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妊娠期呕吐患者采取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所收治妊娠期呕吐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I、T-AI评分低,住院时间缩短(P<0.05),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对于临床剧烈孕吐的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护理的效果相对更好一些,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提升临床治疗的成效。
【关键词】中医护理;妊娠期;呕吐;焦虑
引言: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妊娠期反应,一般发生在妊娠5周到16周左右,不同的孕妇其妊娠反应轻重也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轻度呕吐等反应不会对孕妇正常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是剧烈的呕吐则很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还需要积极干预。在治疗和干预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都是对症治疗,采取营养支持,等待患者相应症状自然缓解,用药和护理方法十分局限,效果也相对较为受限。通过中医护理,配合特色治疗方法,促使呕吐现象的缓解和转归,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妊娠期剧烈呕吐患者开展中医护理,评价其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妊娠期呕吐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均符合妊娠期剧烈呕吐标准要求,年龄22-41岁,平均(31.5±2.6)岁,孕周分布在6周到12周,平均(9.89±1.24)周。所有受试者基本情况正常,无其他严重慢性病、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问题,对中医护理可以耐受、配合,基线资料一致(P>0.05),故而决定开展对照实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临床常规护理,保障病室内清洁卫生,温湿度适宜,严格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严重呕吐者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镇静、止呕等治疗,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加强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护理,从入院之后就加强在情志方面的护理。通过宣教的方法,让患者了解到呕吐这一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噪音干扰,保障良好睡眠。同时,加强中医特色干预,可以选取穴位按摩和穴位敷贴。其中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关、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利用食指在局部进行按压、按揉,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相应的按揉方法,增加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可以选择中脘穴为主的一系列穴位,将6g砂仁、3g川黄连,9g陈皮、姜竹茹和姜半夏在一起研磨成分,加热用水溶解,然后在局部贴敷。还可以选择生姜25g,配合20g半夏和丁香,用生姜煮水,过滤后加入到丁香和半夏中,搅拌成糊然后涂抹在脐部,用一次性敷贴粘贴。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开展干预之后的住院时间、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两项量表评分都采用四点评分法,分數越高表示焦虑越明显,量表各二十个条目,总分八十分,最低20分。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相比之下S-AI和T-AI评分要更低一些(P<0.05),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两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和焦虑量表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妊娠早期出现呕吐的现象十分常见,但是剧烈呕吐则会严重威胁孕妇身心健康,出现血容量减少、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问题,因此选取适宜的方式开展干预十分关键,尤其是中医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孕吐现象,中医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主要可以分为脾胃虚、肝胃不和、气虚阴虚等类型,因此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患者症候选择相应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方法,促使患者现有呕吐问题的改善。同时,通过开展情志护理,有助于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问题,改善患者的呕吐现象,缓解早孕反应。由此可见,与既往单纯采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方法相比,中医护理存在着自身应用的优势和必要性,可以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具体应用,促使现有健康问题的改善。
如上所述,目前对于妊娠期呕吐患者来说,选取中医护理的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呕吐的问题,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
参考文献:
[1] 郑渝,刘宁,李妍.妊娠期恶心呕吐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循证护理,2020,6(12):1277-1284.
[2]曾苑玲.妊娠剧吐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个案[J].健康必读,2020,(7):228-229.
[3]郭春华, 李莹. 小柴胡汤联合中医护理对妊娠恶阻的临床效果[J].光明中医, 2019, 34(6):955-957.
[4]吴文雪,肖余,周成帆,等.妊娠止吐贴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疗效评价[J].新中医,2019,51(5):278-280.
[5]元蔚伟. 中医整体护理联合西医人文关怀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作用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3):163-164.
【关键词】中医护理;妊娠期;呕吐;焦虑
引言: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妊娠期反应,一般发生在妊娠5周到16周左右,不同的孕妇其妊娠反应轻重也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轻度呕吐等反应不会对孕妇正常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是剧烈的呕吐则很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还需要积极干预。在治疗和干预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都是对症治疗,采取营养支持,等待患者相应症状自然缓解,用药和护理方法十分局限,效果也相对较为受限。通过中医护理,配合特色治疗方法,促使呕吐现象的缓解和转归,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妊娠期剧烈呕吐患者开展中医护理,评价其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妊娠期呕吐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均符合妊娠期剧烈呕吐标准要求,年龄22-41岁,平均(31.5±2.6)岁,孕周分布在6周到12周,平均(9.89±1.24)周。所有受试者基本情况正常,无其他严重慢性病、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问题,对中医护理可以耐受、配合,基线资料一致(P>0.05),故而决定开展对照实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临床常规护理,保障病室内清洁卫生,温湿度适宜,严格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严重呕吐者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镇静、止呕等治疗,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加强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护理,从入院之后就加强在情志方面的护理。通过宣教的方法,让患者了解到呕吐这一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噪音干扰,保障良好睡眠。同时,加强中医特色干预,可以选取穴位按摩和穴位敷贴。其中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关、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利用食指在局部进行按压、按揉,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相应的按揉方法,增加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可以选择中脘穴为主的一系列穴位,将6g砂仁、3g川黄连,9g陈皮、姜竹茹和姜半夏在一起研磨成分,加热用水溶解,然后在局部贴敷。还可以选择生姜25g,配合20g半夏和丁香,用生姜煮水,过滤后加入到丁香和半夏中,搅拌成糊然后涂抹在脐部,用一次性敷贴粘贴。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开展干预之后的住院时间、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两项量表评分都采用四点评分法,分數越高表示焦虑越明显,量表各二十个条目,总分八十分,最低20分。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相比之下S-AI和T-AI评分要更低一些(P<0.05),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两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和焦虑量表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妊娠早期出现呕吐的现象十分常见,但是剧烈呕吐则会严重威胁孕妇身心健康,出现血容量减少、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问题,因此选取适宜的方式开展干预十分关键,尤其是中医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孕吐现象,中医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主要可以分为脾胃虚、肝胃不和、气虚阴虚等类型,因此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患者症候选择相应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方法,促使患者现有呕吐问题的改善。同时,通过开展情志护理,有助于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问题,改善患者的呕吐现象,缓解早孕反应。由此可见,与既往单纯采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方法相比,中医护理存在着自身应用的优势和必要性,可以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具体应用,促使现有健康问题的改善。
如上所述,目前对于妊娠期呕吐患者来说,选取中医护理的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呕吐的问题,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
参考文献:
[1] 郑渝,刘宁,李妍.妊娠期恶心呕吐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循证护理,2020,6(12):1277-1284.
[2]曾苑玲.妊娠剧吐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个案[J].健康必读,2020,(7):228-229.
[3]郭春华, 李莹. 小柴胡汤联合中医护理对妊娠恶阻的临床效果[J].光明中医, 2019, 34(6):955-957.
[4]吴文雪,肖余,周成帆,等.妊娠止吐贴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疗效评价[J].新中医,2019,51(5):278-280.
[5]元蔚伟. 中医整体护理联合西医人文关怀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作用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