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初中语文8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属于游记散文。作《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笔者看重课文能提供较大活动施展空间这一文本特质。故而心生活动立意建构课堂的设想:从体察一滴水叙述视角的独特、巧妙切入,以信息能力的培养为落点,通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活动安排,搭建语用场景,引发、驱动实践学习,打通学生在由掌握游记散文知识过渡到生成语用能力过程中的壁垒和隔障,多样化地实现和落实语文的基本训练,超越散文教学的一般“套路”,用另种方式尝试游记类作品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筛选、提取、整理、综合、归纳文本信息。
2.解说游踪,撰写攻略,提练、加工、转换、改造文本信息。
3.领会用心,赏析文本的写作特色。
4.生发任务,在语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蕴含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课堂活动的参与和挖掘。
【教学难点】
一滴水的文本价值和意义的探究赏析。
【课前预读】
设计《一滴水经过丽江》预读任务单:
(1)在文中勾画圈点出一滴水游历过程中所经之地,所见之景,梳理出作者的游踪,在此基础上画出示意简图,并配上对应的介绍解说词。
(2)仔细阅读一滴水经过四方街部分,充分挖掘里面的信息,参照例文,仅依据文本信息把课文这个部分加工、改造成一篇《四方街旅游攻略》。要求能创造性地利用和反映文本信息。(可配图,提供参考例文)
【教点选择】
确立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价值,以此决定教点、教法。
具体获取路径:
1.追问
与一般游记散文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别具一格的地方?
2.明确
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行踪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3.确立
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点:一滴水里面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巧妙构思。
4.决定
教学策略:独特视角和巧妙构思探寻里的语文元素非常丰富,由此生发相应语文活动,组织、生成课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是一滴有情感、有思想的水,前世为千年冰川,自从它至玉龙雪山跌落下来,用探奇、历险、亲抚的方式穿过丽江,便惊艳了文字一片,究竟为何?我们不妨来探究一番。
二、探究
(一)游历里认识一滴水
1.活动意图:梳理游历
2.活动安排——筛选、提取、整理文本信息基础上的体认
(1)准备布置。
准备好预读阶段要完成的示意简图和对应的解说词。
(2)交换示意简图和解说词。
①提出解说要求。
按下面的格式进行介绍和解说:
一滴水的历险始于……,这滴水自……,流经(又来到/穿过/看到/见证/眺望/领略/见证/投身)……,因为书上说……
②比较、评点、质疑、讨论、补充、订正,然后确认。
(3)分享信息筛选、提取、梳理和解说词拟写的体会和经验。
问题设计:你的解说词里的信息是怎样获取和组织的?你认为限定格式解说有什么意义?“因为书上说”能够引导你关注什么?
明确:意义在于能够引导我们回归、关注、聚焦文本和文本信息。
(4)顺势讨论。
问题设计:
①一滴水是从什么时间起程的?这滴水有哪些穿越?仅是空间吗?落水洞之前的四方街和顺着玉河来到的四方街在同一时间纬度吗?从交代两个四方街的安排来看,体现了作者什么写作用心?
②这意味着一滴水带出了哪些内容,在文中实际有着什么样的使命?
(5)据此思考。
问题设计:一滴水跟“我”是什么关系?是什么身份?扮演着什么角色?
明确:“我”的化身,却比“我”方便、自由,是个超越、灵动的“我”。
(6)明晰教学用意。
问题设计:刚才我们是不是在上导游职业技术课?我们明明上的是语文课呀,是不是跑题了?如果不是,那我们学了语文的什么?
明确:画游踪,梳理游历——我们实际进行的是信息的梳理、筛选、提取和组织的言语实践活动,进行的是文本的聚焦阅读。
(二)亲近中感受一滴水
过渡用语设计:在刚才梳理的所有游踪里,一滴水最强烈要去的地方是哪里?何以说?
1.活动意图:聚焦一滴水经过四方街部分
2.活动安排——挖掘、转换、加工、处理文本信息基础上的比较和体察
(1)准备布置:准备好预读阶段要完成的《四方街旅游攻略》。
(2)激勵提示:
不知同学们看出来没有?四方街这个部分说白了其实就是文学版、艺术版的四方街旅游攻略。攻略所需的所有要素齐备: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古城建筑、风土人情、风光景点、娱乐休闲、餐饮购物……,就看你能不能提取、发掘、加工、转化、改造了。
(3)分享、展示《四方街旅游攻略》。(可以PPT配合,可以配图)
(4)分享创作上挖掘、提取、转换、改造信息的做法和经验。
(5)师生评点。
提出评点要求:
从信息挖掘的充分程度、信息的创造性利用程度、限定要求的达到程度和文学信息转换成旅游信息的能力表现程度四个方面评点同学们的《攻略》。 (6)顺势讨论。
问题设计:
①结合转换体会,想想:课文哪些内容很难或无法反映到你的《攻略》里?由此比较思考:相较《攻略》,课文并没有多出什么不同寻常的信息,为何课文就更耐读,更有意思?
②此处的作者要以什么样的身心方式和姿态经过四方街?这滴水替“我”完成了这一使命吗?为什么它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7)明晰教学用意。
问题设计:
①是不是又是职业导游课了?刚才的拟写活动训练了你什么能力?你觉得在哪方面得到了锻炼?
②为什么要给这个活动设置“仅依据文本信息”的要求?
明确:训练了信息的提取、分类、整合、挖掘、加工的能力,训练了根据不同语用要求进行合体表达的能力。设置“仅依据文本信息”的限定要求,强化和聚焦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指向,提高了活动的挑战性。
(三)轮回里理解一滴水
过渡用语设计:
课文在叙述上的独特和灵活全靠这一滴水,那我们不妨再走近这一滴水,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滴水。
1.活动意图:研读一滴水形态变化部分和文中寓意丰富的语句
2.活动安排——梳理、研读文本信息基础上的顿悟和思考
(1)交流预读作业:
依序写出一滴水在文中出现的所有形态。并思考:这滴水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揭示了什么?
水——(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初中语文8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属于游记散文。作《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笔者看重课文能提供较大活动施展空间这一文本特质。故而心生活动立意建构课堂的设想:从体察一滴水叙述视角的独特、巧妙切入,以信息能力的培养为落点,通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活动安排,搭建语用场景,引发、驱动实践学习,打通学生在由掌握游记散文知识过渡到生成语用能力过程中的壁垒和隔障,多样化地实现和落实语文的基本训练,超越散文教学的一般“套路”,用另种方式尝试游记类作品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筛选、提取、整理、综合、归纳文本信息。
2.解说游踪,撰写攻略,提练、加工、转换、改造文本信息。
3.领会用心,赏析文本的写作特色。
4.生发任务,在语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蕴含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课堂活动的参与和挖掘。
【教学难点】
一滴水的文本价值和意义的探究赏析。
【课前预读】
设计《一滴水经过丽江》预读任务单:
(1)在文中勾画圈点出一滴水游历过程中所经之地,所见之景,梳理出作者的游踪,在此基础上画出示意简图,并配上对应的介绍解说词。
(2)仔细阅读一滴水经过四方街部分,充分挖掘里面的信息,参照例文,仅依据文本信息把课文这个部分加工、改造成一篇《四方街旅游攻略》。要求能创造性地利用和反映文本信息。(可配图,提供参考例文)
【教点选择】
确立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价值,以此决定教点、教法。
具体获取路径:
1.追问
与一般游记散文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别具一格的地方?
2.明确
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行踪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3.确立
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点:一滴水里面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巧妙构思。
4.决定
教学策略:独特视角和巧妙构思探寻里的语文元素非常丰富,由此生发相应语文活动,组织、生成课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是一滴有情感、有思想的水,前世为千年冰川,自从它至玉龙雪山跌落下来,用探奇、历险、亲抚的方式穿过丽江,便惊艳了文字一片,究竟为何?我们不妨来探究一番。
二、探究
(一)游历里认识一滴水
1.活动意图:梳理游历
2.活动安排——筛选、提取、整理文本信息基础上的体认
(1)准备布置。
准备好预读阶段要完成的示意简图和对应的解说词。
(2)交换示意简图和解说词。
①提出解说要求。
按下面的格式进行介绍和解说:
一滴水的历险始于……,这滴水自……,流经(又来到/穿过/看到/见证/眺望/领略/见证/投身)……,因为书上说……
②比较、评点、质疑、讨论、补充、订正,然后确认。
(3)分享信息筛选、提取、梳理和解说词拟写的体会和经验。
问题设计:你的解说词里的信息是怎样获取和组织的?你认为限定格式解说有什么意义?“因为书上说”能够引导你关注什么?
明确:意义在于能够引导我们回归、关注、聚焦文本和文本信息。
(4)顺势讨论。
问题设计:
①一滴水是从什么时间起程的?这滴水有哪些穿越?仅是空间吗?落水洞之前的四方街和顺着玉河来到的四方街在同一时间纬度吗?从交代两个四方街的安排来看,体现了作者什么写作用心?
②这意味着一滴水带出了哪些内容,在文中实际有着什么样的使命?
(5)据此思考。
问题设计:一滴水跟“我”是什么关系?是什么身份?扮演着什么角色?
明确:“我”的化身,却比“我”方便、自由,是个超越、灵动的“我”。
(6)明晰教学用意。
问题设计:刚才我们是不是在上导游职业技术课?我们明明上的是语文课呀,是不是跑题了?如果不是,那我们学了语文的什么?
明确:画游踪,梳理游历——我们实际进行的是信息的梳理、筛选、提取和组织的言语实践活动,进行的是文本的聚焦阅读。
(二)亲近中感受一滴水
过渡用语设计:在刚才梳理的所有游踪里,一滴水最强烈要去的地方是哪里?何以说?
1.活动意图:聚焦一滴水经过四方街部分
2.活动安排——挖掘、转换、加工、处理文本信息基础上的比较和体察
(1)准备布置:准备好预读阶段要完成的《四方街旅游攻略》。
(2)激勵提示:
不知同学们看出来没有?四方街这个部分说白了其实就是文学版、艺术版的四方街旅游攻略。攻略所需的所有要素齐备: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古城建筑、风土人情、风光景点、娱乐休闲、餐饮购物……,就看你能不能提取、发掘、加工、转化、改造了。
(3)分享、展示《四方街旅游攻略》。(可以PPT配合,可以配图)
(4)分享创作上挖掘、提取、转换、改造信息的做法和经验。
(5)师生评点。
提出评点要求:
从信息挖掘的充分程度、信息的创造性利用程度、限定要求的达到程度和文学信息转换成旅游信息的能力表现程度四个方面评点同学们的《攻略》。 (6)顺势讨论。
问题设计:
①结合转换体会,想想:课文哪些内容很难或无法反映到你的《攻略》里?由此比较思考:相较《攻略》,课文并没有多出什么不同寻常的信息,为何课文就更耐读,更有意思?
②此处的作者要以什么样的身心方式和姿态经过四方街?这滴水替“我”完成了这一使命吗?为什么它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7)明晰教学用意。
问题设计:
①是不是又是职业导游课了?刚才的拟写活动训练了你什么能力?你觉得在哪方面得到了锻炼?
②为什么要给这个活动设置“仅依据文本信息”的要求?
明确:训练了信息的提取、分类、整合、挖掘、加工的能力,训练了根据不同语用要求进行合体表达的能力。设置“仅依据文本信息”的限定要求,强化和聚焦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指向,提高了活动的挑战性。
(三)轮回里理解一滴水
过渡用语设计:
课文在叙述上的独特和灵活全靠这一滴水,那我们不妨再走近这一滴水,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滴水。
1.活动意图:研读一滴水形态变化部分和文中寓意丰富的语句
2.活动安排——梳理、研读文本信息基础上的顿悟和思考
(1)交流预读作业:
依序写出一滴水在文中出现的所有形态。并思考:这滴水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揭示了什么?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