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尾松是我国的针叶树种之一,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它具有分布广泛,资源利用价值大的优点。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马尾松也发展成为了松香制作和造纸等工业发展的必要原料。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马尾松,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生长起来的马尾松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地形和气候这些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改变的。要想提高马尾松的品质就需要从施肥、浇水和捉虫等人工干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所以,本文主要从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分析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希望能够将马尾松生长的施肥策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来指导具体的马尾松施肥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施肥专业化。
关键词 马尾松;施肥方式;创新研究;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01
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产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没有明显的效果的。甚至会出现在5 a之内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可实际上,马尾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只不过,在后续的马尾松种植过程中,存在马尾松生长状况差异明显的地方。所以,在相同立地情况下,对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整地措施种植的马尾松进行一定的树高和林分的胸径测量是很有必要的。试验结果表明,接近五年生的马尾松主要采用施追肥的方式来补充马尾松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除了施追肥以外的其他马尾松,主要采用施基肥的方式进行培育。最终发现,马尾松的生长情况不同与施肥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至于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分析就需要系统展开论述。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处在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位于陆丰市东北部,与陂洋镇、八万镇、博美镇接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19 ℃左右,昼夜温差小,年均相对湿度达到97%,年均日照时长可以达到1 537.6 h,无霜期286 d,海拔为500~600 m,立地类型为II类地。主要土壤类型是赤红壤、红壤和滨海沙土,土壤当中钙镁的生物归还率一般超过200以上。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十分丰富。而且,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的经营范围是:负责国有林场保护,促进林业发展,所以,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工作人员平常的工作都是对马尾松进行一定的营养供给和幼苗保护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运用网络渠道和相关文献书籍查询来了解马尾松生长习性以及各种肥料的不同功能效果。以选择出最为有效的施肥方式来促进马尾松生长。但是,经过一定的查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马尾松施肥工作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对于马尾松生长培育的文献也少之又少。而有着明确研究的文献也只是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和林场。本文想要对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的马尾松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分析,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2 对照试验法
将马尾松的施肥工作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具体的施肥实践活动。在一定情况下,只有亲自动手参与到其中,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所以,在进行马尾松施肥方式研究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和功效的肥料设置对照试验,把市面上最为廣泛使用的肥料当作对照组,把想要进行测试实验的肥料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数据进行严格统计并汇总最后进行结论分析。
1.3 试验设计
因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进行分析。所以,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多的考虑对照试验的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施肥方式的设计研究。首先,选择坡向、坡度、立地条件、土壤基本-致的3块试验样地,沿相同的水平方向分别采用施火烧土、施复合肥(N.P.K)、不施肥三个处理。复合肥每株施150 g。火烧土以基肥的形式于造林前回表土时施人,复合肥于造林第2 a抚育时施人,各样地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工作人员分工对其进行一定的观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为了避免试验结果的偶然性,最好进行多次对照试验。
1.4 试验实施
首先,在试验前的准备阶段,要进行试验地土壤,植被调查工作,通过对这些生长植被的调查来确定是否适合种植马尾松。如果适宜马尾松生长,就要及时地对试验地进行清杂、炼山和林道开设及火烧土准备。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土壤当中的微生物也开始丰富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马尾松的种植工作,进行试验地定点放样,挖穴、施火烧土并回表土。3个月后进行试验区造林,苗木采用容器苗,苗期145 d,造林时苗木平均高10.5 cm,平均地径0.15 cm。马尾松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施肥对照试验方案进行施肥工作。施肥进行过1周后就要每周进行马尾松生长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不同坡位、不同整地方式的施肥效果分析评价
按理说,马尾松的施肥工作是会受到不同坡位影响的,因为坡度会对马尾松养分保存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高达到比较明显的差异,全面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要高大得多。块状整地比不整地的林分树也要高大得多。可有的时候可能还存在肥料留存不住,造成肥料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马尾松树木的生长,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不同整地方式对施肥工作的影响在前面也已经谈到了。整地工作与施肥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和互斥作用。
由上表可知,施肥2次(每次100 g)的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施肥1次的次之,不施肥的最小。施肥2次的马尾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6.7 cm,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17.5%.36.7%;平均高为5.20 m,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8.3%.23.8%,平均保存株数为1 505株 hm-2,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高出0.3%、1.0%。 2.2 马尾松不同施肥的生长量分析
由于试验区上下坡位立地条件有差异,所以试验区按中上坡、中下坡和一般平坡划分为3组,进行不同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极显著差异,块状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肥处理的马尾松幼林的胸径差异显著,树高差异极显著;施基肥(火烧土)与不施肥之间树高、胸径差异显著;施追肥与不施肥之间胸径差异显著。因此,采用块状整地施追肥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胸径生长更具促进作用。
由上表可知,对不同施肥量的马尾松生长量进行生长量平均量数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长量方差分析计算,离散平方和与自由度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施肥量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保存株数的影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2.3 马尾松不同整地方式的幼林生物量分析
马尾松不同整地方式的幼林生物量与施肥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整地工作与施肥工作具有相通之处。整地也是为施肥工作服务的。整地活动做得好,能够直接为马尾松生长提供充分微生物和营养成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施多少肥料了。而在施肥工作展开之前,也需要对整地方式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整地的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利用生物量求得千重和材积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材积)=0006 x(干质量)+0.000 8,相关系数为0.97,用最小二乘法,可列出树干质量和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式为:W(千)=0.062(DH)1.049。式中W(千)为树千生物量/kg,D为胸径/cm,H为树高/m。
3 结论与讨论
3.1 施肥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马尾松不同施肥以及整地方式的数据研究,不难发现,施肥方式和施肥浓度不同,马尾松的生长情况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施追肥可以补充马尾松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这种情况下生长起来的马尾松极有可能发生变异而生长出新的马尾松品种。而那些施基肥的马尾松则可以朝着高度和宽度方向发展。甚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肥料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现在的肥料除了最基本的营养供给以外,也开始具备一定的保护作用。像一些复合肥在对马尾松供给营养物质的时候,也会对周围的积水进行一定的隔离。之前的马尾松可能在一定的水温下就可以发生溶解,新型的肥料则不会这样。
3.2 不同坡度地形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同的坡度对马尾松施肥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研究马尾松施肥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对坡度地形有一定的大致了解。甚至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一定的测试。因为肥料在对马尾松起到一定的营养供给的过程当中还会中和土壤当中的酸碱程度。即使肥料已经不发挥作用,但它中和过的土壤,也会对马尾松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保护和营养供给作用。当然这里谈到的均是在一些坡度比较小的地方。而那些坡度比较大的地方,也有自身的优缺点存在。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间的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而两者对不整地的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下坡和有整地的林分生物量也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林分。树干生物量符合W(干)=0.062(D7H).049。可见整地对林分的生长是有效果的,立地差的造林地,效果会更明显。
3.3 整地對马尾松施肥工作产生的作用
整地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施肥工作的基础。因为有些地形十分恶劣,虽然土壤酸碱度适合马尾松生长,但是地形却不适合马尾松的施肥工作开展。有些地形比较低洼的地方,肥料会跟积水融在一起,从而起不到很好的养分供给效果。可那些地势较高、坡度较陡的地方,不仅肥料发挥最佳的营养供给效果,甚至会发生肥料流失的情况。
3.4 采用重置成本法对幼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
重置成本法可能更多的是在固定资产破产清算时发挥作用的,而重置成本法在幼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时也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事实证明,采用全面整地施追肥的方式,进行重置成本时的价值衡量会比其他施肥方式起到的效果更大一些,而这时的马尾松幼林的资产评估价值也是最大的。而采取块状地整地方式,并辅助施追肥(N、P、K复合肥)方式投入的肥料是最少的,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最为明显,是效益最高的一种幼林培育方式。对幼林林木进行资产评估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到幼林的成活率,还要考虑到投资收益率以及最终的回报率及其风险率等因素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马尾松幼林种植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还可以将马尾松幼林的成长情况通过一定的数据进行呈现。甚至可以更加直观的对马尾松幼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
结束语:通过上文所谈到的不同的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不难发现,虽然马尾松生长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是最基本的营养成分得不到保障,也会对马尾松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马尾松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的分析比对,最终发现,如果要促进马尾松更好的生长发育。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施追肥。马尾松肥料的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就会促进马尾松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这也是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分析的重要原因。马尾松种植者在看到这种良好的局面情况下,更要做好一定的资产评估,以促进我国经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马尾松施肥方式研究工作也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平留.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周政贤.马尾松林培育技术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7(3):1-6
[3] 田大伦.马尾松林干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9(25):106-112
[4] 施友文.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5(3):43~46
关键词 马尾松;施肥方式;创新研究;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01
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产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没有明显的效果的。甚至会出现在5 a之内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可实际上,马尾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只不过,在后续的马尾松种植过程中,存在马尾松生长状况差异明显的地方。所以,在相同立地情况下,对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整地措施种植的马尾松进行一定的树高和林分的胸径测量是很有必要的。试验结果表明,接近五年生的马尾松主要采用施追肥的方式来补充马尾松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除了施追肥以外的其他马尾松,主要采用施基肥的方式进行培育。最终发现,马尾松的生长情况不同与施肥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至于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分析就需要系统展开论述。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处在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位于陆丰市东北部,与陂洋镇、八万镇、博美镇接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19 ℃左右,昼夜温差小,年均相对湿度达到97%,年均日照时长可以达到1 537.6 h,无霜期286 d,海拔为500~600 m,立地类型为II类地。主要土壤类型是赤红壤、红壤和滨海沙土,土壤当中钙镁的生物归还率一般超过200以上。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十分丰富。而且,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的经营范围是:负责国有林场保护,促进林业发展,所以,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工作人员平常的工作都是对马尾松进行一定的营养供给和幼苗保护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运用网络渠道和相关文献书籍查询来了解马尾松生长习性以及各种肥料的不同功能效果。以选择出最为有效的施肥方式来促进马尾松生长。但是,经过一定的查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马尾松施肥工作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对于马尾松生长培育的文献也少之又少。而有着明确研究的文献也只是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和林场。本文想要对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的马尾松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分析,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2 对照试验法
将马尾松的施肥工作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具体的施肥实践活动。在一定情况下,只有亲自动手参与到其中,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所以,在进行马尾松施肥方式研究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和功效的肥料设置对照试验,把市面上最为廣泛使用的肥料当作对照组,把想要进行测试实验的肥料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数据进行严格统计并汇总最后进行结论分析。
1.3 试验设计
因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进行分析。所以,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多的考虑对照试验的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施肥方式的设计研究。首先,选择坡向、坡度、立地条件、土壤基本-致的3块试验样地,沿相同的水平方向分别采用施火烧土、施复合肥(N.P.K)、不施肥三个处理。复合肥每株施150 g。火烧土以基肥的形式于造林前回表土时施人,复合肥于造林第2 a抚育时施人,各样地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工作人员分工对其进行一定的观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为了避免试验结果的偶然性,最好进行多次对照试验。
1.4 试验实施
首先,在试验前的准备阶段,要进行试验地土壤,植被调查工作,通过对这些生长植被的调查来确定是否适合种植马尾松。如果适宜马尾松生长,就要及时地对试验地进行清杂、炼山和林道开设及火烧土准备。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土壤当中的微生物也开始丰富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马尾松的种植工作,进行试验地定点放样,挖穴、施火烧土并回表土。3个月后进行试验区造林,苗木采用容器苗,苗期145 d,造林时苗木平均高10.5 cm,平均地径0.15 cm。马尾松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施肥对照试验方案进行施肥工作。施肥进行过1周后就要每周进行马尾松生长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不同坡位、不同整地方式的施肥效果分析评价
按理说,马尾松的施肥工作是会受到不同坡位影响的,因为坡度会对马尾松养分保存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高达到比较明显的差异,全面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要高大得多。块状整地比不整地的林分树也要高大得多。可有的时候可能还存在肥料留存不住,造成肥料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马尾松树木的生长,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不同整地方式对施肥工作的影响在前面也已经谈到了。整地工作与施肥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和互斥作用。
由上表可知,施肥2次(每次100 g)的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施肥1次的次之,不施肥的最小。施肥2次的马尾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6.7 cm,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17.5%.36.7%;平均高为5.20 m,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8.3%.23.8%,平均保存株数为1 505株 hm-2,分别比施肥1次、不施肥高出0.3%、1.0%。 2.2 马尾松不同施肥的生长量分析
由于试验区上下坡位立地条件有差异,所以试验区按中上坡、中下坡和一般平坡划分为3组,进行不同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极显著差异,块状整地与不整地的林分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肥处理的马尾松幼林的胸径差异显著,树高差异极显著;施基肥(火烧土)与不施肥之间树高、胸径差异显著;施追肥与不施肥之间胸径差异显著。因此,采用块状整地施追肥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胸径生长更具促进作用。
由上表可知,对不同施肥量的马尾松生长量进行生长量平均量数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长量方差分析计算,离散平方和与自由度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施肥量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保存株数的影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2.3 马尾松不同整地方式的幼林生物量分析
马尾松不同整地方式的幼林生物量与施肥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整地工作与施肥工作具有相通之处。整地也是为施肥工作服务的。整地活动做得好,能够直接为马尾松生长提供充分微生物和营养成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施多少肥料了。而在施肥工作展开之前,也需要对整地方式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整地的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利用生物量求得千重和材积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材积)=0006 x(干质量)+0.000 8,相关系数为0.97,用最小二乘法,可列出树干质量和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式为:W(千)=0.062(DH)1.049。式中W(千)为树千生物量/kg,D为胸径/cm,H为树高/m。
3 结论与讨论
3.1 施肥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马尾松不同施肥以及整地方式的数据研究,不难发现,施肥方式和施肥浓度不同,马尾松的生长情况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施追肥可以补充马尾松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这种情况下生长起来的马尾松极有可能发生变异而生长出新的马尾松品种。而那些施基肥的马尾松则可以朝着高度和宽度方向发展。甚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肥料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现在的肥料除了最基本的营养供给以外,也开始具备一定的保护作用。像一些复合肥在对马尾松供给营养物质的时候,也会对周围的积水进行一定的隔离。之前的马尾松可能在一定的水温下就可以发生溶解,新型的肥料则不会这样。
3.2 不同坡度地形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同的坡度对马尾松施肥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研究马尾松施肥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对坡度地形有一定的大致了解。甚至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一定的测试。因为肥料在对马尾松起到一定的营养供给的过程当中还会中和土壤当中的酸碱程度。即使肥料已经不发挥作用,但它中和过的土壤,也会对马尾松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保护和营养供给作用。当然这里谈到的均是在一些坡度比较小的地方。而那些坡度比较大的地方,也有自身的优缺点存在。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间的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而两者对不整地的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下坡和有整地的林分生物量也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林分。树干生物量符合W(干)=0.062(D7H).049。可见整地对林分的生长是有效果的,立地差的造林地,效果会更明显。
3.3 整地對马尾松施肥工作产生的作用
整地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施肥工作的基础。因为有些地形十分恶劣,虽然土壤酸碱度适合马尾松生长,但是地形却不适合马尾松的施肥工作开展。有些地形比较低洼的地方,肥料会跟积水融在一起,从而起不到很好的养分供给效果。可那些地势较高、坡度较陡的地方,不仅肥料发挥最佳的营养供给效果,甚至会发生肥料流失的情况。
3.4 采用重置成本法对幼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
重置成本法可能更多的是在固定资产破产清算时发挥作用的,而重置成本法在幼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时也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事实证明,采用全面整地施追肥的方式,进行重置成本时的价值衡量会比其他施肥方式起到的效果更大一些,而这时的马尾松幼林的资产评估价值也是最大的。而采取块状地整地方式,并辅助施追肥(N、P、K复合肥)方式投入的肥料是最少的,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最为明显,是效益最高的一种幼林培育方式。对幼林林木进行资产评估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到幼林的成活率,还要考虑到投资收益率以及最终的回报率及其风险率等因素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马尾松幼林种植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还可以将马尾松幼林的成长情况通过一定的数据进行呈现。甚至可以更加直观的对马尾松幼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
结束语:通过上文所谈到的不同的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不难发现,虽然马尾松生长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是最基本的营养成分得不到保障,也会对马尾松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马尾松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的分析比对,最终发现,如果要促进马尾松更好的生长发育。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施追肥。马尾松肥料的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就会促进马尾松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这也是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生长的效果分析的重要原因。马尾松种植者在看到这种良好的局面情况下,更要做好一定的资产评估,以促进我国经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马尾松施肥方式研究工作也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平留.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周政贤.马尾松林培育技术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7(3):1-6
[3] 田大伦.马尾松林干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9(25):106-112
[4] 施友文.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5(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