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指导。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理念,拓展历史教学途径,在帮助学生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历史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做好铺垫。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了解历史演变规律,并利用历史发展规律,来指导社会未来的发展。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影响,所讲内容也是围绕如何应试展开,并没有为学生拓展知识的意识,这就导致历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一、历史核心素养简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进行阐述。首先树立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历史事实来说理,凸显历史事实的真实性特征。其次,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促进未来社会发展,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念,了解时空概念,强化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运用历史事实来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此可以判断出历史核心素养均是与学生的能力、性格养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历史学科除了关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外,还还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育十分看重,这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佐证。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成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试题训练和背诵,没有重点培养核心素養等问题。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来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兴趣下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科目的学习,课堂学习效率也不断降低。
三、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以合作学习为媒介,将核心素养蕴含在讨论中
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的应用都比较广泛,自然可以应用于历史学科。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下,学生要自主进行资料搜索、发表看法以及得出结论。在合作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深入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的前因后果以及补救措施。然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如比较一下唐朝与明朝在皇权以及相权之间的关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我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单纯的对本课内容进行提问,还涉及到了之前学过的一些内容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等等,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最后,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就这些具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探讨,让他们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参与意识,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答疑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有学会质疑,才有可能去思考如何解决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构建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思考环境,然后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有助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影视片,让学生通过历史影视资料来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细节。然后,在学生们观看完毕纪录片之后,教师为学生们适当地抛出问题:“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内容严峻的挑战?”学生在观看完影片之后,如同亲临当时的历史场景一般,能够从更全面、更立体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构建历史事件坐标系,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历史发展进程,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历史时间坐标系的方式,鼓励学生按照历史进程,将历史事件记录在一条时间轴上,然后在每个历史事件周围标记好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进而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网络体系。
例如,教师可以以百年为间隔,构建时间轴。即1689年英国建立了《权利法案》,1789年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89年出台了日本宪法,1989年东欧剧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历史进程更加清晰,从而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时空观念。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并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教师只有深入理解了核心素养理念,掌握了多种教学手段,那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便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柏洁.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读写算,2020(36):84-85.
[2]何文兵.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141-142.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了解历史演变规律,并利用历史发展规律,来指导社会未来的发展。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影响,所讲内容也是围绕如何应试展开,并没有为学生拓展知识的意识,这就导致历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一、历史核心素养简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进行阐述。首先树立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历史事实来说理,凸显历史事实的真实性特征。其次,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促进未来社会发展,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念,了解时空概念,强化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运用历史事实来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此可以判断出历史核心素养均是与学生的能力、性格养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历史学科除了关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外,还还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育十分看重,这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佐证。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成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试题训练和背诵,没有重点培养核心素養等问题。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来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兴趣下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科目的学习,课堂学习效率也不断降低。
三、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以合作学习为媒介,将核心素养蕴含在讨论中
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的应用都比较广泛,自然可以应用于历史学科。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下,学生要自主进行资料搜索、发表看法以及得出结论。在合作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深入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的前因后果以及补救措施。然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如比较一下唐朝与明朝在皇权以及相权之间的关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我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单纯的对本课内容进行提问,还涉及到了之前学过的一些内容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等等,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最后,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就这些具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探讨,让他们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参与意识,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答疑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有学会质疑,才有可能去思考如何解决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构建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思考环境,然后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有助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影视片,让学生通过历史影视资料来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细节。然后,在学生们观看完毕纪录片之后,教师为学生们适当地抛出问题:“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内容严峻的挑战?”学生在观看完影片之后,如同亲临当时的历史场景一般,能够从更全面、更立体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构建历史事件坐标系,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历史发展进程,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历史时间坐标系的方式,鼓励学生按照历史进程,将历史事件记录在一条时间轴上,然后在每个历史事件周围标记好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进而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网络体系。
例如,教师可以以百年为间隔,构建时间轴。即1689年英国建立了《权利法案》,1789年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89年出台了日本宪法,1989年东欧剧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历史进程更加清晰,从而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时空观念。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并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教师只有深入理解了核心素养理念,掌握了多种教学手段,那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便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柏洁.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读写算,2020(36):84-85.
[2]何文兵.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