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笔者对国家示范性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多年跟踪统计。本文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示范性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33-02
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既可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又可以发挥优势因素,继往开来,进一步推动我院示范性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对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的2006届、2007届、2008届学生共12063名。
研究内容依统计需要,结合我院的体育器材使用情况,本文对测试的指标进行筛选后确定6项指标以供分析,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50米跑、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生)。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依照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手册的操作规范进行。测试器材使用教育部指定的器材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器材,由我院专兼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课中组织测试。
研究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比研究学院各年级同类指标之间相比较结果和学院不同年份相同学生同类指标之间相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08学年我院1~3年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从表1、表2统计结果来看,我院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1.9%,相同类别的学生经我院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自主锻炼后不及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8届(一年级)的不合格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疲于应付高考,在思想上忽视体育“三基”的学习,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体育锻炼;2006届(三年级)的不合格率最低,这与近两年来我院在国家示范性体育课程改革中把测试项目作为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纳入体育课成绩管理,以及进行体育课分层教学、兴趣选课的改革有关。体育课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同样忙于实习或找工作,但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另外,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女生,不合格率均高于男生,这说明比较之下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所不足。
2008学年我院1~3年级学生体质测定结果 大一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8.17,大二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8.84,大三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9.16。从结果可看出一年级学生和二、三年级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成绩平均分明显低于二、三 年级;二、三年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三年级平均分值更高。这说明,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应试高考的中学阶段进入大学的,因为缺乏体育锻炼,所以体质健康平均分最低,而两年的体育课学习和我院体育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论与建议
我院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1.9%,明显高于2007年的合格率78.8%,但仍未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水平。由于近几年我院学生人数规模扩大,而体育场所、器材等配套设施没能跟上日趋增长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硬件需求。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教学及课后体育锻炼至关重要,与国家规定的高校体育器材配备要求相比,我院目前的体育场所严重不足。为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场所,建议我院增加体育器材,完善场地设施。必须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大学生喜欢的项目的场地、器材,为学生的健身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适当增加体育选修课的课时量或学习年限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每学期体育教学的周期一般为16~18周,且每周只有1~2个课时。要完成每学期一次的达标测验、理论课考核和身体锻炼等任务,现有的教学时数明显较少。更主要的是高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少了一种最直接有效的体育锻炼机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并适当增加学分,严格体育考试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生体质的不断增强。
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由于近年来我院不断扩招,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生师比严重失调,造成学校师资明显不足。现有的师资已不能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全面细致,更无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教学。所以,学校应通过委派、进修、深造等方式加大对我院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多开设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学,如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定向越野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建设特色示范性院校体育课程建议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如尝试设立单独的体育奖学金,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自觉地加入到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的锻炼习惯不是靠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养成的,还应充分利用我院百年船政文化、示范性院校建设文化等因素,大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还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促进团结友爱,增强集体观念与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建喜,等.湖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
作者简介:
胡振禹(1980—),男,硕士,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33-02
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既可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又可以发挥优势因素,继往开来,进一步推动我院示范性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对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的2006届、2007届、2008届学生共12063名。
研究内容依统计需要,结合我院的体育器材使用情况,本文对测试的指标进行筛选后确定6项指标以供分析,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50米跑、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生)。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依照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手册的操作规范进行。测试器材使用教育部指定的器材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器材,由我院专兼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课中组织测试。
研究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比研究学院各年级同类指标之间相比较结果和学院不同年份相同学生同类指标之间相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08学年我院1~3年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从表1、表2统计结果来看,我院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1.9%,相同类别的学生经我院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自主锻炼后不及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8届(一年级)的不合格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疲于应付高考,在思想上忽视体育“三基”的学习,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体育锻炼;2006届(三年级)的不合格率最低,这与近两年来我院在国家示范性体育课程改革中把测试项目作为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纳入体育课成绩管理,以及进行体育课分层教学、兴趣选课的改革有关。体育课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同样忙于实习或找工作,但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另外,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女生,不合格率均高于男生,这说明比较之下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所不足。
2008学年我院1~3年级学生体质测定结果 大一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8.17,大二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8.84,大三年级的体质总平均分为69.16。从结果可看出一年级学生和二、三年级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成绩平均分明显低于二、三 年级;二、三年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三年级平均分值更高。这说明,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应试高考的中学阶段进入大学的,因为缺乏体育锻炼,所以体质健康平均分最低,而两年的体育课学习和我院体育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论与建议
我院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1.9%,明显高于2007年的合格率78.8%,但仍未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水平。由于近几年我院学生人数规模扩大,而体育场所、器材等配套设施没能跟上日趋增长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硬件需求。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教学及课后体育锻炼至关重要,与国家规定的高校体育器材配备要求相比,我院目前的体育场所严重不足。为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场所,建议我院增加体育器材,完善场地设施。必须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大学生喜欢的项目的场地、器材,为学生的健身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适当增加体育选修课的课时量或学习年限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每学期体育教学的周期一般为16~18周,且每周只有1~2个课时。要完成每学期一次的达标测验、理论课考核和身体锻炼等任务,现有的教学时数明显较少。更主要的是高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少了一种最直接有效的体育锻炼机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并适当增加学分,严格体育考试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生体质的不断增强。
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由于近年来我院不断扩招,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生师比严重失调,造成学校师资明显不足。现有的师资已不能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全面细致,更无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教学。所以,学校应通过委派、进修、深造等方式加大对我院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多开设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学,如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定向越野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建设特色示范性院校体育课程建议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如尝试设立单独的体育奖学金,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自觉地加入到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的锻炼习惯不是靠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养成的,还应充分利用我院百年船政文化、示范性院校建设文化等因素,大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还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促进团结友爱,增强集体观念与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建喜,等.湖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
作者简介:
胡振禹(1980—),男,硕士,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