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研究问题
我妈妈在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班,我家住在宣武区陶然亭,她每天早晨在南三环洋桥等班车。路途非常远,刘家窑是她们班车的必经之路。我经常听妈妈说早晚路上特别塞车,80%以上的原因在于刘家窑,刘家窑就像是一个疙瘩,所有的车只要是过了刘家窑,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刘家窑的这个交通疙瘩呢?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刘家窑”堵车的事情调查清楚!如果能为妈妈和有着同样烦恼的人们尽一份力,那该多好啊!
二、实地勘察路况
1 刘家窑地理位置及周边交通环境
(1)刘家窑处于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东西方向:刘家窑桥东边是方庄桥、东铁营桥,西边是木樨园桥、赵公口桥;南北方向:刘家窑立交桥下向北是蒲黄榆路。
东向西方向:刘家窑立交桥北蒲黄榆路右拐及刘家窑桥东辅路直行车辆汇集在刘家窑桥西,由此进入三环主路。再往西的出口是由三环主路去往赵公口桥北方向。
西向东方向:赵公口桥东没有人口,出口的车辆可去往蒲黄榆路或直行去往东铁营及方庄方向。
(2)刘家窑桥的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分别是地铁5号线的A、B、C、D出口。
(3)我站在刘家窑过街天桥上,一眼望去,以刘家窑公共汽车站为点,就像结了一个大疙瘩,过了此处,交通突然一马平川,道路变得异常宽阔。公交车站与地铁站早晚高峰时间换乘的人较多,客流量非常大。
2 公交车站设置
刘家窑站主路共设置19块站牌,辅路(除夜班车外)共设置8块站牌。
三、提出研究设想
1 统计洋桥到刘家窑路况。
2 统计公交车流量和出口、入口车流量。
3 测量刘家窑公共汽车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刘家窑桥至赵公口桥之间的距离。
4 问卷设计。
5 采访交通部门及周围居民或熟悉此地区交通的人士。
四、实施步骤
1 统计洋桥到刘家窑路况
我妈妈上班时每天路过洋桥和刘家窑。正好可以帮我统计每天高峰时间的路况,统计时间是2009年7月1日到2009年9月11日之间的每周一至周五,共统计了53天。洋桥至刘家窑的距离5公里,用时最长32分钟,时速9.38公里/小时;用时最短7分钟,时速42.86公里/小时;平均每天用时23.5分钟,时速14.43公里。
2 统计公交车流量和出口、入口车流量
利用暑假时间,我请大伯家的哥哥帮忙,陪我一起每天早晚高峰时间去刘家窑测车流量,每次均数一小时。还发放调查问卷等。以下是我们的统计发现:
(1)三环主路西向东方向拥堵在刘家窑桥的上桥处,1小时内有17条公交线路直行通过刘家窑桥,4条公交线路需从出口出去。出口公交车、出口社会车辆和直行公交车车次数据如表1所示。
(2)三环主路东向西方向拥堵在刘家窑桥的下桥处,入口的车辆与要进站的公交车形成交叉,有19条公交线路刘家窑桥上直行而来,有4条公交线路从入口进入,1小时内直行公交车、人口公交车和人口的社会车辆的车次数据如表2所示。
3 测量刘家窑公共汽车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刘家窑桥至赵公口桥之间的距离
我和妈妈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刘家窑测量公交车站站牌之间的距离,我们测量了刘家窑三环主路北侧(即东向西方向)的一些数据如表3所示。
我们分别在刘家窑公共汽车站发放了等车篇56张,在公交车上发放了乘车篇56张,共计问卷112张。我们认为活动在这些场所的人群肯定包容了在刘家窑乘车、等车或了解此路段交通情况的人的范围。应该可以得到较真实的调查研究的案例依据。问卷统计如表4、表5所示。
以下是受访者对这条道路的改善建议:
(1)公交线路太集中,站台太小,扩大站台:
(2)公交车占车道,公交站点应有专线道路:
(3)我觉得道路有必要拓宽一下,减轻道路拥挤状况:
(4)车辆较多,希望路面加宽;
(5)公交车停靠距离分散,主辅路分流;
(6)改公交车站停靠位置,建立公交枢纽;
(7)公共汽车站位置应该和三环主路出、入口避开:
(8)设高架桥;
(9)改变车站设置,建立立体的公交换乘车站或分散车站位置,合理安排行人(乘车人)的换乘路线。
5 采访相关人士
我采访经常在刘家窑路口执勤的交通警察叔叔,他说:“自从5号线地铁开通后,南三环刘家窑桥的堵车成了一大新堵点,每天都是双向堵车,这不,每早我这警车都会固定停在这儿,休息日除外,早就听说市政部门要整理。可几年下来也没见动,这儿的交通情况特别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这儿的交通好了,别地儿又堵了”。
五、研究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 交通高峰时段公交及出入口车流量非常大
刘家窑的是公交车与地铁5号线的换乘车站,途径刘家窑的公交车都必须在此站设站,三环主路共有19条线路之多,辅路有9条线路。主路19条线路设3组竖行站牌,第一组5块,第二组10块,第三组4块。第一、二组站牌之间的距离是15.85米,第二、三组站牌之间的距离是16.1米,那么第一组与第三组站牌之间的距离就是31.95米。我测量了一下957路公交车的车长是10.2米,仅957路1辆公交车进站就占用了的三分之一距离,假设19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中的一半9辆公交车相继进站。每辆车停站3分钟,那么这9辆公交车进出站需9分钟,在这9分钟内又有大量公交车相继驶来。高峰时段1小时内。东向西方向平均有1027辆车由人口进入三环主路,其中公交车38辆,社会车辆989辆;直行的公交车200辆。这直行的200辆公交车下桥后向右并线进站时与入口进人需向左并线的989辆社会车辆会形成交叉,因此造成拥堵就成了必然。
2 找到刘家窑交通形成疙瘩的原因
双向车道均在刘家窑桥附近有公交车站及主路进出口。刘家窑桥与赵公口桥之间很短的距离之间设置了密集的公交车站,而且没有专门的公交车停靠站,需占用三环主路的行车线。刘家窑桥西侧的进口与公交车站以及出口相距太近。
3 绝大部分人希望改善刘家窑的道路状况
等车篇和乘车篇分别有91%和84%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善“刘家窑”的道路现状。
六、设计解决方案
加宽刘家窑立交桥,作为公交车站,搭建与地铁五号线A、B、C、D出口的连接的步行梯(图3)。
位于东西方向的刘家窑桥与桥下由北而来的蒲黄榆路在桥下形成丁字路口,刘家窑桥下辅路两侧外延非常空旷,也没有其他建筑物及电线杆等障碍,非常适合在桥上平坦区域加宽道路,专门用于停靠公共汽车,加宽长度可以为75米,相当于目前刘家窑公共汽车站三组站牌长度的2.3倍。加宽的公共汽车站与地铁5号线的A、B、C、D出站口用上下行步行梯连接,这样乘客免去了步行将近200米的距离换乘地铁的麻烦,同时也杜绝了乘客横穿三环辅路而给辅路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安全。
七、研究收获与反思
1 研究收获
(1)锻炼了意志。发放调查问卷时我遇到60%以上的拒绝,经常是垂头丧气,连吃饭都没有食欲。经过几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调查完的问卷越来越厚了。要想做成一件事,不能光靠一时的冲动,还要靠遇到困难时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2)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动手能力。由于不能在电脑中设计立体道路改造图,我就用废奶箱及其他硬纸盒制成一个立体模型,虽然粗糙一些,但能够说明我的基本思路。
2 反思
(1)缺乏深入性的科学研究。
(2)调查问卷的设计没有给受访者足够的选择空间。
(3)文字修饰不是太好。
(4)因为时间非常仓促,所以交通改造立体模型制作比较粗糙。
专家点评
这是一项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选择交通拥堵异常严重的南三环刘家窑桥的交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10个月的课余时间.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对造成当地交通堵塞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研究方法正确,思路十分清晰,所獲结论亦科学可靠,符合实际。为解决问题,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方案并对其进行利弊得失作出分析,也符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作者还制作了简易模型,形象地说明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项小学生的优秀研究成果。,
我妈妈在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班,我家住在宣武区陶然亭,她每天早晨在南三环洋桥等班车。路途非常远,刘家窑是她们班车的必经之路。我经常听妈妈说早晚路上特别塞车,80%以上的原因在于刘家窑,刘家窑就像是一个疙瘩,所有的车只要是过了刘家窑,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刘家窑的这个交通疙瘩呢?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刘家窑”堵车的事情调查清楚!如果能为妈妈和有着同样烦恼的人们尽一份力,那该多好啊!
二、实地勘察路况
1 刘家窑地理位置及周边交通环境
(1)刘家窑处于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东西方向:刘家窑桥东边是方庄桥、东铁营桥,西边是木樨园桥、赵公口桥;南北方向:刘家窑立交桥下向北是蒲黄榆路。
东向西方向:刘家窑立交桥北蒲黄榆路右拐及刘家窑桥东辅路直行车辆汇集在刘家窑桥西,由此进入三环主路。再往西的出口是由三环主路去往赵公口桥北方向。
西向东方向:赵公口桥东没有人口,出口的车辆可去往蒲黄榆路或直行去往东铁营及方庄方向。
(2)刘家窑桥的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分别是地铁5号线的A、B、C、D出口。
(3)我站在刘家窑过街天桥上,一眼望去,以刘家窑公共汽车站为点,就像结了一个大疙瘩,过了此处,交通突然一马平川,道路变得异常宽阔。公交车站与地铁站早晚高峰时间换乘的人较多,客流量非常大。
2 公交车站设置
刘家窑站主路共设置19块站牌,辅路(除夜班车外)共设置8块站牌。
三、提出研究设想
1 统计洋桥到刘家窑路况。
2 统计公交车流量和出口、入口车流量。
3 测量刘家窑公共汽车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刘家窑桥至赵公口桥之间的距离。
4 问卷设计。
5 采访交通部门及周围居民或熟悉此地区交通的人士。
四、实施步骤
1 统计洋桥到刘家窑路况
我妈妈上班时每天路过洋桥和刘家窑。正好可以帮我统计每天高峰时间的路况,统计时间是2009年7月1日到2009年9月11日之间的每周一至周五,共统计了53天。洋桥至刘家窑的距离5公里,用时最长32分钟,时速9.38公里/小时;用时最短7分钟,时速42.86公里/小时;平均每天用时23.5分钟,时速14.43公里。
2 统计公交车流量和出口、入口车流量
利用暑假时间,我请大伯家的哥哥帮忙,陪我一起每天早晚高峰时间去刘家窑测车流量,每次均数一小时。还发放调查问卷等。以下是我们的统计发现:
(1)三环主路西向东方向拥堵在刘家窑桥的上桥处,1小时内有17条公交线路直行通过刘家窑桥,4条公交线路需从出口出去。出口公交车、出口社会车辆和直行公交车车次数据如表1所示。
(2)三环主路东向西方向拥堵在刘家窑桥的下桥处,入口的车辆与要进站的公交车形成交叉,有19条公交线路刘家窑桥上直行而来,有4条公交线路从入口进入,1小时内直行公交车、人口公交车和人口的社会车辆的车次数据如表2所示。
3 测量刘家窑公共汽车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刘家窑桥至赵公口桥之间的距离
我和妈妈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刘家窑测量公交车站站牌之间的距离,我们测量了刘家窑三环主路北侧(即东向西方向)的一些数据如表3所示。
我们分别在刘家窑公共汽车站发放了等车篇56张,在公交车上发放了乘车篇56张,共计问卷112张。我们认为活动在这些场所的人群肯定包容了在刘家窑乘车、等车或了解此路段交通情况的人的范围。应该可以得到较真实的调查研究的案例依据。问卷统计如表4、表5所示。
以下是受访者对这条道路的改善建议:
(1)公交线路太集中,站台太小,扩大站台:
(2)公交车占车道,公交站点应有专线道路:
(3)我觉得道路有必要拓宽一下,减轻道路拥挤状况:
(4)车辆较多,希望路面加宽;
(5)公交车停靠距离分散,主辅路分流;
(6)改公交车站停靠位置,建立公交枢纽;
(7)公共汽车站位置应该和三环主路出、入口避开:
(8)设高架桥;
(9)改变车站设置,建立立体的公交换乘车站或分散车站位置,合理安排行人(乘车人)的换乘路线。
5 采访相关人士
我采访经常在刘家窑路口执勤的交通警察叔叔,他说:“自从5号线地铁开通后,南三环刘家窑桥的堵车成了一大新堵点,每天都是双向堵车,这不,每早我这警车都会固定停在这儿,休息日除外,早就听说市政部门要整理。可几年下来也没见动,这儿的交通情况特别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这儿的交通好了,别地儿又堵了”。
五、研究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 交通高峰时段公交及出入口车流量非常大
刘家窑的是公交车与地铁5号线的换乘车站,途径刘家窑的公交车都必须在此站设站,三环主路共有19条线路之多,辅路有9条线路。主路19条线路设3组竖行站牌,第一组5块,第二组10块,第三组4块。第一、二组站牌之间的距离是15.85米,第二、三组站牌之间的距离是16.1米,那么第一组与第三组站牌之间的距离就是31.95米。我测量了一下957路公交车的车长是10.2米,仅957路1辆公交车进站就占用了的三分之一距离,假设19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中的一半9辆公交车相继进站。每辆车停站3分钟,那么这9辆公交车进出站需9分钟,在这9分钟内又有大量公交车相继驶来。高峰时段1小时内。东向西方向平均有1027辆车由人口进入三环主路,其中公交车38辆,社会车辆989辆;直行的公交车200辆。这直行的200辆公交车下桥后向右并线进站时与入口进人需向左并线的989辆社会车辆会形成交叉,因此造成拥堵就成了必然。
2 找到刘家窑交通形成疙瘩的原因
双向车道均在刘家窑桥附近有公交车站及主路进出口。刘家窑桥与赵公口桥之间很短的距离之间设置了密集的公交车站,而且没有专门的公交车停靠站,需占用三环主路的行车线。刘家窑桥西侧的进口与公交车站以及出口相距太近。
3 绝大部分人希望改善刘家窑的道路状况
等车篇和乘车篇分别有91%和84%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善“刘家窑”的道路现状。
六、设计解决方案
加宽刘家窑立交桥,作为公交车站,搭建与地铁五号线A、B、C、D出口的连接的步行梯(图3)。
位于东西方向的刘家窑桥与桥下由北而来的蒲黄榆路在桥下形成丁字路口,刘家窑桥下辅路两侧外延非常空旷,也没有其他建筑物及电线杆等障碍,非常适合在桥上平坦区域加宽道路,专门用于停靠公共汽车,加宽长度可以为75米,相当于目前刘家窑公共汽车站三组站牌长度的2.3倍。加宽的公共汽车站与地铁5号线的A、B、C、D出站口用上下行步行梯连接,这样乘客免去了步行将近200米的距离换乘地铁的麻烦,同时也杜绝了乘客横穿三环辅路而给辅路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安全。
七、研究收获与反思
1 研究收获
(1)锻炼了意志。发放调查问卷时我遇到60%以上的拒绝,经常是垂头丧气,连吃饭都没有食欲。经过几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调查完的问卷越来越厚了。要想做成一件事,不能光靠一时的冲动,还要靠遇到困难时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2)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动手能力。由于不能在电脑中设计立体道路改造图,我就用废奶箱及其他硬纸盒制成一个立体模型,虽然粗糙一些,但能够说明我的基本思路。
2 反思
(1)缺乏深入性的科学研究。
(2)调查问卷的设计没有给受访者足够的选择空间。
(3)文字修饰不是太好。
(4)因为时间非常仓促,所以交通改造立体模型制作比较粗糙。
专家点评
这是一项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选择交通拥堵异常严重的南三环刘家窑桥的交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10个月的课余时间.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对造成当地交通堵塞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研究方法正确,思路十分清晰,所獲结论亦科学可靠,符合实际。为解决问题,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方案并对其进行利弊得失作出分析,也符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作者还制作了简易模型,形象地说明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项小学生的优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