培养为主”,将宽泛的学术交流框架协议转化为具体的专业对口交流;四是与日方各高校在各自优势学科上展开深度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东北大学副校长熊晓梅:
  交流合作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在促进中日大学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届论坛上,中日双方就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深化了双方的务实合作。东北大学积极参与了论坛的各项工作,并从中受益。
  本届论坛分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中日高等教育的差异和共性”和“中日大学间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三个议题,如果“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这个议题具有更广泛的国际性,那么后两个议题则更聚焦中日两国大学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对中日大学间交流合作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开展交流与合作。
  中日两国人民具有悠久的传统友谊,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地理上一衣带水。从高校层面来看,中日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因素主要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领导人通力合作,以历史的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科技、经济贸易领域的关系是各层面人员之间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
  40年来,中日两国在各领域开展了积极务实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推动了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迄今为止,东北大学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5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与日本31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近年来,东北大学与日本大学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但是还需要注入新的生机。中日大学间交流与合作的重心是学生,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项目,他们将对中日两国学术、技术、经济、社会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2011年9月,日本鹿儿岛大学生物资源化学科一年级学生山田美帆赴东北大学交流,她对在东北大学交流的体会是这样描述的:说实话,出发去中国之前,我真有些害怕,心想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中国。结果,我在东北大学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周。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我感受了与媒体所报道的完全不一样的中国,还看到了许多仅仅呆在日本是无法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这种交流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然,中日大学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不利因素。目前,影响中国青年人参与中日大学交流与合作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近年来,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加深了两国民间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心理隔阂,部分中国青年学生不愿意参加与日本高校的交流活动。第二,学习日语的中国工科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比如,2013年,东北大学非日语专业本科生学习日语的学生数目仅为4人,2012年为2人。实际上,学生更倾向于到欧美国家留学。第三,中国学生对日本高校了解较少,欧美国家的高校宣传力度较大。另外,核辐射也对中国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利因素将继续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最终消除那些不利因素,让我们行动起来!我们要对中日两国大学未来的交流合作充满信心。我希望,东北大学能与日本的大学开展更多的合作,也真诚地欢迎各位校长到东北大学访问。
  编辑 王俊烽
其他文献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七次研讨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经济和社会统筹法制建设的主题,就“WTO、国际调节与中国经济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反垄断法立法与实
1.加强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工商队伍建设。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制约和决定着每个人的活动准则与行为。工商行政管理要按照为人民服务,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行敬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讨论制定《政府采购法》.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国家用公款采购设备,保证国家重点工程,使公共基金得到合理的利用,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周易忧患情结试探李丕显《易经》作为一部占筮之书,其中渗透着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心诚则灵之类观念,但也包裹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学的内涵、意蕴,其核心是那么一种“忧患情结”。围绕着“忧患情结”,又有“戒惧慎行”的特殊心态,“中庸”“中和”的范式理念。而在此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学的惟一形式,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内与课外融通,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基本规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做了具体的
这篇文章是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李必达同志向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的汇报提纲,现摘要发表两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在十几年的汉语拼音教学中,笔者有一些看法提出来与同
欧美一些国家流传着这样一首很有哲理的歌谣:“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
英格兰各地方政府均反映,2015年能够入读首选中学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减少,很多小学生将不得不人读第二、第三,甚至第六选择的学校。这种学额压力在伦敦地区尤为明显,因为多数家庭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常引起骨骼损害,骨痛为M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本文对1986年1月~2002年10月间收治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